《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2061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索.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以中国近现代百余年的历史作为载体,以历史的“求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求信”目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国家高度的重视之下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本文旨在探索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革途径。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增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该课虽较好地履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职责,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影响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 一、纲要课程的现状及影响教学的问题 1.国家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现状是处在一种两难的境况,一方面是国

2、家非常重视,一方面是学生非常漠视。国家的非常重视表现在2018年国家学位委员会将马克思主义研究由二级学科升格为一级学科,并在其二级学科中增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国家教育部在2018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程)进行改革,增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简称纲要),面向全体本科学生开设。学生的漠视表现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没有太多的热情进行关注,认为公共课程只要期末考试及格、不挂科即可的心态,甚至有学生调侃59分遗憾,60分万岁,61分浪费。由此可见学生对公共思政理论课的漠视程度,导致纲要)课程的授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直接影响到授课质量。 2.课程内容和讲授时数脱节。纲要课程的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编

3、共十章内容,涉及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今的170余年历史,而课程讲授仅为每周2课时,总课时数为36课时,这使得在讲授过程中,如果侧重讲述史实,则会出现内容繁多无法面面俱到且容易陷入单纯的以史论史的境地,无法达到课程要求在讲授历史过程时得出一条历史主线(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三个历史选择(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的目的,同时还有可能无法在36课时内完成讲授内容;如果对所涉及的史实一带而过,侧重讲授从史实中得出的结论,则会使课堂讲授偏重于理论而显得枯燥乏味

4、,同时也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思政理论课就是对当今社会的歌功颂德,就是就理论谈理论,缺乏吸引力,达不到授课的预期效果。 3.课堂讲授形式单一。作为一门以史实为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讲授形式仍较为单一,虽然改变了以往“一本教案一本书,一支粉笔讲一堂”的枯燥讲授形式,开始采取多媒体课件授课,努力改善教学手段,但此举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课堂上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满堂灌形式,缺少课堂师生互动环节,难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对课堂相关内容的关注,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 4.合堂授课中的基础差异。纲要课程属于合堂授课的思政理论课,合堂中不同学科的学生的历史基

5、础不同。文科生在高中阶段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已学得比较通透,而理科生的历史基础较文科生薄弱,甚至不少学生连基本的历史脉络都不清楚。因此,教师需在讲授基本历史知识时进行一定扩展。但实际在进行课程编排时并未考虑文理科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往往根据班级人数和合堂教室大小实行文理学生混合编班合堂,所以上课时教师很难兼顾如果照顾文科生,轻史实而重理论,理工科学生会因史实不清而无法得出相应的结论,无法产生对教材结论的认同;如果照顾理工科学生,对所讲授史实展开陈述而不进行拓展,文科学生会觉得讲授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深入拓展而不尽兴。最终结果往往是文理科学生都有些不满意,从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 5.外界干扰

6、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最为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几乎每个学生都开始使用智能手机。这原本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良好表现,但在课堂上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负作用。当课堂讲授的内容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学生无心听讲时,便会打开智能手机的上网功能,或阅读电子书籍、或社交聊天、或玩网络游戏等,形成了现在课堂一大特色群体低头族。从而出现教师在讲台认真讲课,学生在下面各行其是,虽然任课教师倾尽所能,但教学效果仍难以保证。 二、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质量的对策 1.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本地所特有的红色资源,积极开辟课外实践活动。如在讲授上编

7、综述,回顾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时,可利用课余时间,分班组织学生前往伊犁州博物馆进行参观,可在参观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较为形象直观地了解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不曾中断过的文明,切实体会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影响深远,从而在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进一步体会纲要课程中所要讲授的一条历史主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如,讲授第一章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发动鸦片战争的内容时,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林则徐纪念馆,通过对林则徐个人生平事迹的了解,再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的那一段历史,使学生能近距离地接触历史人物,从而引起内心的共鸣,以加深对课程所讲授内容的了解和把握。 2.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影视资源

8、。随着媒体资源的极大丰富,诸多历史人物、史实被搬上银幕。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可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红色影视资源。如在讲授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内容时,可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影片甲午海战,通过对影片的观看,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当时战况的惨烈以及爱国官兵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同时进一步了解和把握教材中对抵御外来侵略失败原因的总结,深刻体会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人而不是武器,从而进一步了解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在讲授中编内容时,可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影片我的1919,通过观看影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五四运动,深刻理解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同时

9、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在讲授第六章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观看南京 南京、东京审判等影片,在学生直观感受这一段历史的同时,体会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任重而道远。在讲授新中国成立的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影片,通过观看影片,使学生深入了解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召开等情况,同时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直接的关系等。 3.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因为纲要课程是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思政理论课,相对而言教材上都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知识,鉴于此,可在讲授过程中,适时选择学生相对较为熟悉的内容进行课堂互动,如鼓励学生进行自制课件比赛,比

10、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个合堂课上往往有2至4个班级,可要求每个班级自主选择一个章节的内容来制作课件,制作课件提前规定选题和制作周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由每个班级推选出一名同学对课件内容进行课堂讲授,引入竞争机制,将讲授与学生平时成绩相结合,由同一合堂课上的其他班级共同为讲课同学评分,鼓励同学认真收集材料,精心制作课件,用心讲好课堂内容。通过这样的互动环节,可取得两方面的效果其一,学生在自制课件的过程中,必须要先深入细致地了解教材所讲授的内容,同时还需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去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通过这一过程,可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把握课程所讲授的相关内容,同时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能力;其二,通

11、过课堂讲授,使同一合堂课上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同学感受身边同学讲课的魅力,感受学生之间的差距。通过适当的竞争,既可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可考评学生在课件制作、课本知识重点的把握、课堂讲授等方面的能力,对师范专业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走上讲台都是极好的锻炼措施。 4.合理编制合堂。文理科分班授课在学期授课安排时充分而合理地考虑文、理科学生、体育艺术类学生以及汉语授课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等多种因素,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深入各院系进行实地调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和不同任课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编制合堂。同时,任课教师也需要准备不同深度和广度的教案,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12、、因材施教,既解决教师在混合编班教学中的尴尬,又切实让学生在学习中从内心产生对一条历史主线、两大历史任务、三个历史选择的认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5.强化课堂纪律,排除外界干扰。一段时期以来,课堂上使用手机影响教学质量的新闻不绝于网络,各高校也开始纷纷出台相应措施杜绝此现象以提高教学质量。做法不一而足,个人认为较为可行的方法一是强化课堂纪律,明确课堂严禁使用手机,如违纪在课堂使用手机,则可在班级或院系进行通报批评直至取消其该门课程的考试资格。二是采取相应措施,排除外界干扰,如在教室设立手机袋,在课前要求进入教室的学生将手机关闭并装入指定的手机袋中,待下课后由学生自行取回自己的手机。上述举措虽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上课使用手机的情况,但能从形式上强化课堂纪律,重新引导学生上课时关注教师所讲授的课堂内容,逐步要求和鼓励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作为高校的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求我们在课堂讲授中准确地把握纲要课程性质、把握历史知识讲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丰富全面、与时俱进,采取多种形式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增强课堂讲授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坚持大学生主体地位和发展需求,转变理念,合理组织,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国家和学校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 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