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育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3939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教育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主教育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主教育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主教育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教育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自主教育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人的成长是一个自悟、自律的过程,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自主性,自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落脚点。自主教育的主体具有自主性、选择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教育的目的有短期目的和长期目的。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是实践自主教育的途径。 教育作为一种“劳动”不属于“物化劳动”,它是以“人”为对象的劳动。而人的成长过程是人的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是人的内在的自悟、自律的变化过程;也就是人的真正健康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自主的、内化的曲折进步的过程。什么是良好的教育? 简单说,就是全面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创造性教育,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其主要过程是一个自主教

2、育、自我成长的过程。纵观当前的教育改革实施自主教育,弘扬、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使受教育者在掌握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这个意义上说,实践自主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养过程,是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落脚点。 1 自主教育的内涵 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活动领域。”那么,什么是自主教育呢?它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需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从而把个体培养成为能够自主的、能动的、创造性的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自主教育是弘扬和培养受

3、教育者的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取向的促进受教育者主动发展的终身教育。 自主教育的主体具有自主性、选择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是指在自主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成长方向和积极的成长态度,对自己的成长发展情况自主支配,自主调控,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利用内外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积极因素的影响。自主性和主动性就会逐渐加强从而使人摆脱了自然性,形成了自主性,从而使人理性从事着一切。 选择性是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方向,学习的内容等,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

4、会,根据自己的态度和实际加以自控自决。人们不再只重视目标,目标已与过程难以割舍。而是着眼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着眼于奋斗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能动性是指在自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能自觉、主动、积极地认识外界事物和改造外部世界而不是被动、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能动的认识是针对真,能动的追求感情是针对美,能动的意志是针对善而言的。所以人们应该要主动的奋力前进。 创造性是指受教育者的主体发展的最高形式和最高层次。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知识、能力、人格的有机融合和促进,是外在知识内化过程中多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契和、碰撞后灵感火花的闪现。具体表现为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还包括学习上能举一反

5、三,灵活运用知识。 2 自主教育的目的 自主教育的目的包括近期目的和远期目的。自主教育的近期目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增强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和发展他的主体能力,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自我教育的远期目的则是造就具有主体的社会成员,弘扬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超脱事物的机械性和习惯性的支配,直接受独立自主的思维支配,按照自身的目的进行自我改造。这时候人就形成了独立的信念,生活的规律和生活处世的准则,变成了生活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自我教育目的的完全实现是在自我意识觉醒之后,经历了自我意识自我设计

6、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即构成了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健康轨道。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本身,自我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受教育者向往目标的力量,以及实现目标的努力。 3 自主教育的实现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人的最后的成熟和道德的进步,逐渐使人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能够有序、有效思维的人。自我教育正是挖掘人的潜能,培养受教育者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体验和自我激励的能力,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观念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参与自主学习活动,自我实现的自觉性就会越大。在某种意义上说,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从而决定着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展水平。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是促进、提高其主体性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主体意识促使人学习社会角色,适应社会行为规范,产生主动与人合作的心理行为。自我评价系统的建立和社会自我的成熟,使人进入了成熟的新境界,它使人产生超越社会、能动的改变环境的强烈愿望。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完善,推动着人去寻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能量,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有可能使人超越现实,把自己的目光指向未来。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