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的探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7504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的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的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的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的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的探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的探究 道德教育一直是中小学基础教育关心的重要内容。该文概括了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分析了道德教育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进而提出了语文学科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当前,社会文化以及精神等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在这种变化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新时代的道德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道德是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化身.教育的最本质属性也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由于学科特点所致,语文教学应当是道德教学的重要

2、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已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历史责任和现实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渗透道德教育,采取哪些措施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塑造正确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为语文教学提出更多新要求。 1.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及要求 1.1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正确深入理解学校道德教育内涵,是开展好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首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当今,中小学道德教育中,要着重突出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开展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其次,进行理想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在理想教育过程.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再次,幸福观教育。当今的青少年普遍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对于幸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存有一些不健康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因此,应加强以人生观、价值观为内容的幸福观教育。同时,进行生命道德教育。生命道德教育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开展生命道德教育,有效改善学生对于生命认知的不足,这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对中小学生要进行挫折教育,使中小学生获得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和态度,提高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让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 1.2道德教育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实

4、施,德育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道德要求。就语文学科来说,首先,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教材因而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新理念,这是促进道德教育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也为今后学校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开展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其次,以学校德育目标为指南。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因此,语文学科教学应结合本学科特点,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也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再次,学校必须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并充分发

5、挥主导作用。学校应完善和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使课堂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地开展和落实好学校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2.道德教育对学校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 2.1学识素养的要求。现代语文教育对教师的学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首先,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和教学论,从中获得教书育人的理论指导。其次,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研究语文教学,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再次,加强实践性能力的修炼,提高自身备课、组织教学、教学表达以及教学应变等能力。 2.2心理素养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在自己工作实践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到自信、乐观,角色定位正确。建

6、立起积极的自我意向,对待学生友善。其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以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再次,教师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自控能力。尤其不应在学生面前流露出因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与挫折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除此之外,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具备高尚的道德风范,才能为学生树立堪称表率的楷模,以自己的示范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 2.3道德素养的要求。首先,强化教师意识,教师要热爱教师职业,要有法制观念,自觉地法律法规。其次,强化改革意识。当前,语文教师要可持续发展,要变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再次,强化实践意识。教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宝贵的情感体验,才能不

7、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锤炼意志,使自己的修养意志逐步坚强起来。 3.语文学科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3.1重视道德教育,优化学生认识观。在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教育观念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教育教学高标,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智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德育的内涵很宽泛,但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应试教育背景下,德育始终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在具体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社会现实对道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特别是当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日盛的时候,大家都在渴望社会风气的好转,当然对学校教育也充满期待。市场经济的不断影响,使得社会思想意识发生重大转变。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舍己救人等好人

8、好事,也不再荣耀和被人推崇。公共场合的不文明、不道德现象成为习惯,这些社会不良现象都昭示社会道德的缺失。重视学校教育,重铸社会道德大厦,这是时代的呼唤。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道德教育当然是责无旁贷的事情。因此,语文教学要将道德教育置于重要位置,这是学科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与时代的迫切诉求。与时代同步,与社会接轨,这是语文教学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是教育的方向问题,通过语文教学改革,将道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这也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新使命。 3.2挖掘教材道德元素,强化学生人生观。语文教学实现人文回归,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语文教师应在深入挖掘语文教

9、材中的人文因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的道德情操。语文学科属于基础工具学科,开展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为其他学科学习增加学力,还能够为学生认知社会、启迪人生发挥重要导向作用。因此,语文教学人文回归,是道德教育的自然体现。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至理名言。所以,道德教育相比文化学习,其主导意义更深远。学校语文教学使用的教材不只是教学资源,更是教育人的重要载体。这些典范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为培养学生人生观提供重要范本。像孔乙己中孔乙己这个人物,其生活环境造就了其病态形象,但其主观不努力

10、也让人心生怨恨。正如鲁迅所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要汲取一些做人的教训。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和戴望舒的我用残存的手掌等等,都为我们唱响爱国之歌。我们从这些教材的学习中,自然能够获得道德教育的洗礼。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教材的挖掘中,提取教育要素,升华文本内质,让文道统一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根本性原则。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并不是牵强附会,语文教学众多要素中都和学生认识成长有较高的契合度。教师能够抓住这些切入点,将道德教育元素和语文教学元素相互贯通,文道统一就会自然凸显出来。 3.3遵循道德教育原则,构建学生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要遵循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将各种教

11、育因素有机融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诉求和教学规范要求。 3.3.1教材德育元素挖掘要有适度性。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载体。能够选入教材文本的大多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不仅包含丰富的知识、厚重的社会事故,还有文明的精髓和人类的智慧,学习这些典范作品,这本身就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从作品的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体会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审美价值观,让我们在感知中获得认知的升华。特别是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评价中,构建我们的道德观。在对文本道德元素挖掘中,我们一定要本着适度的原则,不牵强附会地游说,也不可轻描淡写、无关疼痒。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道德元素的影响,要让文本中的道德元素与学生的思想生活

12、接轨。这样才能形成认知碰撞,让道德观念发生质变。像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我们都知道文本有两条写作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而且这条暗线才是我们要重点挖掘和探讨的。作者鲁迅之所以会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和敌人做斗争,这篇课文所写内容背景就是转折点。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沿着这条线索进行课文内容分析解读,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爱国情怀的倾情展现。像幻灯事件,看到日本学生在那里狂呼,鲁迅又联想到国人看枪毙同胞时的麻木情景,内心被深深地刺痛了,然后下定决心要改变初衷了。作者爱国情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极好素材。我们的道德价值观当然要建立在爱国的基础之上。根据这篇课文,我们还可以进行横向联系,如今日本

13、在钓鱼岛问题的所作所为,已经激起国人的警惕。围绕钓鱼岛可以展开很多话题讨论,要让学生不忘国耻,将来为实现强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的道德教育当然就已经升格了。 3.3.2学生接受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语文教材中的道德元素有相当的宽度和深度,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要具有针对性,毕竟学生的认知存在一些局限性,而这些教材所蕴含的道德元素更为宽泛。因此,在教材文本学习中,我们要抓住学生认识短板,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和影响。让学生能够在自觉的意识活动中获得足够的成长能量。学习中国石拱桥时,也可以开展相应的道德教育。这是一篇说明文,学习内容针对的是说明的顺序和说明的方法,作为道德元素的发掘,只能从我国劳动

14、人民的智慧方面去入手。但只是讲这一点,并不能引起学生思想的触动。因此,要从热爱科学、不懈探索等方面入手,要强调做好现在的重要性,要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的,要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3.3.3文道统一施教方案要有科学性。运用语文教材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要体现出自然性与和谐性,不能靠教师的生硬桥接,需要在学科教学中自然衔接,才能有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像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不能在我们身边寻找变色龙的案例,但可以用课本剧的形式来演绎变色龙,让学生从中获得正面教育。教师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教材文本的个性特征,并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因材施教。这样点对点式教育活动,就可以大大提

15、高科学性。语文教材都是文化瑰宝,字里行间都是真理,都有丰富的教育内涵,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理解,我们也能够获得更多教育因子。特别是对文本的鉴赏,能够从艺术的角度实现突破,让我们在赏析陶醉中占领认知高地。 3.4重视情感教育和语言教育,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情感品质和情感的教育活动。语文学科具有突出的情感性,即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格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学科的情感因素主要体现在语文教材中。比如,以母爱题材为例的作品,就在于情感真切浓郁,以情育人,使学生受到作品中所流溢的崇高情感的熏陶。在语文教

16、学中,应该通过多样内容的语言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比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文中的字、词、句,使学生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多姿。同时,加强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在语言教育中,书法教育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进行书法教育本身就是传承传统文化,它在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语文课外活动首先,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讨论、辩论会等。其次,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阅读有着重要的德育意义。比如,阅读史记等名著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文化;阅读读者等可以对提高学生的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再次,重视传统文化传播。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4.结语 语文教学和道德教育有较高的契合度,通过语文教学进行道德教育,这也是学科特点决定的。对教材文本的适度挖掘,对教学方法的适度调度,对学生思想的适度把握,都为道德教育提供重要契机。 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