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促进作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7817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促进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促进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促进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促进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促进作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促进作用 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人格的培养虽然受到环境的影响,但是更重要的是其所受到的教育,所接受的文化熏陶的影响。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交流的工具,决定了其对于学生的人格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语文为学生的人格教育提供了绝佳的条件。笔者将会结合人格的形成,语文对于人格培养的优势说明语文如何促进学生的人格培养。 一、人格以及人格的形成 人格是指一个人对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人格是区别于其他人的一个特征。人格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遗传基因的影响,更有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影响

2、。随之所处环境的不同,人格会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人格是个人内在于外在环境的统一。 人格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形成。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在遗传基因正常表达的情况下,对于一个人人格的最终形成,后天学习以及其所处的环境影响权重最大。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模式。社会大环境我们个人无法改变,因此应该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人格。 二、语文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优势 要说明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谈谈语文这一学科的学科特点。语文是与我们生活最紧密的学科,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学科,是人们的交流工具,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

3、,有着众多的人格教育因素。相对于其他的学科,语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丰富多彩的素材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海量的故事能够对学生人格发展进行引导,千变万化的文化美更是培养着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些都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意义重大。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其对学生人格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方面是语文作为人们的主要交流工具,传递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另外一方面,语文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时刻都需要运用,学习运用语文本身就是学生进行社会化的过程。熟练的运用语文,熟练的运用语言,对于学生表达自己,了解别人,融入社会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两个层次都是其他的学科所不能做到的,这也就是语文对于学生人格培养的优势。

4、 三、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人格培养 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对于学生人格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 学生的语文学习课程全部都是由教育部制定大纲,然后由众多的专家进行研究之后所决定,其中的文章全部都是精品。这些文章是人类文化的沉淀,或是作者对生活深刻的见解、或是有着深邃的思想、或是传递着高尚的品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这些知识,实际上就是置身于一个内容丰富的宝藏,在一片优质的文化沃土中茁壮成长。语文教材中,各种作品形式多样散文、小说、戏剧其中表现着各种各样的人物特点,传递着或是崇高的追求,或是批判丑陋的人格,或是主张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人格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着引导。

5、 (二)语文课堂中人物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这里所说的人物不仅仅是指各种作品中虚构的人物,更是指这些作品的作者以及其所表现的真实人物。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那些伟大的作品都是出自伟大的人物。“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所表现的百折不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所表现的爱国情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毛泽东所表现的远大理想以及宽阔胸襟这些鲜活的人物,他们的行为,言语中所折现出来的伟大人格就是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 四、老师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教学,老师更是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仅具备着过硬的业务能力,还应该是道德高尚,审美高雅、意志坚韧等。这些品格在平时的教学以及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学生正处在了解世界,学习世界,模仿世界的阶段,老师自认而然的会对学生造成重大影响,通过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向学生指引着人格发展的方向。而且语文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能够很好的结合生活实际,可以促进以身作则以及结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育学生的效果。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几点。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之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考,见贤思齐;另外还要注意自身个性的培养。 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