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反思.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8188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毕业会考不仅应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还应重点考察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中阶段设置信息技术课会考上机操作考试,是对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一次最终检验。本文针对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对高中信息技术会考作一些粗浅的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毕业会考是全面检查和认定学生是否达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会考成绩是学生能否获得高中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会考相对于一般考试的特殊意义,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结合我的工作实际,针对信息技术课实际不受重视

2、、新课改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课程教学缺乏衔接性、信息技术教材众口难调、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等问题,谈谈在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对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一些反思,仅供同行参考。 一、坚定信念 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不被重视的现实引发了教师们的疑问“信息技术课程还有没有开设的必要?”,还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与课程整合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上具有相同的目标,二者实际上在做着同一件事情,因此怀疑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价值性。 在这个问题上,苗逢春博士明确了这样的观点“在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信息技术整合不成熟的今天,信息技术课作为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培养的主渠道责无旁贷。在国家层面,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的

3、地位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不会被削弱,反而会被加强。当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及其他渠道相对成熟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自身会相应发展、成熟与分化,信息技术课将以新的形态继续存在,与信息技术的学科应用共存互生,仍会为学生提供系统化、多样化、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教育。” 课程整合承担的是应用层面的信息技术内容。它作为课程教学(如语文)的工具手段,强调的是在教学(或者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信息技术课承担的不仅包括一般的信息素养,还要向学生传授技术层面的内容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思想、方法、原理。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与课程整合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并不冲突。就好像识字、写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在语文课中

4、进行系统培养,而在其他课中进行应用。 二、课程建设不能顾此失彼,要两相兼顾 信息技术的地位已经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就应该努力探索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素养的培养、技术本身的培养、信息技术背后隐含的思想、方法的学习、信息技术科学原理的系统掌握。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兼顾好各方面知识的综合传授,彻底改变原来“为教技术而教技术”的做法,才能使信息技术教学“形(技术本身)”、“神(信息素养)”兼备,有力的促进地信息技术课改目标的实现。 三、教材建设应更贴近实际 到底什么样的教材能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满意,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但现有的信

5、息技术教材是否已经处理好了以下问题。 (一)、放开教材的地方垄断,增大教材选择的透明度。许多教师由于没有选择教材的权利,了解其他教材的机会比较少,偶尔看到好的教材时,对现有教材就会产生反感,因而减少了遵循教材教学的内驱力。 (二)、教材的研发要“以人为本”。许多教材不受教师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一线教学不够贴近。许多教师抱怨“教材的研发基本都是高校专家以及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们编写出来的,虽然对方向性的把握比较准,但根本没有办法根据这些教材组织教学。”教师们担心这样的教材只是坐而论道,缺乏实践的土壤,会脱离教学的实际。 (三)、教材要考虑各个学段的衔接问题。由于没有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

6、,各个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编写差异甚大,好多初中与小学的教材缺乏衔接性。与高中阶段教材的衔接问题令各个地区的教研人员和教师困惑,学生也由原来学习信息技术非常积极主动的状态,开始觉得内容重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四)、要具备自己的特色。教材虽然种类很多,但教师们反映真正既具有权威性、有特色、又得到广大师生一致认同的教材比较少见。 四、教师们要肩负起课程建设的重任 相信很多教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一基本理念耳熟能详,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构筑健康的信息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础上应用起来。这一理念是指信息文化的构筑不仅取决于文化的承载物(如信息技术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而且取决于文化活动的主体

7、(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管理者)之间的动态性关系。所以,对于课程的建设及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师肩负着很大的责任。 (一)、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 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以任务繁重为由,忽略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这个学科的老师更应时刻注意自我提升,应该通过参加培训或者学习优秀案例等形式,深入学习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实施和评价,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师生角色转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参加一些科研活动,也会培养教师们严谨、科学的作风和优秀的科学素养。 (二)增强对教材的利用能力,超越教材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快速

8、发展,或许会造成教材具有相对的滞后性。教师们在进行教学时,如果仅局限于教材的知识,不仅会招来学生们的不满,也会让自己的课堂缺乏生命力。北京市丁香小学的武健老师“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观点就传达给我们这样的一种理解,每一个教学单元要“小而精”、“要深入和升华”,要进一步加工信息技术教材。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略显年轻和稚嫩,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的问题。但我们坚信,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给社会带来的变化,一定会日益显著。只要我们正视现状,积极纠正不足,我们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一定会健康、稳步走向成熟,为培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