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1039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笔者多次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指导工作,在指导学生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团队组建难、选题不恰当、实施过程困难多等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形成团队梯队、实现跨学科融合、确定可行的项目、建立全面的考评体系等建议,以期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顺利开展。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85号)和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通

2、知(辽教发2018105号)的精神,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目的是激励大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推动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本人参与指导了辽宁工业大学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项,辽宁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在指导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积极探索高校开展此类项目的规律和做法,本文希望通过对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组建项目团队难 辽宁工业大学学制四年,第一、二学年的教学计划

3、安排主要是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相对较少,第四学年学生由于课程(毕业)设计、实习、就业等原因,没有多余的精力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因此,就我校而言,本人认为大三的学生应成为参与创新训练项目的主要成员,但大三学生还不能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形成体系,并且其自身的各项能力均有待提高。另外,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在导师的指导下,项目研究的主体是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很好地积累知识和技能,缺乏创新的意识。因此,组建科学、合理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项目团队比较困难。 2.选择项目题目难 如何确定适合大学生的研究项目,对导师与学生都是一大难题。大学生选题要符合国家发展趋势,与社会接轨,同时

4、要与所学专业相联系,并且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性;专利项目的选择不仅要符合低碳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要符合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项目成了项目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 3.实施项目过程难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般在一年内完成,学生的课程学习与项目实践有时存在冲突,容易造成项目研究过程的不严谨;导师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项目组成员只是盲目地听从导师的安排,学生缺少自己的观点和对新知识、新领域进行探索的能力。甚至有的项目组成员把研究工作当成导师布置的任务,不能积极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些指导教师缺乏创新实践能力,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4.构

5、建评价体系难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是专家评价,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方法,侧重结果评价。而项目实施的原则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也就是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是否形成了专业知识体系,是否拥有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这些属于过程评价,无法进行量化考评。另外,专家参与到了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等过程,而评价过程中专家的评审意见成为评审结果最主要的参考观点,从而忽视了导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 二 促进项目驱动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1.形成团队梯队,实现跨学科融合 保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关键问题是建立一支科学合理的

6、创新团队。因此,在大学生中创建创新团队应注重项目实施的梯队建设。在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经验基础上,项目组应该建成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师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的团队模式。在这个项目组中形成传、帮、带的学术创新氛围,并且鼓励跨院系、跨专业的学科交叉融合。在导师的指导下,项目组成员能够取长补短,相互鼓励,激发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2.根据3C3K模型确定项目 3C3K模型包括核心内容和处理过程两部分。根据3C3K模型,确定适合学生的研究项目,只有选好研究项目,才有可能得到满意的创新成果,大学生选题要符合国家的发展趋势,与社会接轨,同时要与所学专业相联系,应在前人的研究基础

7、上有一定的创新性,最好能与自己导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 3.加强过程管理 项目通常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开题、实施、结题与撰写报告。过程管理是项目取得成果的重要环节,项目的过程管理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获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强管理,实时监控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各环节的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对没有按期完成以及没有达到预期项目的要及时做出调整。本人认为,这当中主要应该加强三个环节的管理 第一,开题立项。项目的选题应该是由学生根据自身所长和兴趣,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自身能力,自主发现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地去研究探索。要尽量做到选题新颖,有明确的预期目标,并且具有一定的应用

8、价值。立项应该由学生主导参与答辩,去检验学生对项目的理解程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中期检查。项目开题后,项目团队按照各成员的能力和特长分配任务,及时认真地实施项目,认真记录研究活动进展的情况和体会,有不懂的地方及时召集团队成员进行探讨分析,或者向导师寻求指导和帮助。同时项目团队应定期召开会议,向指导教师汇报项目进度和完成质量,对不合理的地方做出更正,总结前期工作。学校应该按照进度计划加强项目的检查,可以通过答辩的形式检验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对于没有完成进度的团队责令限期整改。 第三,项目结题。在项目结题之前,学校都会提前发出结题通知,项目组进入研究结题报告撰写阶段。结题材料不

9、仅体现在纸质材料上,还应该包括项目实施计划书、发表的论文以及项目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等。 三 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 无论什么项目,都应建立一个涉及各环节的客观的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自觉形成创新意识。 第一,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不能只是把取得的科研成果,如论文量、专利量等作为首要的评价指标,还要关注大学生的工作态度。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否会主动搜集文献资料,能否正确设计方案、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准确分析实验结果并给出有价值的结论等。 第二,项目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核心内容是培养大学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素质。学生是否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问

10、题是否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否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推动自己的研究进程,是否能够对前人研究成果或切入点有所改进等是主要的评价指标。由于这种评价的特殊性,应该在项目的各环节都组织答辩,以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导师评价。 此外,项目的成绩各个环节应该占一定比例。如立项申请,调研过程和项目实践的记录、研究成果的总结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项目研究过程的重要性,认真对待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避免评价的偏颇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载体,在实施过程中,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科学的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高校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真实而有效的作用。 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