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模式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1606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模式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模式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模式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模式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模式探讨.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模式探讨课程设计模式指的是设计学习过程,确定学习内容的行动框架或行动计划,内容涉及课程基本内容的确定到设计具体程序、方法选择的整个过程。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是以历史课程理念为引领,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核心内容来组织教学的活动过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课程标准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和依据,其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得到全面落实。有没有一种吻合历史课程要求,既可让历史课堂生彩,又便于一线教师操作的设计模式呢?本文仅以人教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为例,来对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设计模式进行探讨。 一、根据课程标准分解教学目标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必修二第八单元的

2、第一课。该课内容由于概念性强、远离学生生活而成为必修二中最难上的课之一。课程标准对该课的要求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根据课标,教学要求提出了四条具体的内容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2.知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4.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大致遵循接触运用总结创新的技术路线。根据教学要求列出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我们可以对本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类(见下表) 根据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课标对本课的要求主要体

3、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接触层面,这是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另一个是总结和运用,这是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虽然课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其核心要求其实只有一个,即“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因为学生若能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认识,就必然要了解这个体系下的相关内容。那么,如何使这个属于理解层次的核心要求得到落实呢? 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较容易理解,对理性知识的理解则稍弱,而“一定的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一定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遵循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原则。教材在设计时,每一课几乎无一

4、例外地都按照先原因、背景,然后过程、内容,最后影响、意义这样的顺序阐述,殊不知分析原因背景是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学生还不清楚内容是什么就开始分析为什么,显然违背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所以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大胆改变教材的顺序,如本课,完全可以先介绍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内容(表格中2、4、5、7、8的目标),然后再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影响(表格中1、3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战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认识(表格中6、9、10的目标)。先获取新知,再深入挖掘,这应该成为必修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一堂好课的设计思路 当然,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设计的基本原

5、则只是成就一堂好课的第一步。一堂好课必须还要有合理的教学结构,多样的教学策略以及良好的生成性效果,这些都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才能完成。 (一)一堂好课需要凤头豹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凤头即是指课程设计的导入环节要精彩,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教师主导的话题,内容可以是时政要闻、社会热点,可以是重要概念、学科前沿。也可以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学生的演讲、展示、质疑等方式呈现。历史学科虽然具有过去性的特点,但更重要的是“审视过去、理解现实、展望未来”,因此,笔者认为课堂导入最好与时事相连,便于学生古为今用,理解现实。 本课笔者

6、设计的导入环节如下首先截取一个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的网页图片,提供2018年11月G20峰会通过的首尔峰会宣言中关于中国所持IMF份额从3.72%上升至6.39%,投票权从3.65%上升至6.07%的信息,然后以此为话题,让同学讨论并发表看法。学生讨论的内容必然和IMF及美国对IMF的控制权有关。由此,教师就可以通过设问你了解IMF的职能吗?美国对IMF的控制权是从何时开始的呢?很自然的就把话题切入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其他一些时事也可以作为素材,如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最新汇率、IMF对乌克兰提供援助,等等。利用时事新闻导入,学生不仅会感到熟悉亲切,更会感受到历史不光是书本上死气

7、沉沉的文字,还具有强大的时代感和生命力,从而增加学生后面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文章讲究首尾呼应,课堂同样如此。一个有效的教学结尾可以对本课内容加以总结、整理,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也可以深化概念,反馈教学信息;更可以设下伏笔,为后续的教学服务,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离开课堂。本课中,笔者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在结尾部分,首先让学生上黑板完成本课的基本史实结构图,让学生清楚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包含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两个部分,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金融体系下的两个机构。这一环节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整理,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反馈。然后,再次展示G20峰会达成的IMF向代表性不足国家转

8、移份额的网页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当今世界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展示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演讲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利益共享才符合国与国之间利益乃至全人类的利益。这一环节既呼应了导入,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这样的首尾结合,使本课原本枯燥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二)一堂好课需要主线清晰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一般包含三个步骤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拓展延伸。整体感知放在了第一位,可见主线清晰对于课程设计多么重要。主问题必需反映课标中的核心要求,而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起到破解主问题的作用,整个设计要凸显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 在新课刚开始,笔者首先抛

9、出一个统领全课的问题你如何认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各抒己见。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基于课标中“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要求。学生对于这样一个总结运用类的要求通过简单阅读课本肯定无法立刻形成认识,但是他们可以将课本中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相关的具体内容找出来。因此,课堂上学生找到了许多概念,如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到的概念不做解释,先罗列在黑板上。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对本课主旨有一个最初的印象,又在阅读教材中锻炼了学生归纳提炼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接下来,笔者将“如何认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

10、一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小问题的设置应该从具体的内容切入。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宗旨分别是什么?它们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什么关系?在学生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何能控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及变化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分解帮助学生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和在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的影响。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做储备,教师就可以请学生将黑板上已罗列的名词整理成体系,并且尝试画出本课基本的结构示意图。学生若能将这些概念的关系理清,必然已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认识。从一个大问题入手,中间分层推进,自主探究,最后再回到这个大问题,本课的主线

11、自然清晰明了,浑然一体。 (三)一堂好课需要思维升华 赵亚夫先生说“历史学习如果失去了包含质疑、反思、批判、觉悟等内容的反省意识和能力,它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这说明历史教育不能只是接受性的、死记硬背的教育,更应该是充满理性思考的、智识的教育。因此,历史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思维火花的,讨论和探究应是课堂教学的亮点,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领者与陪伴者。 一节课中可供讨论和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要精选其中最有价值的,最能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的。一般来说,多集中在事件的原因和影响部分。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中,笔者将第一个提升思维的活动设计在探讨美国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控制上,

12、采用的是设问比赛的方式。先由教师提供材料 材料一怀特计划规定通过各国认缴筹集资金50亿美元,包括黄金、各国本国货币与政府有价证券。各国货币按黄金定值,汇率固定,只有在“纠正根本性不平衡”,而且只有在成员国投票权的五分之四赞成时,才能改变汇率 材料二凯恩斯所提建议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国际清算同盟。其“实质是银行业务的基本原则向国际领域的扩展”,“就是借贷的必要平衡”。所有的外汇都集中在各国中央银行手中,国际交易则在与国际清算银行设有黄金账户的中央银行之间结算。 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针对材料内容设计一个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每个小组也要提供答案。例如,有学习小组设计的问题是怀

13、特计划的内容是什么?凯恩斯的建议与怀特计划有何不同?然后再将教师设计的问题展示出来,如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的实质分别是什么?这两个计划的较量反映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本小组设计问题与老师问题有什么差异,是不针对材料、没有特点,还是不准确,然后共同探讨老师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怀特计划的实质是“抢占”而凯恩斯计划的实质是“维持”,这完全是由战后美国的实力决定的,所以最终美国能以控制投票权的方式控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这一环节中表现最好的小组并给予奖励。 一个设问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除了设问比赛,笔

14、者在本课中还设计了辩论环节。众所周知,一个历史事件往往具有多面性,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具备辩证思维,这就为辩论题的设置提供了条件。本课中,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题目有学者认为,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表面看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对此,你如何看待?正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国衰落的象征。反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不是美国衰落的象征。 对于这样一个辩题,正方同学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和对世界的影响入手,很容易找到论据,可是对于反方同学来说,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进行充分的论证,许多同学经过讨论也只能提出当今世界美元依旧是

15、各国储备货币、贸易支付手段的例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再适当地补充一些材料 根据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有关规则,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以及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这就是黄金美元本位制。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但又没有脱离黄金约束的国际货币体系。更为重要的是,黄金美元本位制将其他国家货币同美元捆绑在一起,美元则成为唯一可以兑换黄金的货币,因此,黄金美元本位制从制度上推进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以及美元霸权的确立;与此同时,美国也承担了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 通过这个材料的补充,反方同学从中得到一个重要观点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的权利和义务是共存的,美

16、国承担着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也意味美国承担着不能随意发行美元的义务。所以,当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的义务消失了,美元获得了等同于黄金的生命。 教师在辩论活动中始终应该充当一个引领者的作用,教师的适度介入和指导,可以给学生思维提升以巨大的空间。例如,在学生思考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提示,结合必修一中的越战和必修二中战后经济的“滞涨”来考虑美国的地位。在学生思考后也提不出明确论据的情况下给予材料的补充提示,帮助学生思考。通过这样一些课堂活动的设计,学生一方面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一方面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学,不光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技巧和方法,形成历史的思维模式,能

17、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的问题。 三、设计模式的总结与反思 历史课程的内容繁多,每个知识点的设计方法不尽相同,但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有些设计的步骤和环节是有通性的。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的设计过程中,就可以总结出历史课程的一种设计模式。 当然,并非有了一定的模式就必然能设计出一节好课,除了程序和技巧,教师在准备的过程中还要充分了解本课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中学历史教育就应该让学生学习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如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中辩论话题的设置,传统的观念认为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是美国霸权削弱的表现,但史学界早有不同的声音,许多学者认为牙

18、买加协定正式确认了黄金美元本位制的解体,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以脱离黄金约束的美元作为核心的运转机制,美国由此实现了从根本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确立美元本位制的战略目标,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和美元本位制的形成是美国新的金融霸权战略的产物,是美国调整美元霸权形式的战略选择”。教师多了解史学界的声音,在教学中才可以将教材内容挖的更深,思维的训练进行的更全面。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通过某一知识所能达成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不同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处理”。历史课程的设计是一门艺术,中学历史教育者只有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勤于总结,才能得到最适合自身的设计模式。 卞姗姗,女,江苏南京人,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历史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和高考命题研究。 【责任编辑李婷轩】第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