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巧”设计.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1825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巧”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巧”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巧”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巧”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巧”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巧”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知识,更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进入一个新阶段,课堂改革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关键在于一个“巧”字。 一、巧导入 课堂教学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开始就像被一块无形的磁铁紧紧吸引

2、住一样。例如在讲解神秘的货币时,可用小游戏“说到什么想到什么”导入说到“经济”想到什么?全班同学每人说一个答案,不能重复,看哪一类词汇、现象学生回答比较多,教师加以引导的同时大家分析、归类。这样的导入,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使枯燥的概念生动起来;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主题。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不是在于掌握,而是在于运用。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更加让学生明白运用的过程又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 二、巧过渡完善知识链条,形成体系 课堂情境的转换,教学环节的关联,知识点间的衔接,其过渡必然自然贴切。在教学过程的“关切点”上,教师凭借一两句“穿针引线”的话,即可使整个教学过程衔接起来,使其成

3、为一个有机整体。例如在讲解“我国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时,在学生明确了享有的政治权利及其主要内容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时,是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呢?”,通过这样的过渡,将权利与义务的知识点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学生学习,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并进一步加深对“没有法律的地方,就没有真正的自由”的理解,这样使教材内容有机连结。这样自然的过渡,促进了教学过程的“紧凑型”和学生思维的“连贯性”,缺乏这种过渡,便会出现教学过程中的“冷场”和学生思维的“中断”。 三、巧用料 大家知道清水煮菜淡而无味,但若加上适量的调料,掌握好火候,那就会烹饪出美味佳肴。同样,在教学中适当加点“调料”,补充一点

4、趣味性知识,便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消化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如用漫画增强幽默感、直观性;可用古诗词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用俗语、谚语、成语增强教学的主动性、趣味性等等。如讲授“唯心主义”时,根据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客观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感觉到客观事物,凡是没有感觉到的就不存在。按照这个观点,那么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不是他们的父母生了他们,而是他们的感觉产生了他们的父母。因为在他们降生到这个世界之前,自然是没有感觉的,所以他们的父母当然是不存在的,他们的父母之所以存在,就在于主观唯心主义者感觉到的缘故。这时学生就会哄堂大笑,在笑声中

5、主观唯心主义的荒谬性就不言自明了。这样的“调料”可以打破沉默的气氛,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操。可见,课堂教学加入一点“调料”能使“空洞”而“无味”的知识变得“充实”而“可口”。但“料”要加得适度,否则会喧宾夺主,淡化主题,给人以哗众取宠的感觉。 四、巧设疑 心理学家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优秀的教师非常重视设疑,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隐藏在教材背后的“潜台词”,抓住“教眼”,恰当得处理设疑,这是深化教材、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例如在讲解“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

6、题”时,教材中说“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教师提出问题“简单的事物只有一个矛盾,而复杂的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他们可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事物的性质是由哪一种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增加了知识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当学生对这一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教师再化难为易。这样巧妙设疑,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 五、巧收尾-意味深远,回味无穷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在课堂教学中这“口”同样难收,“睛”同样难描。这是因为它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一堂课虽有良好的开端和精彩的过程,但如果结尾草率收场,就会功亏一篑。好的结尾必须圆满有力,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善。结尾方式各种各样,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要求而设计,如概括式、悬念式、激发式等。设疑不失为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好方式,设疑使其词已尽,意无穷。教师应在课堂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问题,既使新旧知识有机紧密相连,又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为下次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课堂教学的“巧”还有很多,如巧布局、巧用语、巧引导等,只要我们不断总结,恰当运用,就一定能激活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