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俗学教学改革相关问题刍议.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3746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民俗学教学改革相关问题刍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民俗学教学改革相关问题刍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民俗学教学改革相关问题刍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民俗学教学改革相关问题刍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民俗学教学改革相关问题刍议.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民俗学教学改革相关问题刍议 高校民俗学教学改革涉及的问题较多,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考核方式、第二课堂活动是其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有利于提升民俗学教学质量和影响力。 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的钟敬文先生在其主编的民俗学概论一书中指出中国现代民俗学,是从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歌谣征集处算起的。掐指一算,中国现代民俗学已经走过了9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民俗学学科教学,从最初的民俗学讲习班到现在大学本科生的民俗学概论课,民俗学专业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这的确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在民俗学近百年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与借鉴,在新的历史时期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本

2、文要探讨的正是高校(主要是大学本科)民俗学教学的相关问题。 1 教材编写要有新思路 教材是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材料,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高校民俗学教学运用最多的教材当属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俗学概论和陶立?先生著的民俗学。这两本教材对民俗学学科基本理论、民俗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民俗事象的分类、民俗学发展史、民俗学研究基本方法等相关问题都有充分的论述。在高校民俗学教学实践中也是反响较好的教材。所以到2009年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已经第18次印刷。陶立?著的民俗学到2018年已经第6次印刷。 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为了适应当下90后大学生学习和认知方式的变化,民俗学教材也应该进

3、行适当的革新。近些年来出版的一些民俗学教材,虽然在一些观点的论述上有新的方式,材料上也有新的发现,但是笔者认为这还不够。民俗学不同于一般的人文学科,它的大多材料在鲜活的民众生活中。因此,往后的民俗学教材应该是立体化的教材,在出版纸质图文并茂教材的同时,要制作、发行配套的音像资料,把教材中提到的民俗个案录制成视频资料。 2 课堂教学要有新举措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传统的民俗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将自己对民俗及民俗学的理解讲授给学生,学生听讲、做笔记。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自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民

4、俗学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就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关于民俗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看思说”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民俗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看教师在讲某一民俗事象之前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关于该民俗事象的视频,让学生对该民俗事象有基本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居住建筑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民间小戏、民间艺术等形象性比较强的民俗。 思教师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视频所展示的民俗事象、民俗实物的象征意义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提示学生从看得见的“事”与“物”去探索其蕴含的民众的情感与愿望。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重在激

5、励、唤醒。 说思考过后让学生与周围同学组成小组讨论,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发言,阐述本小组的意见。这样既能让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又能够让学生初步具备在较短时间内理清思路,流畅发言的能力。在这个环节里,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辅助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然后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做适当的点评与小结,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鼓励与肯定。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情况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给予解释和分析,在解释与分析的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性、程序性与方法性,做到授之以渔,让学生今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分析、解决的时候不至于不知从何说起。 民俗学课堂教学还有很多可以“说”。讲某一民俗

6、类型时,都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家乡的这些民俗。讲到民间小戏时,可以让有戏曲爱好的学生进行戏曲表演;讲(下转第161页)(上接第112页)到民间故事时可以让学生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述民间故事;讲到民间音乐时,更是可以让学生演唱熟悉的家乡歌谣。此外,对于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邀请当地民间歌手、民间故事讲述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到课堂上来给学生讲述、展演当地的民俗文化,让地方性知识成为民俗学课堂教学的鲜活个案。这样的课堂是“把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视为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并以此来建立一种整体的、多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是一种生态化的课堂。 3 考核方式要丰富多样 在笔者任职的高校广西

7、民族师范学院,民俗学是中文系开设的选修课,选课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新闻与现代传媒、师范教育两个方向的学生,考核方式为考查。笔者认为,对于将来有志于从事新闻传媒工作并有摄像特长的学生可以制作关于某一民俗事象的视频,以音画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学生对民俗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视频作品既是上交的考查作业,同时教师可以将之作为下一届学生学习、观摩的视频资料。对于师范生或者将来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应该允许以制作ppt的方式进行考查,这样可以在进行民俗学考查的同时提升了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对于喜欢民间表演艺术的学生可以组队表演民间艺术的方式进行考查。当然,不管何种考查方式,材料都要求来自田野作业。采

8、取这些丰富多样的考查方式是基于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思考。近年来,教育界强调教学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发展的需要。 4 田野作业要切实可行 民俗文化是一种在民众中口传心授的文化形态,所以它是动态的、活态的。要真正认识和了解民俗文化就要迈开自己的双脚走向田野,在民俗文化的语境中对民俗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观察、访谈,即民俗学田野作业。对于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的民俗学教学而言,田野作业是很好的实现能力拓展与延伸的第二课堂。当然,本科生的田野作业和研究生的田野作业要求不能一样。本科生的田野作业重在学会观察、访谈、记录

9、,在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让学生利用假期在学生自己的家乡开展田野作业,对家乡民俗进行调查,如访谈家乡的民间歌手,记录家乡的人生礼仪仪式和岁时节日民俗等。另一种是教师组织学生到高校驻地附近的村落、社区、民俗旅游景点,博物馆等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制作)调查报告(作品)。教师对学生所撰写(制作)的调查报告(作品)认真批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作品)分为文字类、视频类、图片类等不同的类别放到所在系部网站的学生活动栏目供师生阅读、浏览。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调查报告(作品)有发表的机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通过网络平台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民俗学,喜欢民俗学,使民俗学在青年大学生中更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 总之,教学改革涉及的问题较多,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考核方式、第二课堂活动是其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民俗学教学改革的这几个方面。当然,笔者深知自身的高校民俗学教学时间还不长,经验还欠缺,提出的看法和浅见权当引玉之砖,不妥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注释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20181. 陶立?.民俗学.北京学苑,2018. 陈丽琴.构建高校民俗学、民间文学的生态课堂J.科教导刊,2018(6).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