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4180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干,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积极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模块式创新教育模式。本文重点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课程结构及开发程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等内容。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Skill Train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s the backbone to compr

2、ehensively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and actively explore high 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career modular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l. Four aspects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modular course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 teaching staff,

3、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tudent appraisal system and so 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Modular;Curriculum system 1 问题提出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形式,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置疑的,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学科本位的培养。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偏低,岗位适

4、应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比较欠缺。反映在教学上一是教学内容只注重概念、原理、定律和公式的学科联系,忽略了将这些知识与学生未来职业劳动实践的直接联系;二是课堂教学上还是以教师灌输为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未能有机结合,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三是教材的编写各自为政,人为地割裂了学科间的交叉联系,不仅局限了知识的汲取,束缚了思维的发展,还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安排不能有效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特色,教学执行缺乏新意;五是考核考评仍是以笔试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实习、实践和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这种传统本科的教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主要障碍。高等职业教育作

5、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和实用型专门人才,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师资结构、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重新构建。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成为高等职业院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一个必然选择。 2 模块式课程体系的建设 2.1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是在模块化课程开发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模式,它以职业活动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将职业分析归纳出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分别加以组合,构建不同的模块课程。这种模式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模块式教学模式是以就业

6、为导向,根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在职业领域(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解构教学内容,按认知规律和能力本位导向重构课程,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课程的模块化。本研究认为,课程模块化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模块的搭建,课程模块是一个个项目化的学习单元,它把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用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一门模块课程可以设计为若干个模块,一个模块又可以分为若干项目,项目之间,模块之间,依据工作逻辑和工作任务的不同而有差异,可以通过多条路径来选择,如工作对象、产品、岗位、操作程序、系统和设备的解构等;二是模块组合,

7、模块内容通过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和任务的组合,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模块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三是任务要求,主要是针对职业工作岗位过程所需要的单位任务,对需要采取的动作和行为进行描述,包括了实践技术知识、技术理论知识及拓展知识的内容;四是技能训练,明确训练的项目名称、工具、材料、场地及操作步骤通过这种动态学习方式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2.2 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教学队伍,既要求在个人素质上秉承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指导专业实践教学,成为课程专家和技术工程师,又要求整个教学团队团结协作、能够承担课程

8、开发、教学改革和技术应用研究的研发任务。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教师的社会地位、学历、职称及“双师型”比例都有所提高,但离教育部对高职教师的总体要求仍有差距,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双师型”教师少,纯理论教学的教师多;二是教师来源单一,缺乏实践锻炼经验;三是兼职教师队伍缺乏相对稳定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科研意识比较薄弱,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五是职称结构不合理,各专业间不能平衡发展;六是职称评定工作体系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七是高尖端、紧缺型人才匮乏,引进难度大等问题。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困扰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关

9、键还是要从内涵建设入手,要通过课程建设拉动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模块式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打破原来固定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动态、实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可用新型的互动式教学和开放型教、做、察、学及一体化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开发和培养,强化学生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技术发展能力,强化学生的创业精神;确立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突破局限于以岗位为出发点和归结点的教学口径,拓宽到职业或行业,并顾及职业生涯。其次,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不断更新知识,这样才能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编制模块化课程的学习指南,并为学生提供动

10、力,给学生注入信心,不断对学生的成就进行评定与鼓励,在所要求的工作习惯、态度、能力上起示范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3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学生依照模块选修学分,通过学分制实现对教学的目标管理,通过模块式实现对教学的过程管理,最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模式是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依照学科需要进行设置,教师依照学科方向进行组织,学生依照学科专业组成班级。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并不适合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因为教师对职业岗位没有认知,课程体系也不是针对职业岗位,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我国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

11、导向。职业岗位必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必然要从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能力为本位。 模块式教学模式是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本课题组在模块式教学模式实践中形成了适合模块式教学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其内涵是课程以能力模块为单位进行组织,依照职业岗位形成体系;教师根据职业岗位群进行组织和管理,每个专业教师均有自己主攻的职业岗位倾向,重点研究该岗位的发展状况以及专业技能要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对职业岗位的兴趣和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块进行学习,取得课程模块所对应的学分。学生在符合学校要求的前提下,兼顾自己的爱

12、好与个性发展,修完所有学分,取得毕业证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2.4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实用化、综合化和模块化;基本思路是以技能考核为中心、不同的模块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主要方法是教考分离、实行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评价考试的结合;主要途径是校企合作共建考核评价体系;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考核评价主要是以考试为主,存在模式单一、目标狭隘和命题陈旧的弊端,不仅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且考试目的功利化、题型的标准化和评分精量化还严重阻碍了教育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虽说标准化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和工作性,减少了人为误差,但由

13、于客观性试题偏多,主观性试题少,且答案多是唯一的,能留给学生探索穿心的机会少,不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相当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正因为传统的“一考定成绩”方式让师生注重分数结果,忽略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不适用于模块式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考核评价。因此课题组在实践研究过程中,选择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采用口试、开卷考试、操作考试、课程论文等方式考察学生能力,注重实践教学成绩在学生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其中课程“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为主,“终结评价为次的评价模式。 本研究认为,构建模块式教学模式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应遵循实

14、用化、综合化和模块化三个原则。“实用化”指按市场需求的人才类型和知识能力结构来确定考核方式,即改传统的学府化考核方式,完全按市场和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以最能考核学生实用型能力的考核方式来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综合化”指学生的最终评定标准除课堂考核外,还包括实习实验考核、社会相关能力考核、技术创新考核、相关设备操作与维护考核,以及国内外相关前沿性知识、法律知识的考核等。“模块化”指将学生考核中的项目根据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然后再依主次轻重给各个子项设定一定的权重和分值,让学生自由选择参考的项目,这种考核方式即可以让学生据兴趣和特长选报考试项目,又可避免重理论轻技能考核面窄的弊端,确保人

15、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多面性。模块式教学模式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是以技能考核为中心,注重对体现本专业发展前沿的知识领域能力和实际工作职业技能领域的知识的考核,二是不同教学模块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专业理论课程的考核采取开放式考题,校内实训的考评成绩由学生之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进行。 模块式教学模式学生考核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教考分离,这种方法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实施成绩评价体系改革的同时也响应了国家提出的“双证书制度”,真正体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举措。二是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评价考试相结合,国外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平时考核,教师经常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次考核,通过考核检查和改进教学质量,督促学生加强平时学习,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较大。模块式学生考核评价的实施途径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考核评价体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完整、真实的工作及实训环境,充足的实训耗材,完善的实训设施,使学生得到职业技术鉴定所需的训练,充分落实考核。 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