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的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4893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的探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的探索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整个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后续课程的一个基础。然而由于这门课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也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感到枯燥和吃力。我在担任本系“数据结构”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总结,探索出一些经验来跟大家一起讨论,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数据结构”这门课比较难学的原因有主客观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程本身的特点。“数据结构”是属于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数学、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的一门交叉学科,其课程内容知识点很

2、多,而且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的前导课程基础不牢。学生对“数据结构”的前导课程“计算机学科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和“离散数学”等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她们学习这门课的能力。 (3)理论和实验联系不够。“数据结构”就教科书的内容而言,主要介绍一些算法,理论性强。大部分算法只给出主体的部分,通常都用C语言或者类C语言描述,对于刚接触这门课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总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不能很好地用程序去检验算法。有些同学就容易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的知识产生纸上谈兵的误解,觉得这门课的实用性不大,造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4)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有些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把课

3、本上的内容搬到黑板或者是投影屏幕上,这样的效果还不如学生自己看书自学。 (5)教与学脱节。有些老师对“数据结构”的知识理解得很好,讲解也很清楚,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具体水平和接受能力,只是按自己的想法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却接受不了。教与学不能同步,学生感觉越学越难,越学越找不到方向,越学越不想学,陷入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二、改革的探索 1. 加强前导课程的学习 学习是一环扣一环的,“数据结构”的前导课程(尤其是C语言)如果学习不好将使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数据结构”的算法中大量使用数组、结构体、指针和函数体这些编程知识。这就要求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严格制定教学计划和

4、教学大纲,加强这方面的编程能力的训练。为避免学生知识的遗忘,在开“数据结构”这门课之前,布置学生重新去复习相关的知识点,可以为“数据结构”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整合教学的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高职院校现行的“数据结构”教材大部分是本科教材的一个精简版,甚至是原版,这些教材很难确切反映出各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需要,这样就要求授课教师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坚持“够用为度”,求精不求全的原则,合理地组织教学的内容。在我校,“数据结构”这门课的教学学时是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32学时,时间非常紧张。经过对教材内容的挑选,我对理论教学

5、的安排如表1所示。 表1理论教学安排 在讲叙每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两条主线,即数据结构存储的两种存储结构顺序结构和链式结构,以这两种存储结构为主线把知识点串起来,从而形成知识面,给学生构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努力使教与学同步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因人施教”。备课的时候要从学生和教材两方面入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能为学生理解的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掘潜在的教学效果。在我刚开始带“数据结构”这门课的时候,当我满怀激情

6、地在讲完一节课,自我感觉还良好的时候,一位同学过来对我说“老师您讲得很精彩,但我听不懂”。这给我的震动很大,后来我通过与学生交流,认真分析后才发现我讲的内容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我开辟了BBS论坛,收集学生的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降低教学的难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不仅可以使知识更加容易传授,也可以创建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 4. 采用多媒体教学,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但并不是单纯地把课本的内容移到屏幕上,在课堂教学中选用多媒体必须经过精心的组织,综合应用声音、文本、图片和动画的信息

7、,将算法和数据处理功能同步演示,增加交互功能,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组织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按照以下的流程进行先介绍每章节的基本概念,再熟悉该结构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和主要操作的实现方法,然后理清算法的思路和算法的实现框架。在理解算法的思路上,采用恰当的图和动画演示的方法把算法的动态执行过程演示出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算法的执行过程,还可以增加课程的生动性,降低课程的难度。如已知二叉树的前序和中序的遍历结果,要构造出这棵树,采用画图的方式,将会一目了然。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在理解稀疏矩阵的转置,链表的插入、删除,二叉树的遍历、线索化、图的最小关键路径和排序操作等算法上,采用形

8、象生动的CAI动画演示,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降低教学的难度。另外,可以把CAI的课件放到校园网上,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 5. 加强实验的教学环节 实验是加深理论理解,把理论实际应用的一个环节,对于“数据结构”这门课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这也是高职学生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我认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严格按照大纲和指导书进行实验是非常必要的。我在总结我校数据结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制定了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数据结构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严格按照理论教学的进度编写相应的实验内容。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

9、教学对象,把实验指导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准备知识;第二部分是一个完整的参照范例;第三部分是常规训练题,这部分是学生必须要完成的;第四部分是综合提高题,提供给较优秀的同学选择训练。通过介绍实验的准备知识,让学生知道要用到哪些算法;通过提供范例,学生上机的时候就有了参考,就知道如何把课本的算法实际应用到C语言的编程环境中,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所适从了,从而快速引导学生入门。然后按学生的水平设计两个梯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对提交的作业给予相应的点评,演示比较优秀的作业,激励学生进行竞争。这样在教学中不仅保证了实验教

10、学的质量,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行之有效的。 6. 发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 当前,绝大部分院校都已经有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利用校园网进行辅助教学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因为课堂的教学时间毕竟有限,为了让学生有更多地学习机会,可以建立数据结构的教学网站,让学生课后可以上网自学。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站内容至少要包含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师上课的教案和课件、练习题库和交流空间等内容。学生可以在网上浏览老师的教案和课件并进行自我学习;可以从练习题库里抽题进行自我的测试;可以在交流空间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也可以交流学习的心得。任课老师要负责网站的维护,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更新网站的内容。通过教学网站的辅助教学,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数据结构”这门课虽然比较难学,但并不是高不可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改革探索,不断地总结,形成一个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完整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运用数据结构的知识分析问题、动手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培养目标,这样就能较好地完成“数据结构”这门课的教学任务。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