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沟通对策浅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4964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沟通对策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职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沟通对策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职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沟通对策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沟通对策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沟通对策浅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沟通对策浅析 相比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90后”大学生主动性、自觉性方面相对缺乏。因此,对高职思想政治辅导员来说是一次新的考验,给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从高职辅导员与“90后”学生的沟通现状展开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沟通新方法。 沟通能力是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但随着学生对象的不同,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进入“90后”时代,以往的沟通方式在张扬个性、独立性差的“90后”身上已逐渐失效,给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辅导员的沟通能力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本文

2、通过问卷调查及与辅导员、学生面谈等方式,调查高职辅导员在与“90后”学生交流沟通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对高职辅导员与“90后”高职学生沟通对策展开研究。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设计“高职辅导员与90后学生沟通方式及所遇困难”、“90后大学生主流特征”调查问卷,及找辅导员、学生面谈等方式,在辅导员、学生中就目前的交流沟通方式及所遇困难及“90后”学生的主流特征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从辅导员、学生两方面的原因分析交流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调查各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沟通问卷回收200份,回收率100%;特征问卷回收185份,回收率97%。从分析结果看,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辅导员方面 很

3、多高职辅导员是“80后”,在教育、管理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从调查结果看,只有10%的辅导员了解相关知识。其次,“80后”辅导员缺乏一定的经验,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相对减弱,在工作过程中易产生压力感与倦怠感。再者,对自己的角色没有很好的定位,将师生关系建立在上下级方面,辅导员应是导师、是朋友、是家人,是学生心灵的港湾。同时,在日常学生管理中,交流方式比较狭隘,通常采用当面交流、打电话的方式进行;交流参与度不高,调查结果显示84%的学生希望辅导员多与其交流;交流对象狭隘,不能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很多辅导员都认为只要掌握特别好的和特别一般的学生的信息就可以了,因此,通常会选择这两极

4、的学生作为交流沟通的主要对象。 2.学生方面 主动性、自觉性弱。大部分“90后”高职学生,从出生就接受较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条件,在物质上基本是有求必应,学习上;只要好好学习,其他什么也不用做,这样一来导致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主动性下降,在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以自我感觉为中心,渴望与人交流,但又不主动与人交流,不主动参加各项学生活动。尤其是学生干部,虽然能积极参与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希望借此提高自己,但与“80后”干部比较,主动性一块还是相差较远,主动性的缺失,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仅31%的学生干部能够主动去想,去做,希望将自己的一些好的想法融合到工作

5、中,不断的提高自己。 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90”高职学生性格张扬,敢爱敢恨,勇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充满自信。但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面对各种压力,心理普遍比较傲脆弱,承受能力差,常因一点小事受挫,易产生厌学现象,重者甚至产生焦虑、抑郁等症状。另外,“90”后高职学生更加注重个人感觉,对集体不负责任,对班级事务不闻不问,不参与任何学生活动;对自己不负责任,旷课、沉迷游戏、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规划等。 对网络过度依赖,反叛心理强。调查显示,87.9%的学生喜欢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人交流,认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可以不用去看别人的脸色,不用在乎

6、别人的想法,想怎么聊就怎么聊,没当面交流时那么多顾忌。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同学认为在网上交流,彼此都不认识,不用担心“秘密”的泄露。正因为过度的依赖于网络,使得他们更加忽略身边的人,与身边的人交流少了,对身边的人、事关注程度低了,遇人遇事易产生反叛情绪。 二、沟通对策研究 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的朋友是正确而重要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基础、自觉性、主动性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但不可否认,他们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个体,不能片面地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基础差、不求上进、难以教育和沟通的。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和学生多交流,走到学生中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生做朋友,尊

7、重学生的个人爱好。“做朋友”代表着学生和教师是以两个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这样,更容易听到学生的所说、了解学生的所想、理解学生的所为。针对特殊问题的学生,主动去关注,积极渗入到这些学生的世界中去,对症下药。 做学生心灵的沟通人。成为学生心灵的沟通人,成为让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受到任何委屈、碰到任何困难,都可以随时靠岸,躲避一切困扰,彻底放松后又能重新整装待发的心灵港湾。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世界。”那么应该怎么去做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呢?首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现在的有些老师,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老师,都喜欢诚实做事,愿意为班集体做出贡

8、献的学生,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很少去关心,在他们看来,能使日常工作顺利开展下去,班级学生不出大的乱子就行了,至于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也懒得去管理。他们忽略了作为一个学生工作最基本的素养,那就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其次,要成为学生心灵的沟通人,它需要老师具有出众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要能够用语言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它需要有足够的临场应变的能力,能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而这样的教师必须是学识渊博,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的人。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观念,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学生中的一些问题,才有足够的能力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的教育和培养。也只有这样,你才会

9、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最后,是要有一颗爱心,教育是爱的艺术,是心与心的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 不断的学习和进取。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可见,知识对于教师的重要性。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要多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年轻教师要多听取学生和同事的各种意见,虚心学习,不断创新,开辟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做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教育工作者。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各项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学习学院发布的各项文件。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培训活动,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学生关注的热点。积极参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活动,多参加与能提高个人能力、提升个人专业水平的活动。 总之,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中,辅导员应朝着专家化、职业化的道路发展,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师、职业辅导师和社会化辅导师。 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