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5268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 通过分析面向现代服务业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本文探讨了就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途径、实践教学要求,为实践教学的组织机构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方案。 实践教学工作的目标 (一)高职教育的形势和任务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

2、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按照教育部“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浙江省高职教育的任务 浙江普通高等学校已发展到80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45%,2018年的高考录取率为85%。 进入大众化阶段

3、的浙江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各类人才,比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浙江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优化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浙江省高职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从抓专业建设、推动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水平三个方面来促进自身的内涵建设,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2018年,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对“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意见中指出,“十二五”浙江的高职任务是以改革创新创品牌,创建5所特色建设院校;抓专业建设,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建设100个特色专业,200个品牌专业群;推动校企合作的新

4、体制,重点建设30个产学结合的特色专业,50个综合性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立700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700门资源共享课程;培养150名教学名师,200个教学团队;建设200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2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加强通识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继续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推动以高职教育为龙头的职业教育,做好中高职的衔接。 (三)我院实践教学的目标 我院要以“立足杭州市,面向浙江、融入长三角,为现代服务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职业人才,建设具有人文、精致、开放、活力特质的育英品牌,形成专业建设、学生发展、党的建设三大优

5、势,成为长三角有特色、浙江省高水平、社会满意、影响力广泛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 打造“育英品牌” 突出“根据岗位需求、创设真实情境、营造职业文化”,建立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要求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以校企合作体制创新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基于岗位实际需要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快“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重点实训基地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探索国际化发展之路,培养杭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打造“育英品牌”。 建设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校企共建机制,实现校企共同规划

6、、共构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合作办学规划,推进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建设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构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地 以 “提升就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为理念,推进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构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地。 重构职业人培养方案 结合区域产业主流企业人才需求,围绕“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出学校”的思路重构课堂,以培养学生“岗位适应和可持续发展” 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为途径,推进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涵盖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教学安排

7、等内容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依据岗位需求,打造与工作现场相一致的全真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形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实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天候、全开放的管理模式。 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通过合作建设、引进比较、消化吸收,设计和编写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特征的核心课程与特色教材,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实践教学的内容 (一)职业人培养体系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不只是人文课程,包括科学技术及数理化。人们常讲一个故事你听一个哈佛本科生谈对莎士比亚的研究心得,你以为他是文学专业学生,其实他是数学天才;他跟你谈微分方程,你以为他

8、是数学专业学生,其实他是戏剧专业学生。观察得到的一个认识大学的通识教育关系到你一生能走多远,大学的专业教育关系到一开始你能走多快;通俗点讲,博雅知识决定了你的职务,专业知识决定了你的职业。通识教育的成效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在学生参加工作三到五年后进行调研,才能分析出在校期间的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是否起到了作用。对于专业课程,则需要在参加工作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行调研和分析。 专业教育 加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课程的建设和教学。 “双证书”制度 进一步落实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提高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推动学生就业。 (二)职业技能培养

9、 积极探索大一年级的社会认识实践、大二年级的企业见习实践、大三年级的顶岗生产实践的递进式、系统化的社会实践体系,把学校培养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启航,实现“零距离”上岗、“零界线”就业。做好入学教育(专业介绍、建设成就等),认知实训(企业参观、调查、学术报告等),技能训练,技术竞赛,综合实训,生产型实训(顶岗),毕业设计。 (三)素质教育(软实力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 开好国防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健康教育、沟通与礼仪和人文艺术赏析等课程。通过人文大讲堂、社团活动(志愿者、三下乡、社团文化月等)和党校学习,从职业意识、职业形象、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证书等五个

10、方面开展主题活动,全时空塑造、全方位转化,构建多功能、多层次、递进式的立体化校园活动体系。 就业指导教育 通过以就业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打造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为核心,以构建实习就业的全程化网络管理服务系统。 实践教学的途径 (一)加强事务、技术课的技能训练 包括课堂训练,实训室训练,课程设计(大作业、集中停课实训),考察(调研、实训),社会服务。 (二)生产实践训练 顶岗实训 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把指导学生课程综合实践、毕业综合实践与教师的企业实践结合起来。 毕业设计 以职业岗位任务与项目驱动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为基础,围绕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毕业综合实践的教

11、学主线。 实践教学的要求 (一)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学时占教学总学时数比例达到5060%,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 实训项目设计要依据岗位能力分析、课程设计精选仿真和实战项目用于教学和训练。 根据职业技能与岗位技能考核并重的要求,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整合传统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大赛、学习过程跟踪反馈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的优点,推进技能考核方法的改革。 各分院系部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的过程和成绩进行综合设计。 (二)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 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积极构建“生产实训顶岗实习”

12、贯通的实训基地模式。 树立科研观念,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课题研究 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首先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的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问题。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中,应对校企深度合作的理念、模式、制度、路径选择、运作机制、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层思考与探索,要认真分析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比如,定期将校企合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为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提供充足有效的证据。 校内实训室建设 通过完善实训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训设施设备共享共管的原则性意见等管理文件,将进一步完善两级管理为主体的专业实训室管理体制,加快校内实训室建设项目的建设,理顺关系,提高人、财、物等实践教学资源的使用效

13、率。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专兼职实训教师(专家)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素质较高、与专业建设相适应的实训技术人员队伍。通过制定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实训室建设和管理工作,通过培训、充实、调整等方式,改善实践技术人员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切实提高实践队伍的整体素质。 “双师”教师队伍建设 以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和教改能力、管理水平等为目标,按照“师德建设与业务提高并举”、“理论提升与实践能力并重”、“个体培养与团队建设并进”、“自主培养与对外引进并行”等四项原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一批课程开发与技术创新的“双师型”教师。专业教

14、师或实践指导由“双师型”教师或引进的能工巧匠和具有实训指导能力的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提升兼职教师在专业课与实践教学中的比例,改善“双师结构”,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将面向区域经济与现代服务业需要,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共同致力于区域集成服务,共同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开展应用性技术研发与员工技能培训,增强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培训技术与服务推广,提升“全方位”的社会服务。 借助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职工素质教育协会成员单位的作用与优势,与开发区工会合作开展培训与继续教育服务。做好服务下沙开发区蓝领成才工程项目,参与地区产业大军技术素质培训工作和技术资格证书的考评,加强对企业、社区的调研工作,根据企业、社区特点与需求,开发适应性项目。针对企业不同岗位人员开展各类工种培训,如日语、韩语、计算机应用、礼仪、酒店服务等培训。 实践教学组织机构和考评机制 成立学院的实践教学委员会和产学合作委员会,成立专门的对外合作交流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实践教学秘书和实践指导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并指导加强和管理。 通过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和制度,不断提升实训基地运行内涵和水平,保证校企共同育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建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制定学院的实践教学考评制度。 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