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9.重阳节的传说_语文S版.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7460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9.重阳节的传说_语文S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9.重阳节的传说_语文S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9.重阳节的传说_语文S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9.重阳节的传说_语文S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9.重阳节的传说_语文S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同步练习及解析)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语文S版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3、。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9重阳节的传说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

4、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重阳节(chng zhng) 和睦(h h) 流行(hng x

5、ng) 降妖除魔(jing xing) 干粮(gn gn) 搏斗(du du) 参考答案:重阳节(chng) 和睦(h) 流行(xng) 降妖除魔(xing) 干粮(gn) 搏斗( du)二、辨字组词。妻( ) 拜( ) 侵( ) 袭( )凄( ) 湃( ) 浸( ) 聋( )参考答案:妻子 拜师 侵略 袭击 凄凉 澎湃 沉浸 耳聋3、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四()张() ()妖()魔 趾()气()为()除() 头()眼() 见势()()参考答案:四处张望 斩妖除魔 趾高气扬 为民除害 头昏眼花 见势不妙4、 选词填空。 1.张老师的态度非常( )。(和蔼 和睦) 2.人们在每年的九月初九(

6、)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纪录 纪念) 参考答案:考察 生存 发现(解析:和蔼是指态度温和,容易接近。,和睦是指相处友爱融洽,不争吵,所以选择和蔼;纪录是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纪念是指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选择发现纪念。)五、按要求改句子。1.桓景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改成被字句) 参考答案:茱萸叶被桓景分给大家。(解析:去掉“把”,换成“被”字,被动者“茱萸叶”放在“被”前边,“桓景”放在“被”字后边。)2. 小小的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缩句) 参考答案:木匣里盛着东西。(解析:缩句只要保留句子主干部分,使句子完整就可以,所以可以去掉“小小的”“各种各样好玩的”。)

7、3. 人们非常感谢桓景斩妖除魔、为民除害。(改成反问句)参考答案:人们怎么能不感谢桓景斩妖除魔、为民除害呢?(解析:去掉“非常”,改成“怎么能不”,加上疑问词“呢”,把句号改成问号。)4. 早晨起来,我呼吸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修改病句)参考答案:早晨起来,我呼吸新鲜的空气。(解析:这句话的毛病在于词语搭配不当,阳光不能呼吸,空气是可以呼吸的,所以删掉灿烂的阳光即可。)六、课内阅读 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 蛛)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址 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

8、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 箭)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温 瘟)疫的侵袭了。1. 给文中第一自然段的括号内加上标点。 参考答案:,。2. 划去括号中用错的字。 参考答案:蛛 址 箭 温3. “张”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使合拢的东西分开。B陈设,铺排。C商店开业。D看,望。E姓。在下面这句话中“张”字的意思是(): 他发现村

9、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参考答案:D 4. 用横线在文中勾出桓景斩妖除魔的句子。这段话说明什么? 参考答案: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这段话说明桓景面对瘟魔没有退缩,勇敢搏斗。 七、课外阅读手和脑的故事一天,手正在欣赏一件自己精心制作的杰作,又高兴又骄傲地说:“我确实是万能,如果没有我,怎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的东西,人类哪里有美满的生活呢?”手洋洋得意,越说越兴奋,大有目空一切的气概。大脑听了很不服气,于是大声地说:“你这么自大,太过分了。其实,你有什

10、么了不起?如果不是我在动脑筋,你哪有这样的成就?你不过是依从我的命令行事罢了。”手立即加以反驳:“胡说!你只凭空想,不做一事。哪里比得上我一天到晚都埋头苦干,制造出无数有用的东西!”他们因为吵了嘴,便谁也不理睬谁。大脑每天在计划怎样改良机械,怎样设计精密的仪器,希望用来代替人力,减轻人类的辛苦,却始终无法实现。而手呢,也只是习惯性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完全缺乏良好的性能。至于什么缘故,总是弄不清楚。眼睛看见他们互不相让,真是又气又急,便对他们说:“你们这样相持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必须互相配合才对。大脑想出来的计划,手从实际生活中,证明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手的劳

11、动依靠大脑的帮助,才能进步;大脑的思想,得到手所提供的经验,也就更灵活,更精明了。这样,大家才能够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人类的社会才能够不断地进步。”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都觉悟过来。从此,大家和好如初,一同合作了。1.根据意思从文中选择词语。(1)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2)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参考答案:目空一切 相辅相成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如果不是我在动脑筋,你哪有这样的成就?参考答案:如果不是我在动脑筋,你没有这样的成就。3.手和脑争吵后谁也不理睬谁,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参考答案:大脑每天在计划怎样改良机械,怎样设计精密的仪器,希望用来代替人力,减轻人类的辛苦,却始终无法实现。而手呢,也只是习惯性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完全缺乏良好的性能。八、写作同学们喜欢重阳节的传说这个故事吗?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春节、端午、中秋等。选一个你喜欢的节日,搜集一下关于它的来历,介绍给大家好吗? 参考答案:略。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