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检测|17-18 冀教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0885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检测|17-18 冀教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检测|17-18 冀教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检测|17-18 冀教版(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检测|17-18 冀教版(无答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考核题(1)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 填空: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

2、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 )的时候,( )科学就开始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

3、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关于苹果,你想知道什么?请写在下面:3、我们的身体是由( )、( )、( )、( )四部分组成的。4、要知道桔子有没有味道,就要用( );要知道桔子的气味如何就要用( );

4、要知道桔子的软硬就要用( );要知道小明歌唱得好不好,就要用( )。5、蚯蚓喜欢( )的环境。6、土壤是有( )、( )、( )、( )、( )等组成。7、水土流失与( )有关。二、判断题:1、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 ( )2、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嘴巴从周围世界接受的信息最多。( )3、我们的身体是不断在变化的。( )4、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只有几万倍。( )5、爱护花草可以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清新。( )6、砍伐森林,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7、蚯蚓地下穿行,挖出很多洞,会对植物生长不利。( )8、实验用完的蚯蚓可以用做鱼饵。( )9、种子不是植物的器官。( )10、塑料袋埋在土壤里不会腐烂。( )三、探究题:如图,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 会发生的现象是什么? 我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A、球会掉下来 B、球不会掉下来 C、不一定,有时掉下来,有时不会 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对于这种现象,我是这样解释的:四、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植物,画出来并标出植物各器官的名称。五、简答题1、观察你的一只铅笔,写出它的八个特点。2、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作用?对植物有什么作用?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