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1603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课题面的旋转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时的教学活动主要是结合面的旋转的知识学习圆柱、圆锥的特征,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时的教学在设计上有如下特点:1.重视数学方法的迁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使学生在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同时,联想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方法与认识圆柱、圆锥的方法的一致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更有目的性。2.重视直观教学的作用。引导全体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还把点、线、面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圆柱和圆锥模型

2、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用纸片和小棒粘好的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圆形的小旗直尺平板教学过程第1课时面的旋转(1)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导入。(4分钟)1.课件出示一些学过的立体图形,组织学生说一说立体图形的名称及特征。2.引导学生试着将这些图形分类,抓住平面立体图形与曲面立体图形的区别,导入新课。1.回顾、交流。2.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1.填空。(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和()个顶点。(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15分钟)1.组织学生观察教材2页上面的3幅情境图,汇报自己的发现。2.组织学生快速转

3、动学具小旗,并认真观察,交流发现。1.观察、思考、讨论、汇报。(1)蜈蚣形风筝的小节连起来形成一条线;雨刷扫动起来形成扇形;旋转门转起来形成圆柱。(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2.操作、感受。小组合作,快速转动手中的学具小旗并认真观察,总结发现。(1)长方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柱。(2)半圆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球。(3)直角三角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锥。(4)直角梯形小旗旋转起来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圆台。2.选择。(1)流星在夜空中划过形成了()。A.一条线B.一个面C.一个体(2)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A.面B体C线(3)以长方形的宽为轴旋转一周

4、,就可以得到一个()。A.圆锥B圆柱C.长方体D正方体三、合作探究,明确特征。(10分钟)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点汇报收获。3.引导学生总结圆柱、圆锥的特征。4.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形状是圆柱或圆锥的物体。1.动手操作,利用圆柱、圆锥形的实物,采用看、滚、剪、切、摸、量等方法感知圆柱、圆锥的特征。2.汇报对圆柱、圆锥的认识。3.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一个面是曲面。圆锥:由一个圆面和一个曲面组成。4.联系实际,自主举例。3.判断。(1)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2)上、下两个底面都是

5、圆的物体一定是圆柱。()(3)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四、巩固深化。(8分钟)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3页“练一练”1题。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3页“练一练”2题。1.学生先通过想象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2.结合生活中的物体或想象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五、归纳总结。(3分钟)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第2课时面的旋转(2)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导入。(4分钟)1.组织学生交流已掌握的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导入新课。1.交流圆柱、圆锥的特征。2.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1.填空。(1)圆柱有()个底面,是()形;()个侧面,是()面。(2)圆锥有()个底面,

6、是()形;()个顶点。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28分钟)活动一自学,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名称。1.组织学生自学教材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的相关内容。2.组织学生在圆柱直观图上标出各部分名称。活动二圆柱和圆锥高的测量。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中提供的测量高的方法。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圆柱与圆锥的高。3.组织学生操作演示,并指名操作最优秀的小组进行全班演示。4.组织学生总结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时的注意事项。活动一1.自学,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同桌间相互交流。汇报: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作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的

7、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一个顶点。2.动手操作,在直观图上标出各部分名称。活动二1.自学教材中圆柱和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2.小组合作测量手中圆柱与圆锥形学具的高。3.优秀小组进行全班操作演示,其他小组评议并改进自己操作不当的地方。4.交流、汇报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时注意的事项。2.判断。(1)圆柱只有1条高。()(2)圆锥只有1条高。()3.填一填。4.测一测圆柱、圆锥形学具的高。三、巩固练习。(5分钟)测量手中其他圆柱和圆锥形实物的高度。独立操作并汇报。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四、课堂总结。(3分钟)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谈谈本节课的收获。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