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山雀_语文S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1634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山雀_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山雀_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山雀_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山雀_语文S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山雀_语文S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雀教案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学目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

2、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

3、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知识与技能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4、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熟练掌握并运用本课生字与生词。2.熟悉并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描写有生命的事物,使其更加生动形象。3.培养想象能力和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对身边事物的细节捕捉能力,激发童心,做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用于细节描写的修辞手法,并运用于生活实际。【教学难点】通过本课学习,能对身边事物更加留意,增强观察能力,提高富于童心的想象力。【教学方法】演示、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

5、1.同学们,你们见过山雀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很小”、“灰色的”、“褐色的”、“总是叽叽喳喳地叫”等。)2. 随机找同学说一说。3. 介绍山雀 山雀,是体型较纤细的食虫鸟类,羽毛大多以灰褐和棕灰色为主。我国山雀的种类很多,大多数为留鸟,其中最常见的有大山雀和沼泽山雀。4.播放山雀导课视频。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山雀,看看在作者的眼中,小小的山雀是什么样的形象。(板书课题:山雀)二、初读感知 1.生字认知、词语理解。(1)出示生字:雀 取 肯瓦 耐 绕同桌之间互相读,教师从旁指导。(2)出示生词:观察 纹丝不动 警告锯末 黑斑 折磨找学生领读,检查识记情况。2.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6、 文章形象化地描写了作者偶然间看到的两只山雀的一系列行为。3、 精读领悟 1.课文描写了几个场景?是怎样描写的(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本文共描写了四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我”被迷了眼睛,觉得可能上风口有人锯木头,想一探究竟。第二个场景是“我”发现两只山雀在凿木头找虫吃。第三个场景是“我”堵住了洞口,想看看它们的反应。第四个场景是“我”不再戏弄小山雀,两只山雀经过“交谈”后飞走了。)2.你最喜欢哪个场景?为什么?读一读给大家听好吗?学生读,教师读后指导。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小山雀的不同语气。(“遇险”时应略显焦急;“警告”时应小心谨慎;“脱险”时语气应有试探意味。)4.小山雀是什么样子的?

7、在课文中找到描写小麻雀外貌的段落,读一读。(“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灰色的,白色的两颊鼓鼓的,上面有几个黑斑。”)5.“上面有几个黑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两颊上有几个黑斑,是很明显的“特写镜头”特写,这种描写方式被称为“细节描写”。)6.“这时我便悄悄地从后面绕过去,偷偷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用手掌堵住了窟窿。”这一连串的动作,使用了三个动词,两个副词。它们分别是什么?试着去掉这两个副词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绕”、“走”、“堵”;“悄悄”、“偷偷”)(“悄悄”和“偷偷”两词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我”身体动作的小心翼翼,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去掉后这些动作读

8、起来就平平淡淡,没有画面感,没有活力了。)7.“树洞里的小山雀一动也不动,就好像一下子死了似的。我举起手,用手指头碰碰小尾巴,它躺在那儿纹丝不动;我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儿。”小山雀为什么“死了似的”“纹丝不动”?(因为“我”用手堵住了洞口,小山雀感觉到了危险,又无法逃脱,所以一动不动;因为一些它们的天敌不吃死去的动物,所以山雀本能装死。)8.关于两只山雀之间的对话则来自于“我”对山雀叫声的童话式联想,如果是你,你觉得他们应该说了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指导其合理性。)9.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小山雀发现有人类的时候会觉得有危险从而很害怕呢?为什么即便“我”站到了一旁,

9、两只小山雀还是小心翼翼呢?(近百年来,人类的生态破坏行为已经屡见不鲜,作者开头说是想到“肯定是有谁在上风头锯木头”,山雀啄木头产生的锯末不可能与锯木头相比,作者此句大有深意。所以可一定程度的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破坏与保护问题。)四、课堂总结像山雀这样的动物,人们总是对它们不以善意,包括大自然中的其他动植物等,还有各种不可再生资源,人们都不记后果地索取。这样的行为会影响生态平衡,我们要以小见大,树立自然、资源危机意识。五、课堂练习1.给下列字组词。绕( ) 躺( )猜( ) 追( )逃( ) 附( )警( ) 拘( )2.根据课文,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我用望远镜( )观察它们,直到后来,一

10、只山雀只剩下尾巴( )在树干外面。这时我便( )从后面( )过去,( )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用手掌( )住了窟窿。六、作业布置1.课后生字每个写五遍。2.有感情的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5.山雀一探究竟发现山雀堵住洞口山雀飞走【教学反思】山雀主要讲述了作者偶然间发现两只找食吃的山雀,在好奇心驱使下产生一连串事件的故事,运用了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小山雀的可爱,由此入手,加深学生对小动物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引趣和文字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写作技法。在共同分析的环节中,对作者的言外之意进行深入剖析,以提高学生认知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总结进行思维延伸,让学生懂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