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一)》导学案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1806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一)》导学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一)》导学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一)》导学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一)》导学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一)》导学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一)》导学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一)》导学案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一)导学案设计课题平均数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因此本节教学设计力求做到以下两点:1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什么不变”,为学习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实际上淘气每次记住的数字的个数并不是6,平均数并不表示实实在在的数。它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得到的。2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学习本课时的过程中,创设了师

2、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在合作与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共同体会学习的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小棒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0分钟)1.游戏引入。师生互动做游戏,3秒钟出示10个数字,看一看每次能记住几个数字。(课件出示几组数据)2导入:你们能用一个数字表示自己记忆数字的水平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1.快速记忆,在纸上写出。小组内互相统计记住的个数。2质疑思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判断。(1)小强身高130厘米,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00厘米,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2)在“书香校园”活动中

3、,我校同学平均每人捐3本书。那么全校每名同学一定都捐了3本书。()二、尝试探究,感悟深化。(20分钟)1.出示淘气5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思考:用哪个数字能说明淘气记住数字的水平呢?2探究用移多补少法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智慧爷爷的话,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什么意思?“6”是怎么得来的?摆一摆,画一画。3探究用算术法计算平均数。(1)提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平均数?(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进行计算呢?4.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指出:6个数字是淘气记住数字的个数的整体水平,不是某一次实际记住数字的个数,是几次“匀”出来的,因此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5.说一说生活中你在什

4、么情况下见过平均数。1.观察统计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2(1)明确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就是把表格里的数字平均分,使每次记住的数字都是6。(2)动手操作,发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让5次记住的数字个数都是6,那么淘气记住数字的平均数就是6个。3(1)还可以运用算术法求平均数。先求出这组数据的总数量,再用总数量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份数,得到的结果就是求得的平均数。(2)(54759)56(个)4.倾听老师的讲解,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5.自由说一说。如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这个月的平均气温、平均用电量等。2.学校开展环保小活动,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四名同学在一个小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数

5、量如下:小红14个,小兰12个,小亮11个,小明15个。你能求出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吗?3三年级举行绘画比赛,下面是第一小组三位选手的得分。王明张欣李闯平均分98分95分95分92分94分93分90分87分93分(1)把统计表补充完整。(2)请你排出三位选手的名次。4.求出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单位:厘米)李红125王玉129张丽127于泽133王强130三、应用新知,巩固方法。(8分钟)1.教材91页“练一练”1题。2.教材91页“练一练”2题。1.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2.观察统计表,求出平均数。5.记录5名同学1分钟心跳次数。(1)求出这5名同学1分钟心跳的平均次数。(2

6、)你的心跳次数是多少次?与这5个人1分钟心跳的平均值比较,怎么样?四、课堂总结。(2分钟)“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

7、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

8、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布置作业。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