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期中试题-测试2|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2694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期中试题-测试2|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期中试题-测试2|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期中试题-测试2|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期中试题-测试2|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期中试题-测试2|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第六册期中测试题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

2、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一、基础苑。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

3、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

4、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读拼音,写词语。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

5、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yn zu ch

6、n shn k long u zhu sh xbi cn pjun yshang pn chan chn m2、组词稻( ) 逢( ) 载( ) 聚( )蹈( ) 蓬( ) 裁( ) 骤( )二、积累园1、填空坚持不( ) 群( )吐( ) ( )( )缤纷脚( )实地 悬( )峭( ) 锲而 ( ) ( ) 黑发不知勤学早 ,( )。( ) , 二月春风似剪刀。花盆里长不出苍松,( )日日行,( );常常做,(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微风吹拂着( )的柳丝,( )的草,( )的叶,( )的花,都像赶集似的( ),形成了( )。春日的作者是( )朝的( ),这首诗中流传最广的名句是( )。当

7、我们看见别人( )的时候,不要( ),要( )。三、阅读室(一)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1、用“”划出描写荷叶的句子。这句话中( )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 )写出了荷叶的形态美;( )( )写出了荷叶的多和密。2、作者仔细观察了三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 )、( )、( )。3、把文中的比喻句抄写在下面。 这句用 比喻 4、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二) 肥 皂 泡 “你瞧,肥皂泡多美丽,那样绚烂多彩。” 听了人们

8、的赞扬,肥皂泡飘飘然起来。它炫耀地昂起高傲的七彩头颅,向上飘呀飘。 一只蝴蝶飞经它身边时,向它问好,它不理睬。 一只小鸟飞经它身旁向它问候,它也装作没看见。 它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公主,它们怎么有资格跟它说话呢。 它升呀升“啪”的一声,它破了。 于是有人说:“肥皂泡完全是借太阳的光芒才会那样光彩夺目,有啥值得骄傲的?离开了太阳光的折射,它充其量不过是个腹中空空让人不屑一顾的小汽泡罢了。”肥皂泡听了,后悔莫及,几滴悔恨的泪落在地上。它要从此真正脚踏实地,哪怕只做一滴滋润大地的小水滴。1、联系上下文解释。光彩夺目:不屑一顾: 2、肥皂泡为什么飘飘然?它怎样飘飘然?结果怎样?答:3、联系上下文想象,并写下来。 肥皂泡听了人们的话,后悔莫及。它当时可能想些什么?4、从这则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四、习作园 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想一想做过哪些游戏,请选择让你最高兴的一次游戏写下来。注意写清楚游戏的名称,游戏的过程;重点写一写游戏怎样有趣、好玩。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