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除法》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547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除法》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除法》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除法》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除法》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除法》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除法》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探究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2、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关于6的乘除法;3、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重点难点:掌握6的乘除法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授引入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倍和减半。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生:3的加倍是(6 )。(3 )是6的一半。师:说得很好。师:我们来看一个小动物。出示图片。师:你们知道一只蝉有几条腿?二只、三只蝉呢?生:一只蝉有6条腿。师:自然界中有很多昆虫都是6条腿的。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的乘除法。(出示课题)二、新授与探究探究一师:观察数射线,想一想每次跳6格,小兔跳了几次?各是几格

2、呢?学生交流6的乘法口诀。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计算;推算;迁移)探究二师:你能根据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和它的交换题吗?生回答。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师:怎么样可以很快记住呢?生回答。探究三师:我们来找兄弟姐妹。出示:五六三十学生交流。生回答。师:你是怎么找到的?出示:六七四十二探究四师:仔细观察,木头是怎样排列的?生:六根木头用同一种颜色隔开的。师:一共有多少根木头?生:69=54(根)答:一共有54根木头。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生回答。三、练习与巩固练习一师:老师给你前半句,请你说出后半句。生抢答。师:你们厉害!师:能不能一起背一背6的乘法口诀?全班齐背。练习二师:熟练运用6

3、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答。生回答。小组开火车。师: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生回答。练习三师:我们用今天学习了6的乘除法,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生:65=30(支)答:5盒这样的蜡笔一共有30支。师:你是怎么想的?(2)生:186=3(个)答:每堆有3个萝卜。师:为什么用除法?生回答。练习四师: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合作,动动脑筋把这些空填上。学生交流。生汇报。师:你还有哪些填法?生汇报。课堂小结四、本课小结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

4、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

5、?”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1、6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结果相差6。“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

6、“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运用口诀可以计算有关6的乘除法。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