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 3的乘法口诀(一)_西师大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562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 3的乘法口诀(一)_西师大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 3的乘法口诀(一)_西师大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 3的乘法口诀(一)_西师大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 3的乘法口诀(一)_西师大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 3的乘法口诀(一)_西师大版(2014秋).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4课时 3乘法口诀(一)u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教学内容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2、。”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材第1112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u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

3、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和2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

4、所以学习3的乘法口诀比较容易上手。教学时,教师对于3的乘法口诀全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自己试着编口诀,通过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这一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在总结完口诀后,让学生对口诀进行分析,发现规律,便于记忆。u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 3、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u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3的乘法口诀。难点:会

5、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u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同学们,课间活动是你们最高兴的时候,对吗?说一说在课间里你们做些什么?(1)指明回答:课间里我都去打乒乓球,这是我最喜欢的活动;我喜欢踢毽子,课间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玩,真好;我总是和几个同学一起丢手巾;我和几个好朋友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2.教师:你们可真幸福!请看这幅“课间活动图”,这些小朋友课间做着跳绳的 游戏,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指名回答:数学信息是3人一组,一共有9组同学在跳绳。数学问题是2组有多

6、少个同学在跳绳?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各有多少个同学在跳绳?(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不但善于观察,而且还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设计意图: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学有用的数学。”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实施新课程的突出特点。教师注意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更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情,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事用数学。】3.教师: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在这个表格里。(课件出示表格) 请同学们把表格填写完整。(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2) 小组内交流。(

7、3) 指名汇报:2组有6人,3组有9人,4组有12人,5组有15人,6组有18人,7组有21人,8组有24人,9组有27人。(4)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4.教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出3个组、4个组9个组分别有多少人的?(1) 指名回答:我是3个3个加的;我是这样想的,1组是3人,2组就是2个3,是6人;3组就在6的基础上加3人;依此类推,每增加1组,都要加上3人(2)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5.教师:如果让你们用乘法算式写出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各有多少人,你们会吗?(1) 学生试着写算式。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2) 指名汇报: 339 3412

8、3515 3618 37213824 3927(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4)教师板书。板书: 339 3412 35153618 3721 3824 3927 6.教师:谁能解释一下34是什么意思?(1) 指名回答:每个组有3个同学,4个组共有多少同学,就是4个3是多少。(2)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3)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下其他乘法算式的意思。7.教师:这些乘法算式的结果是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得到的,如果能编成口诀就快多了,下面就让我们就一起来编3的乘法口诀吧! 板书课题 :3的乘法口诀8.教师: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1和2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编得非常的好,老师相信你们,3的乘法

9、口诀也一定没问题!(1) 学生独立试编。(2) 小组内交流。(3) 指名汇报: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4) 集体订正。(5) 教师重点引导:凡是结果大于十的,口诀就不用“得”字。(6) 教师板书: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9.教师:谁有好的方法,很快地记住这些口诀?(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内交流。(3)指名汇报:只要记住第一个乘法口诀,后面的得数就在前一个得数的基础之上加3就行。例如:三三得九,三四的得数就是在9的基础上加3,也就是12。(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4)学生自由记

10、口诀,同桌互相检查。10.教师:你能利用口诀很快做出这两道题的结果吗?(课件出示例2)(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回答,同时说出口诀:36=18 口诀:三六十八 73=21 口诀:三七二十一(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三、巩固新知1.课件展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一幅图。(1)教师:谁说说第一幅图的游戏规则。(2)指名说。摆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摆(3) 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教师摆磁力棒,指名说乘法算式和口诀。(4) 同桌合作,进行游戏。(5) 指名同桌演示游戏。(6)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2.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1) 指名说要求:分别把3乘1,

11、2,3,9的积圈起来。(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指导。(3) 同桌互相订正。(4)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3.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的第一幅图。(1)教师:谁说说这幅图的游戏规则。(2)指名说。对口令。一学生说口诀的前两个字,另一学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7) 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教师说三七,学生说二十一。(8) 同桌合作,游戏进行。(9) 指名同桌演示游戏。(10)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4、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的第二幅图。(1)教师:谁说说这幅图的游戏规则。(2)指名说。对口令。一学生说口诀,另一学生说两道乘法算式。(11) 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

12、:教师说三五十五,学生说35=15 53=15。(12) 同桌合作,进行游戏。(13) 指名同桌演示游戏。(14)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四、达标反馈。第一题: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2+2+2= 3+3+3+3+3+3= 4+4+4= 6+6+6=第二题:开火车,对口令。三四( ) 三六( ) 二八( ) ( )二十七 ( )十五第三题: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三五十五 二七十四 一九得九 三六十八第四题:看图填空。(1) 乘法算式:-或者-;口诀:-(2) 乘法算式:-或者-;口诀:-第五题:填口诀。 5( )=15 口诀是( ) 2 ( )=12 口诀是( ) ( )4=1

13、2 口诀是( ) ( )3=9 口诀是( )答案:第一题:23 36 43 63 第二题:十二 十八 十六 三九 三五第三题:35=15 27=14 19=9 36=18 53=15 72=14 91=9 63=18第四题:43=12或者34=12 口诀:三四十二 32=6 或者23=6 口诀:二三得六第五题:3 三五十五 6 二六十二 3 三四十二 3 三三得九五、课堂小结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1) 学生各抒己见。(2) 指名回答:今天我们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编3的乘法口诀,了解了口诀的特征,知道了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求积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小

14、结: 这节课,同学们经历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了3的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你们不但熟记住了3的乘法口诀, 还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乘法题,真是了不起!【设计意图:归纳、整理本节知识,使学生理清已学的知识脉络,提高对口诀的掌握和应用水平】6、 布置作业第一题:看图列算式,说口诀。 6元 4元第二题:在里填上“”“ =第三题:9 12 15 18 21 24 27 第四题:六 三 三 三九 二十四第五题:15 12 24 21 18 9 3 277、 板书设计: 3的乘法口诀 33=9 三三得九 34=12 三四十二 35=15 三五十五 36=18 三六十八 3721 三七二十一 382

15、4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八、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学有用的数学。”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实施新课程的突出特点。本节课,在创设情境环节部分,教师注意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课间活动,自己喜欢什么活动为引入,让学生更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情,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事用数学。在新授环节,教师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这种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方式中,提高了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作用,从而增强了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