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_西师大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566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_西师大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_西师大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_西师大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_西师大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_西师大版(2014秋).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u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

2、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内容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材第2324页,整理与复习1,2,3,练习七1,2。u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

3、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

4、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教学提示通过对乘法口诀表的有序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利用自己的发现,展开记忆。既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也为学生记忆乘法口诀表提供了抓手。同时从“某个数出现了几次”为切入点,发现仍然依据乘法口诀,想出相关乘法算式,就能很快找到结论。在感悟学习方法的同时,体现了乘法口诀的价值,也唤起学生巩固乘法口诀的热情。u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15的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熟记15的乘法口诀,并熟练地解决相应的乘法计算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

5、15 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建立15 的乘法口诀的整体认识。在15的乘法口诀分类排列与观察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与态度: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u 重点、难点重点在整理活动过程中,巩固乘法意义认识,探索15的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难点探索15的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u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15的乘法口诀卡片。学生准备:每个学习小组1套15的乘法口诀卡片。u 教学过程(一) 复习乘法意义,揭示课题。1.解决问题,回忆乘法意义。课件出示问题情境:一共有多

6、少盆花?(1)学生独立列式解决:36=18。(2)集体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引导理解:每一组3盆花,6组就是6个3相 加,所以用乘法计算。教师强化:“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2.回忆算法,引入课题。教师:计算36=18时是怎么想的?学生:用“三六十八”这句口诀算的。在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对学习过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15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设计意图: 通过解决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已有认知,引起学生主动回忆乘法的意义以及乘法口诀的相关学习经验,体现乘法运算的现实价值,唤起学生对已学乘法口诀自主整理的意识,自然引入要学习的主题。二、整理口诀

7、,探索规律。1.整理口诀,复习巩固。(1)回忆口诀,引发整理活动。教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先独立思考回忆,然后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要求同桌两位同学互说互听,同桌说的时候,另一位同桌要认真倾听,对同桌说的过程进行补 充或评价),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15 的乘法口 诀的掌握情况。同桌汇报一下,一人主要发言,另一人补充或评价。教师:两位同桌说得好,很全面,大家看一看黑板上的口算卡片,有什么想说的? (引发学生对口诀卡片摆放的建议与质疑。)(2)整理口诀,建构乘法口诀表。教师:同学们的观察很细致,你能不能把这些口算卡片分类,重新排列一下?先想一想, 你打算怎么对这些口诀分类?请学习小组长拿出

8、教师准备的学具口算卡片,小组商量统一意见后合作把这些口算卡片分一分,排一排。(学习小组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互学情况。)教师:老师收集到两个小组的口诀分类排列的作品,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先请小组介绍自己是怎样排列的,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后对他们的展示与介绍进行评价。学生展示两种基本情况:15的乘法口诀横向排列,15的乘法口诀纵向排列。学生展示完成后,教师课件(或黑板卡片)呈现统一的15的乘法口诀表。学生独立填写完善教科书第23 页的口诀表。设计意图:整理口诀分两部分进行,先让学生主动回忆15的乘法口诀,教师以卡片或 课件的形式杂乱、无序地呈现口诀,激发学生想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口诀的需求,再以小

9、组合作 的形式对口诀卡片分类整理,让学生主动地投入乘法口诀的整理活动过程之中。2.观察探索,发现规律。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1)独立观察思考。(2)小组交流各自思考所得。(3)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竖着看,第1列都是一几得几,口诀中的第1个数都是一, 第2个数1个1个增加,相 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1。第2列都是二几得几,口诀中的第1个数都是二,第2个数1个1个增加,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2横着看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分别是一三、二三、三三;几的乘法口诀它们的积就增加几斜着看,每一行最后一个口诀的两个因

10、数都是相同的,分别是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学生可能一次不能回答完整,让其他同学接着说、补充说,共同完善认识。3.运用规律,促进掌握。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口诀表这么多的规律,真了不起!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规律朗读记忆乘法口诀表,看谁能最快最有规律地熟记这些口诀。(引导学生竖着、横着、斜着读口诀表。)学生记忆后以对口令形式抽查,或以同桌互相考查的形式检测记忆情况。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形成有关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在充 分的观察、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数学交流表达能力。学生对口诀的排列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引导他们运用规律记忆口诀,在针对15的乘法口诀

11、的记忆过程中,进一步深化规律的认识,达到对15的乘法口诀巩固强化的目的。(三)达标反馈。习题:1.练习七第1题。教师:同学们都记得那么熟练了,那能用乘法口诀来进行计算吗?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七第1题。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抽2个算式让学生说计算的口诀。2.练习七第2题。课件图片创设情境,用连线的形式帮小动物找新家,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展示一个学生完成情况,全班订正。3.教科书23 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一人交流算式和想法,引导学生围绕“4个3的和”“5个4的和”“3个5的和”的乘法意义来表达算式的由来。设计意图:通过教科书的3个练习,巩固15的乘法口诀,提升运用口诀快速进行计算 的意识

12、和能力,并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作用,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答案:1.14,18,15,12,16,12,36,32,20,18,21,18。2.略。3.3412,4520,5315。(四)课堂小结教师: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表现得怎么样?学生总 结交流时注意突出乘法的意义与15的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回顾、梳理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强化建立15的乘法口诀表的认知结构,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五)布置作业第*课时:1.口算22= 55= 52= 44=34= 42= 53= 54=33= 23= 43= 35=2.解决实际问题。答案:1.4

13、,25,10,16,12,8,15,20,9,6,12,152.(1)326(元)339(元)答:买2张票用6元,买3站票用9元。(2)3515(元) 1520 答:小英拿出20元钱,买5张票够。u 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一略u 教学反思在教学看图解决问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看图搜集数学信息和问题,列式计算。然后汇报、交流解题思路。再引导学生对两道题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整节课,我都注意了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比赛,层层深入地学习了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同时,也注意了一些细节。如读题和读图的指导、知识点的拓展、题目中关键字的追问等。不足的是,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我引导得过多,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智慧,进行讨论,促使学生深入观察、思考、解释、反思,使知识内化、深化!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