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让学生走进数学.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607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让学生走进数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活动让学生走进数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活动让学生走进数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活动让学生走进数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活动让学生走进数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让学生走进数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活动让学生走进数学我国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都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小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是对事物的基本认知能力,对事物基本判断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等。但是初中教育,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更侧重的是对学生扩展能力的培养。所以初中数学教育,主要承担巩固学生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拓展能力、应用能力等。记得很久以前我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是的,教师不是学生思维的保姆,教师要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如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现代教育中,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

2、学习,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正是基于以上认识,2018-2018学年度我在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工作时,有意识的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在讲逆向求和应用题时,以前讲课就是先复习相关旧知识,然后学习例题,最后练习巩固,这样总会使一些学习基础中下等的孩子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学习效果一般。而这学期再讲这节课时,一上课,我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大家要在苹果树下(贴在黑板上的一幅画)做游戏,并明确提出,“谁能在游戏中明白点什么道理,老师应送给他一个红苹果。”学生们一听,个个跃跃欲试。第一个游戏是“捉迷藏”,我捉他们藏。在欢快乐曲中,他们有的爬上桌子,有的则钻到讲台下,却都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我捉到

3、8个学生后,神秘地问:“你能猜出今天玩捉迷藏的同学有多少人吗?”我的话音刚落,只见刷的一下,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更有许多孩子迫不及待的报出数来,“22人。”“22人!”“你们是怎么想的?”孩子们理直气壮地说“把捉到的和没捉到的合起来就是今天玩游戏的同学。”在大家的掌声中,许多孩子得到了红苹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只要有大部分学生明白道理就可以进行例题教学,但我想这时还会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从游戏中受到启发,不能让这部分学生落伍,于是我又与学生开展了第二个活动。第二个游戏是“贪吃的金鱼”(我用玻璃做了一个教具,呈长方形,上方有口可喂“食”,中间有一块隔板可将长方形分成左右两部分,正面右半边贴了

4、一张可爱的金鱼图形。)我拿出一杯“鱼食”,问:“知道老师要放进多少粒鱼食吗?”学生当然不知道,然后我很快将鱼食倒入玻璃匣中,并插下隔板,说:“咱们先看看金鱼吃了多少粒鱼食。”掀开“金鱼”,学生能清楚地数出进入鱼腹的有6粒,然后我又和学生一起数出外面还剩5粒没吃,我马上追问:“这回你知道老师放进去多少粒鱼食了吗?”学生们这回子也不举了,大声嚷嚷起来,“11粒!”追问原因,连平时最慢的一个孩子也说出“把金鱼吃了的和没吃的合起来就老师放进去的。”两个游戏做完了,过去我认为的说不清,难理解的逆向求和问题,在活动中,被学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们用自己明白的道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象征成功的苹果被摘光了

5、,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我从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钟表的认识时,我发给每组一张纸,一枚圆图钉,请他们自己制作一块钟表,孩子们可高兴了,组长分工后,小组成员立刻行动起来,剪的剪,写的写,5分钟后,六块形状各异的表呈现在大家面前,有的组做的中规中矩,有的组则别出心裁,把数都集中在右半部,左半边画上了漂亮的图画,成了出色的小设计师,还有的组把刚才课上所涉及到的24小时计时法也表现出来,12个数的外圈一一对应又标上了13-24。说实话,我还真没见过这么多别具一格的钟表呢。在这种活动式的学习中,孩子们不仅告诉了我他们明白了新知识,而且发挥出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我想”

6、变成了“我要想”。通过这一年的实践,我深深感到被动地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没有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荷兰著名学者斯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而活动正是由于其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入手,而成为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与发展的最好舞台。我把学生带进活动,活动把学生带进数学,数学点燃思维火花。所以,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吧。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

7、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

8、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9、。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启发学生创新能力,就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不同表现出来的不同看法,允许多角度思维形式共存的情况存在。表扬教育,作为创新教育模式中的一种方法么可以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当在关于某个问题的讲解过程中,一旦有学生针对个别问题的看法出现了方向性的偏差,教师也不要盲目的给予否定。必须给予不同思维角度的想法以积极的肯定,并对在源头上找到学生出现偏差的点,通过讲解帮助学生反悔对问题正确认识的方向中来。在针对个别探究性的问题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去考虑问题。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更需要每一个一线教师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探索。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