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二).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653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合运算(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混合运算(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混合运算(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混合运算(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运算(二).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混合运算(二)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72 1243 2434 14453289 18102 60204 287102教师提问: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回答: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同级运算按顺序做,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题教师说:这儿有两组题,请同学们审题后再计算出来。边做边思考:(1)这两组题中,每组题的两道式题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2)计算结果怎样?板演。(全体同学做在本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稍后,请两位同学把自己做的题向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订正)934 60186274 60331 579(34) (6018)697 42663 7讨论思考题。生说:每组题两道式题相同点是算式中的数相同,连接的运算符号相同,不同点是第2小题与第1小题比较多了小括号。计算结果不同。2教学例49(34) (6018)697 42663 7师问: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什么?

3、生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边的。师问:括号在运算中起什么作用?观察上面两组题分小组讨论。生答:括号在运算中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3指导书写格式4尝试练习(想一想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135)3 4(148)183 466 24练习后互相检查,让做错的同学说说做错的原因。5比较练习(先比较下面两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出来)1572 (157)2师问:同学们经过上面3组题的研究讨论,你们能试着说一说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吗?生答: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同级运算按顺序计算。(2)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带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师问:小括号在混合计算中起什么作用?生答:改变

4、原来的运算顺序。6判断练习(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7质疑反馈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看一看还有没有没学会的问题。8归纳总结师说,今天我们师生共同研究了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明白了小括号在运算中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大家在运算中要牢记:同级运算按顺序先左后右计算,混合运算要先做乘除,后做加减法,有括号先做括号里边的。(三)巩固反馈1将下面两道一步计算的式题改成一个两步计算的式题7642 504282找出下面各题中的错误(1)1584 (2)2084215 12417 3(3)7(35) (4)(6012)687 48656 63竞赛练习(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做得又正确又迅速)(3227)5

5、 89673990 (466)85677 46549(6456)8 4(3636)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混合运算式题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楚。为了便于学生正确掌握运算顺序,教学时,先设计两组题进行对比。使学生理解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例4时,要学生先审题,书写时在题里要画线标号,用符号标明运算顺序,以加深学生印象,为今后学习打下基楚。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安排比较练习,先比较运算顺序,再计算出结果,让学生体会到运算顺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2适当安排判断练习,以锻炼学生在计算中排除数字干扰,而正确计算。3最好安排一组竞赛性练习,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

6、的积极性,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板书设计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