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回声1_教科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839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回声1_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回声1_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回声1_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回声1_教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回声1_教科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回声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

2、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激趣导入。师:板书“声”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字?生:“声”。师:平时同学们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生:河水流动的声音。生:鸟的叫声。生:小提琴声。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平时,我们听到过各种各样

3、的声音,今天学的课文题目又是什么呢?(板书“回”)生:齐读课题。师: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我想知道回声是什么。师: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并在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二、初读感知。(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认读。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课文有六个自然段。师:下面请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生:这篇课文讲了小青蛙跟着妈妈到桥洞里听到回声的事。师:那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逐段学习课文。三、细读感悟。师:谁来读第一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生:读第一段。生:这段告诉我们小河上有

4、座石桥。师:(出示挂图)这就是书上说的那座石桥,书上还告诉我们什么了?生:半圆形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师:哪位同学指着图说一说什么像个大月亮?生:(指图说)。师: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生:这里的景色非常优美。师: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这一段?师: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第二、第三段。生:小青蛙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师:它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生:在桥洞底下发现的。师:(演示小青蛙和妈妈游到桥洞底下)这只小青蛙都学它说什么话了,同学们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把话画下来。师:我们把当时的情景读出来好吗?谁当小青蛙?谁当学话的小青蛙?大家仔细听他们是怎样读的。师

5、:大家想一想青蛙说的两次话语气一样吗?为什么?生:不一样,他说的第一次话是赞美的语气,第二次话是问的语气。师:你从哪看出来的?生:从标点符号看出来的,是感叹号。师:说明他心里怎么样?生:第一次心里高兴,而第二次话是问号说明他心里很奇怪。师:请同学们再来读,注意语气的不同。师: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想什么?生:哪里来的一只小青蛙在学我说话?生:那只小青蛙到底在哪啊?师:对,所以书上用了个什么词?生:奇怪极了。师:(板书“奇怪”)大家想一想:“奇怪极了”是什么意思?生:非常奇怪。师:对,那他是怎样做的?生:他去问妈妈。师:谁读一下他问妈妈的话?师:我们也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吧。谁读第四段?生:(

6、读第四段)。师: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生: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老师先找到了跳到岸上的“跳”字(演示),大家再找一下,还有表示动作的词吗?生:捡起的捡,扔进的扔。师:对,大家拿起笔,把这三个字点上小黑点。师:大家一起表演一下怎样叫捡起石子扔进河里。生:(表演)。师:对,就这么一扔,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师:请大家看录像(石子激起波纹,又荡回来)。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谁能起来说一说。生:有人扔进河里一颗石子,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荡回来。师:(板画,河水激起波纹)在什么情况下荡回来?

7、生:碰到河岸又荡回来。师:(板画,又一圈圈荡回来)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离着河岸很远,会荡回来吗?生:不会。师:(指学生读这一段),学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水的波纹碰到河岸会荡回来。荡师:(板书,水波河岸)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同学读第5段。生:(读第5段)。师:谁愿意读青蛙妈妈的话?其余同学边听边想青蛙妈妈说了几句话?生:(读)。生: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四句话。师: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谁来读?生:(读)。师:告诉我们什么?生:叫声像水的波纹。师:下面我们就学着青蛙妈妈的样子指图说一说。(师边指图边范读)。生:(指图说)。师:青蛙妈妈为什么说他们像呢?请同学读一下第2、第3句话。生

8、:(读)。师:老师把这二句话写到了小黑板上(出示),谁再读?生:(读)。师:谁来说一说他们哪儿像?生:碰到一个地方都要返回来。生:水的波纹碰到桥洞要荡回来,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也要返回来。师:(板书声波石壁)同学们想一想,荡回来的“荡”是什么意思?生:是弯弯曲曲的。师:你的意思对了,但说的不准确,我们说水波是一上(一下),一起(一伏)。师:对,一起一伏地在动。大家再想想返回来的“返”是什么意思?生:比如说有个人出去有事,想起忘拿东西了,再回去就是返。生:“返”就是回来的意思。师:下面我们加上动作说说这句话。(师示范),谁愿学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生:(加动作读)。师:青蛙妈妈第4句话又说了什么呢?

9、谁来读?生:(读)。师:想一想:小青蛙又一次听到的声音我们叫它什么?生:回声。师:对,我们就叫它回声。谁来把青蛙妈妈的话完整地读一下。生:(读话)。师:小青蛙是怎样听到回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指着图说一说。生:小青蛙在桥洞里面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又返回来,小青蛙就听见自己的声音了。生:师:同学们看来都明白这个道理了,那小青蛙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从哪看出来的?生:小青蛙高兴地一蹦老高,高兴地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师:大家看图,小青蛙高兴地一蹦老高(演示),你说他现在心情怎么样?生:它非常高兴。师:是啊!很兴奋,高兴得都蹦起来了,想想这句该怎样读呢?生

10、:(读)。师:最后一段又告诉我们什么呢?生:(读第六段)。生:小青蛙又回到桥洞里叫了。师:他又回去了,还告诉我们什么?生:他叫个不停,还听到一片呱呱的回声。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小青蛙的回声。(放录音)你觉得小青蛙现在心情怎样?生:很高兴。生:很快乐。师:对呀,从哪个词看出他很高兴,很快乐?生:欢快。师:“欢快”是什么意思?生:非常兴奋。生:特别高兴。师:对,他为什么特别高兴?生:因为他明白了回声是怎么回事。师:明白了道理,学到了知识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就用欢快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生:(齐读)。四、总结拓展。师:学了这课以后,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回声是什么?生:我知道了声音碰到非常硬的物体会返回来。师:好,大家平时听到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生:在山谷里能听到。生:在新家里没放东西的时候,一叫能听见回声。师:还从哪儿能听到回声呢?回家以后从课外书中、从家长那里了解一下。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