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寓言两则_语文S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851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寓言两则_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寓言两则_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寓言两则_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寓言两则_语文S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寓言两则_语文S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寓言两则教案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学目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

2、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3、。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会认“催、竭”2个生字,会写“寓、刻、剑、掏、舷、催、捞、盼、疲、竭”10个生字。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

4、”“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3.通过学习这两则小寓言所受到的启发。【教学重点】1. 深刻阅读、分析寓言的内容。2.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谈一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教学难点】会认、会读生字词,理

5、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读书指导法 启发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 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故事导入:大家都听过或学过许多寓言故事吧,你们还记得那些呢?一句话简单概括寓言所讲述的内容。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要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寓言两则3.看课题质疑:看到题目,找学生理解表面的大概意思。(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2.指名让学生读,老师纠正课文中的生字以及生词,写下板书。(1)我会读 cu c y mio zh zhng jng p l ji chun xin 催 促 揠 苗 助 长 精 疲 力 竭 船 舷 j ho chu

6、n q记 号 喘 气(2) 我会写 寓 刻 剑 掏 舷 催 捞 盼 疲 竭 4.词语解析:(1)催促:促使赶快行动;推动从速去做。(2)精疲力竭: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3)焦急:着急。 (三)精读课文,感知寓意1. 带着问题去思考: 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讲述的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候分别做了什么样的事? (1)刻舟求剑讲述了一个不以事实为变化、思想顽固,呆板的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在坐船渡江的时候不小心将宝剑掉入江中,没有立即下去打捞,而是在船上做了个记号,等待船靠岸在去捞宝剑。 (2)揠苗助长讲述了古时候有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禾苗能够快速生长,违背了客观事实,去将禾苗往出拔,

7、以为这样禾苗就可以快速生长,结果禾苗一夜之间都枯死了。2. 学习第一篇寓言刻舟求剑 文章总共分为几个自然段?体会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1、 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相关事件?(时间:从前) (地点:坐船过江) (事件:一个人不小心将宝剑掉进江中)第二自然段1、 掉剑人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一点也不着急)2、 在宝剑掉进江里后,丢剑人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用刀在船上做了个记号)第三自然段、 同船人看见之后的状态及表现如何? (劝告、催促他赶紧下去打捞宝剑,对他的做法不理解)第四自然段1、 丢剑人刻记号的原因是什么?(他认为等船靠岸,从刻记号的这个位置跳下去就能捞上

8、宝剑)2、 从本段中找出描述丢剑人当时状态的词语?(不慌不忙)思考讨论: 同学们想一想,丢剑人最后找到宝剑了么?他的错误在哪里?(不能找到宝剑。丢剑人没有虚心听取别人的劝告,按照自己的想法,以为刻了记号就可以找到宝剑,但是他没有从事实的角度去想船上的记号是随着船的前行而前行,等船靠岸以后,宝剑早已沉入江底。)总 结:这个寓言讽刺了那些不用变化的眼光处理问题的人,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注意具体的实际情况,不要犯“刻舟求剑”这样的错误。4.学习第二篇寓言揠苗助长 文章总共分为几个自然段?体会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四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 、故事发生的时间、事件? (古时候 讲述一个农民为了自己的禾苗能

9、够很快的长高,想出了一个揠苗助长的办法)、找出描写这个人内心着急的词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焦急)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当他干完所有的活以后状态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语概括? (精疲力竭)第三、四自然段、他的办法真的让禾苗长高了么?结果如何?(没有 第二天禾苗都枯死了 ) 、当他的儿子发现禾苗都枯死了会是一个什么状态?他会对他的父亲说些什么? (他会非常的奇怪和伤心,他会问他的父亲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思考讨论: 如果你看到这个状况你会对这个农夫说什么,你会阻止他么?(我会阻止他,然后给他讲这样做是不对的,任何事物都有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能违背,不能只

10、为了一时的结果而急于求成,结果只会费力不讨好。)总 结:其实我们做的事情都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如果太急了,违反了事情发展的规律,反而不会有好的结果。希望大家从文中的这个人身上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来。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同学们,通过这两则寓言,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 通过这两则寓言让我们懂得做事情要脚踏实地,不能违背事实,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2.你能讲一个成语故事给大家听么?揭示寓意! (掩耳盗铃、狐假虎威、亡羊补牢) (五)课堂练习1.造句 催促:班长催促我们赶紧交作业。 精疲力竭:他精疲力竭地倒在沙发上,一口一口地喘着气。2.将课文补充完整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

11、个人,他( 盼望 )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些。于是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外拔。可是他的力气( 白费 )了,禾苗都枯死了。读了这则寓言,我懂得了(做事情不可急于求成 )。(六)作业布置 1.在作业本上写本课生字、多音字。 2.试着独自讲述,把故事讲给爸、妈及朋友听。【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启发: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事物,死守教条。 寓言两则 揠苗:拔苗 揠苗助长启发: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讲两个内容,它们分别是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个自然段去分析、理解,条理清晰。这两则寓言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不能主观做事情,不能死守教条;做事情要脚踏实地,不要急于求成。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读懂这个故事的意思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弄懂寓意就就有点困难了。所以不断让学生自己动脑去分析,去讲解。让学生站在台前去给其他的小朋友讲述自己所知道的其他寓言故事,说出对自己的启发,更加深了对寓意的理解。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