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寓言两则_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864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寓言两则_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寓言两则_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寓言两则_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寓言两则_人教新课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寓言两则_人教新课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

2、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3、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

4、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课堂上怎样做才是聪明孩子? 一、猜故事,导入新课 1.看图猜寓言故事的名字 2.导言: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用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使我们受益终生。今天,我们再来学两则寓言故事。请同学们和我们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提示“寓”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认

5、读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帮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用这种猜想的方法让三年级的孩子充满了好奇与兴趣】 2、认读词语(指导读准四个轻声词语,一个多音字) 3、指导书写“窟窿”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第一篇亡羊补牢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亡、牢”在词典中的解释,学生选择符合文中的解释。 【设计意图:从探究“亡”、“牢”的意思入手,并以此作为学习全文的切入点,从释题、质疑,巧妙的引导到对寓言内容的探究,进而对寓言故事的熟识了解。】 小结: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是我们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这里培养学生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

6、语的习惯】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设计意图:说话完整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老师每节课去关注、训练它】 2、理解内容 师:“窟窿“这个词不但难写,它还给养羊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呢。谁来说说它带来了哪些麻烦?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巧妙的设计,把孩子直接引导到探究课文内容中去。学生通过探究“亡”、“牢”是什么意思,就能读懂寓言故事】 师:假如你的羊圈上有个窟窿,你会怎么办? 生:补上。 师:可是这个养羊人呢?街坊劝告,他不听。“街坊”就是 生: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那假如你就是丢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 (指导朗读:让学生带着不同的体验来读

7、书着急、担心、认真 ) 师:现在我就是养羊人,哪位街坊来单独劝劝我。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感悟,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境多角度探究、归纳与总结】 生起来读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加上动作。 【设计意图:不同的语气体会不同的感情】 同桌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阅读就是要把书面的文字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有效。只有多阅读,多思维,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我们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师: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学生找到第4段并读。 师: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句子中哪个字读出来的? 生:从“又”字体会到的。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

8、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那么两次亡羊之后,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后悔)那他的行动呢? 生齐读。 师:不管怎样,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这就是(补牢)。 你认为寓言中的养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知错就改。(师板书) 师: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设计意图:寓言的学习就是把故事中的道理迁移到生活中,那如果生活中犯了错误,及时改正并且不要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这个道理希望能移植在同学们的脑海中】 3、体会寓意: 师: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 师:其实我们的身边就由很多这样的事情,就像亡羊

9、补牢一样,只要我们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第二篇南辕北辙 师:下面我们转换角色进入南辕北辙的故事中。板书题目。 1、理解题意 认识理解“辕”“辙”。 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 课件出示:“辕”和“辙”的图片,看课件理解“辕”和“辙”的意思。(辕: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2、理解内容 引言:战国时,魏王想攻打赵国邯郸,魏国贤人季梁十分着急,为劝说魏王不去攻打赵国,就讲了南辕北辙的故事。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 请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学生

10、读句子,师出示课件。 理解“硬要”的意思。 师:从读中你读出了坐车人的什么? 重点指导文中的对话: (1)学生分别找出朋友和坐车人的话语。 (2)自读后体会分别什么语气。 (3)在有语气词提示下练读。 (4)师生配合示范读。 (5)生生配合分角色读。 师:多么固执的人啊,他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谁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后,找出课文最后一段读。 3、体会寓意 师:面对如此愚蠢的人,你想说什么? 从这个故事中你学懂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两则寓言学完,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故事给爸爸妈妈听,谈谈听后的感想。 2.收集并阅读寓言故事。 结束语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美丽

11、的小花。中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寓言是墨子,国外适合我们读的有伊索寓言。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阅读。 板书设计 9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北 行动 南(楚国) 目的 知错就改 不能背道而驰 教学反思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寓言”一词出于庄子。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生哲理。寓言起源于民间,是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生活经验。 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学习寓言,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使寓言学习的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亡”、“牢”字意,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