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2.古诗两首_鲁教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896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2.古诗两首_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2.古诗两首_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2.古诗两首_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2.古诗两首_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2.古诗两首_鲁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9古诗两首教学实录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

2、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

3、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以旧引新,激发兴趣。师:谁愿意先背一首生:“泉眼无声惜细流”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生:小池。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生:“春种一粒粟”师:你背的是哪一首(生沉思)师:谁来提示他生:他背的是古风。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

4、,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师:李白呢生:李白被称为“诗仙”。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师:应该说病逝。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生:杜甫一生不得意。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

5、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教风朴实。)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

6、内容吗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师:那你想怎么说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生:“好像”!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生:“好似”。生:“

7、可能是”。生:“如同”。生:“就像是”。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师:谁再试试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

8、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师:谁帮他解决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生:用“疑”更好。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赞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老师发动全班同学思考,解答,不包办代替。师:这是一

9、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生:因为这里还有产生的意思,所以用学生的“生”。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产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学生会意点头)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学生自由练谈,指名读。)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生:(齐喊)想!(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

10、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学生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己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练读)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学生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自学绝句,老师巡视指导。)师:画画的同学可以继续画,选用其他方式的同学能先汇报一下吗生:我用说的方

11、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终年不化的积雪师:谁能帮忙生:应该说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师:(转向前学生)可以这么说吗生:可以。师:请你继续。生:门口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师:不错。其他同学想一想,如果把“含”字的意思加进去,可以怎么说生:在翠绿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鹏在自由自在地唱歌师:描述得非常生动。生:一行白鹭悠闲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师:(赞许地点头)理解得好。谁知道“含”的本义是什么生:(抢着答)包含!师:刚才这个同学的描述好在哪儿(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加

12、深了理解。)生:他说得自然生动,不死板。师:对,这样解释就把诗的意境描述出来了。还有用其他方式汇报的吗生:我用读的方式师:画画的同学停下笔来,我们一块儿来欣赏。生:(大声)“两个黄鹂鸣翠柳”师:两只小鸟欢叫跳跃,这句诗该怎么读呢你们试一试。(学生自由练读)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读)师:对前两句,有没有不同的读法生:(轻快地)“两个黄鹤”师:(赞许地)好啊!连诗人愉快的心情都读出来了。大家再试一试。(学生再次自由练读)师:这景象在同学的笔下也已经画了出来。谁来展示(实物投影展示一学生的简笔画)这几个回合中,老师的激励语言很精彩,学生学得很开心。 师:请你用诗句描绘一下你的画。生:(指着画上的景

13、物)这是“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师:那诗人在哪儿呢(众人笑)生:(沉思片刻)诗人应该在房子里。师:干什么呢生: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诗。师:(满意地点头)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师:如果我们给这幅画添上颜色,可以加上哪些颜色呢生:柳树可以添上绿色。师:什么样的绿生:翠绿。黄鹤可以加上黄色。师:好,这样的色彩才够明快。再看诗句,还有没有生:天要画成蓝色,白鹭和积雪是白色的。生:船是土黄色的。生:房子是师:千万种颜色都画得出来,你们再看诗句,诗中有什么是画不出来的呢(学生们沉思)生:黄鹂的叫声画不出来!师:对,这是听不到的。继续找。生:“

14、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白鹭飞时的动作画不出来。师: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想力。咱们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 总结得准确、适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启发学生体味古诗的内涵和魅力,感受到语言的深蕴,这种审美教育对学生终生有益。生:(看着图画,练习背诵,纷纷举手。)师:不少同学想试一试,咱们一块儿来背诵。全体起立,背诵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全班同学放声背诵)师:回去继续背诵这两首诗。李白流传至今的诗大概有九百九十多首,杜甫流传下来的大约有一千四百多首,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好吗下课! 这种作业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内容,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信息量,培养了自学能力。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