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上海数学教育全球领先” 英国教育大臣将来沪“取经”.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948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称“上海数学教育全球领先” 英国教育大臣将来沪“取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称“上海数学教育全球领先” 英国教育大臣将来沪“取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称“上海数学教育全球领先” 英国教育大臣将来沪“取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称“上海数学教育全球领先” 英国教育大臣将来沪“取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称“上海数学教育全球领先” 英国教育大臣将来沪“取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称“上海数学教育全球领先” 英国教育大臣将来沪“取经”.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称“上海数学教育全球领先” 英国教育大臣将来沪“取经”据新闻晨报报道,英国教育部官网18日发布消息称,英国教育大臣伊丽莎白特鲁斯将带领代表团去上海“取经”,看当地中小学是如何开展数学教育的。去年年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报告中,中国上海的学生数学、阅读和科学三项得分排名第一,而英国学生没有任何科目进入前20名,其中数学成绩排名26。英国驻沪总领馆官员18日向晨报记者确认了特鲁斯访沪的消息。记者另从英国教育部了解到,此次特鲁斯一行将访问上海的三所学校,既有小学也有中学,此外,特鲁斯还将参观师范学校,以求获得第一手的数学教学方式。特鲁斯评价称:“就全球范围来说,上

2、海的数学教育遥遥领先,那里的孩子非常优秀。”希望引入更严格教育体系包括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在内的英国多家主流媒体17日纷纷报道了英国教育大臣下周访华“取经”的新闻,而英国教育部也于18日在其官网公布了这一消息,称这是英国政府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最新一个动作。英国每日电讯报17日报道称,经合组织(OECD)的报告表明,英国学生已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同龄人,考虑到这些学生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未来至关重要,希望英国引入更严格教育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英国教育大臣伊丽莎白特鲁斯下周将带领一个由校长及教育专家组成的教育代表团访问中国,此次访问或将促成英国的学校增加中国式的教育手段。每日邮报17

3、日则更直接地指出,特鲁斯此次前往中国,目的就是为了考察当地学校是怎么教授数学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8年进行的PISA测试显示,中国上海在数学成绩分布上整体高于其他国家(地区),且高端优势特别明显。上海高端(第95百分位数)学生成绩为765分,低端(第5百分位数)学生成绩为435分,分别比OECD高端和低端平均成绩高120分和91分。据介绍,此次访华教育代表团成员包括负责诺福克激励基金学会团体的瑞切尔,在东伦敦开办埃尔姆赫斯特小学的沙赫德,以及负责教育、产业数学的查理斯特普。“他们有信念:勤能补拙”英国驻沪总领馆官员18日向晨报记者确认了特鲁斯访沪的消息,并称目前仍在就行程安排

4、进行最后协调。不过,还没抵达上海进行实地考察,特鲁斯已对上海称赞有加。英国每日邮报17日援引特鲁斯的话称:“就全球范围来说,上海的数学教育都是遥遥领先的,那里的孩子非常优秀。”特鲁斯表示,此次能够访问上海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考察机会,看上海是如何开展数学教育的。她说,向上海学习,提高数学教育,这将有利于英国的竞争力与创造力。特鲁斯称,英国的学校应该采用亚洲一些学校早已实行的“教学实践和积极理念”,“上海和新加坡拥有很好的教学实践以及积极的理念,这些让他们很不同。他们有这样一种信念:勤能补拙。”她还说:“对于数学,他们有一种能做到的热情,这与我们这里长期存在的反数学的文化形成对比。”特鲁斯称,“我们

5、新的课程进行了改革,吸收了他们的这些特色,因为我们明白,这能起作用比如,更早学习重要的算术,并且更重视乘法表和长除法。”据介绍,对于数学,英国教育部的课程改革计划包括:在小学阶段,鼓励孩子在早期阶段就能熟练使用乘法表,测验时不再使用计算器,重视运算和分数的使用。同时,英国也将逐渐提高GCSE(英国中考)数学考试的难度和严谨性。引发英国读者广泛讨论英国教育大臣下周访华“取经”的新闻引起了英国读者的广泛评论,有些读者支持英国教育大臣“取经”行动,认为英国的基础教育实在太差了,不过也有些读者评论称,英国不应该盲目地与其他国家作比较。一位名叫“诺德布罗德”的读者评论称:“我在波兰教了6年书,到了英国后

6、,被这里低水平的教育震惊了。小学要花6年时间掌握乘法表,真的?也是直到最近,学生们才开始学习语法,而他们关于世界的知识少得可怜。我接触到的一些老师也认为英国的教育体系很差。我觉得政府应该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教科书并不邪恶。它们可以给老师提供支持,有个老师曾告诉我,在英国,当老师必须有创造性,因为他们必须教出自己的东西。第二,不同的科目应由不同的老师教。即使是在小学,让一个老师掌握所有知识也是很难的。英国教育体系的一大问题是,指望一个老师能懂所有科目。”读者杰妮芙称,“这其实还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在东方,教育被认为是重要的,超过其他任何一切的,那么标准自然也就高了。”单靠“死”记还不

7、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读者“埃克斯特凯特德”称:“我们不应该,也应该永远不与其他国家作比较”,还有网友指出,不应该过分看重PISA的结果,称“通过重复等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考试以及取得高分,但是到了真正的世界,如何发展新产品和新思想,这些技巧不一定能派上用场。”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

8、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本文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