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行程问题.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993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册行程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七册行程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七册行程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七册行程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七册行程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册行程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册行程问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七册行程问题知识目标:1、在理解小数加、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2、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计算的数的范围不同,比以前扩大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这里着重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一方面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另一方面理解算理,总结计算

2、法则,适当扩大小数的位数,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本小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小数加、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法:知识的迁移、对比法、尝试法等教学案例设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法则.2.运用法则和运算定律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步骤:一、引子: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3、(投影片1)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下载(一)小数加法的意义(1)教师提问:怎样列式?(2)小组讨论: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引导学生比较后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 3.735+4.075(板书)教师提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二)探究小数的计算法则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板书:计算)例1、3.735+4.075(1)结合整数的计算法则,

4、先试述自己的思路,大家讨论(2)通过列式的过程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证书加法的意义一样(3)学生试算 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4)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 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有没有什么小技巧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例2、计算12、03+0、875(1) 大家商讨(2) 试算,二个人在黑板上板书,老师也板书 12、03+0、875(3)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的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有什么意义?)(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

5、样计算小数加法?(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再由迁移法对小数减法进行推导)2.教学例2:出示例3(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下载,(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变化?(2)通过列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一样(3)直接引导学生进行试算,二人板书,教师板书(错误的)(2)观察、总结小数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强调出小数点对齐的重要。(3)延伸思考:教师提问:咱们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教师提问:整数减法式题个位是几减几?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大家讨论,发表意见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

6、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三、课堂练习:1、个人班级AA制比赛(书写漂亮、计算正确)反馈练习:7.81-4.075 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练习:教材第11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12.16+5.3470.4-0.1252、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例32、出示例3 6.08+12.3+9.7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计算?3、每个小组推出一名学生板书4、集体订正3、计算器速算赛先发表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小数的加减计算速算赛:每

7、人手拿计算器,老师和学生一起计算,老师一边说数,一边和学生一起输入计算,老师说答案,对的学生马上起立,再算再起立,如此反复。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谁能说到点子上?这节课你要嘱咐大家要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探究活动)小管家活动目的1. 通过让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2. 通过让学生记录家里一周的开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用小数表示钱数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计算.3. 通过让学生记录家里一周的开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并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活动准备结合自己家里,设计一个家庭一周开支记录.× ×

8、家庭一周开支记录× 年×月-×月×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总计项目金额项目金额项目金额项目金额项目金额项目金额项目金额-小计 小计 小计 小计 小计 小计 小计活动过程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2.在活动前,要请每位学生自己当一回小管家, 每天晚上问一下爸爸妈妈家里一个星期要花多少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然后仿照上表,把每一笔开支都记录下来,计算一下每天花了多少钱;一周一共花了多少钱.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

9、,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

10、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3、可以思考哪个项目的花销可以省掉,总总可以为家庭节省多少钱?如果节省的话,实际可以花销多少钱。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