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轻巧夺冠_15-16 利津县实验学校(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060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轻巧夺冠_15-16 利津县实验学校(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轻巧夺冠_15-16 利津县实验学校(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轻巧夺冠_15-16 利津县实验学校(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轻巧夺冠_15-16 利津县实验学校(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轻巧夺冠_15-16 利津县实验学校(人教新课标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

2、”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五 年 级 语 文 试 题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

3、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题号日积月累阅读理解习作等级得分阅卷人日积月累 (4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q q

4、jio ji yu hu fi x zu chn 二、形近字组词。(4分)瞻( ) 嗓( ) 瑰( ) 剔( )檐( ) 噪( ) 魄( ) 惕(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惊心动( ) 玲珑( )透 情不自( ) 排山( )海夜以( )日 ( )断丝连 临( )不惧 呕心沥( )四、在下面的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在下面画上“ ”然后改在括号里。(4分)1.不容争辨 香飘十里 大公无私 再接再厉 ( )2.诗情画意 崭钉截铁 倾盆大雨 奇珍异宝 ( )3.安然无痒 浮想联翩 风调雨顺 千篇一律 ( )4.不言而喻 依依不舍 不求深解 星罗棋布 (

5、 )五、积累填空。(11分)1.书犹药也, 。2. ,游子久不至。3.五岭逶迤腾细浪, 。4.洛阳城里见秋风, 。5. ,朋友笃诚信。6.非淡泊无以 ,非宁静无以 。7.泊船瓜洲一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请你再写出两句课外积累的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六、句子训练(10分)1.书籍难道不是我们的朋友吗?(不改变句子愿意,换一种说法。)2.当水鸟站在柳树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照样子,写句子。)3.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用上加点的词语写句子。)4.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照样

6、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个句子。)5.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修改病句。)阅读理解(30分) (一)(15分)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在街上玩耍,遇到了一次突发事故。他的双手和胳膊都已残疾,最终都被截掉了。 一转眼,到了该读书的年龄。他不能像同学们那样灵活地翻书写字,被拒绝于学校大门之外。 每天早晨,小男孩看着伙伴们兴高采烈地走向学校,便十分(伤心 恼火)地问妈妈:“我没有手,怎么办呀?”妈妈怜爱地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不要紧的,只要你坚持锻炼,你的手还会再长出来。”小男孩露出了灿烂笑脸。 于是在妈妈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天天刻苦锻炼,他学着用脚洗脸、吃饭、翻书、写字。

7、小男孩满怀憧憬,他坚信只要努力练习,手还会再长出来的。妈妈的话他一直牢牢地记在心里。好几年过去了,小男孩发现手还是没有长出来。他有些不甘心地问妈妈:“我的手怎么还没有长出来呢?是不是我锻炼得不够刻苦?” 这一次,妈妈很认真地告诉他说:“傻孩子,现在你看看,别人用手做的事情,你什么不会做呀!”“是的,我的脚都能做,甚至比伙伴们用手做的还好!”小男孩(得意 自豪)地说。 “那你说你的手长出来没有?!记住,每个人都有一双强有力的手,而这双手就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愿意,它就能帮助你战胜一切苦难和不幸!” 男孩终于明白了,妈妈的确没有骗他,经过千锤百炼的“手”是永远不会断的!从此,男孩更加刻苦学习,那双

8、“手”帮他一次次克服困难,在大学里他也是最优秀的学生。1. 选择括号中合适的词语。(2分)2.简单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3“男孩终于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3分)4.“每个人都有一双强有力的手”,这里的“手”指什么?(3分)5.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4分) (二)(15分)姑苏才子唐伯虎,他很看不起住在他家对门的那户人家。因为那户人并不是世代书香,而是在半途上发迹的缘故。他们家里有一位老母亲和五个儿子。 有一天,这五个儿子为母亲祝寿。亲朋毕集,热闹非凡:只因不是书香人家,在这祝寿之中,少有文墨的点缀,未免是美中不足。这时候大家想起对门的唐伯虎是一位才子,如果能够有他在这里书赠

9、一些什么,那一定可以增光不少。正在这样想的时候,唐伯虎居然备了一些薄礼,前来庆寿了。那户人家的主人,自然是十分的高兴。在席间,大家请他题诗了。唐伯虎毫不推却,立刻拿起笔来,第一句写的是“对门老妪不是人”。第二句尚未写下,主人亲朋,个个都对他怒目而视了;因为今天祝寿,大家应该十分快乐,说着吉利话才对,现在请他题诗,他竟骂起人来,这怎么会不惹人愤怒呢?大家只是怒目而视,准备看他第二句怎样骂法,然后再来发作。但是,唐伯虎一看周围的环境,知道骂人骂下去一定没有好结果,不能不使大家的情绪缓和一下,所以第二句接下写道“西方王母转凡身”。这样一写,主人亲朋,个个面现笑容,觉得他真不愧是才子,把第一句骂人的话

10、,也变成为不是骂人的话了。可是唐伯虎是善于作弄人家的,他感觉到周围的人都在啧啧称赞的时候,所以第三句的诗题为“生养五子俱做贼”。这可不对了,又使大家的情绪紧张起来了;因为大家觉得他先前骂人家的母亲,现在再骂到人家的儿子,把一家人都骂到了,这一腔的怒火,势必要爆发出来了。但是,大家还是暂时的忍耐着,看他末一句究竟怎样题。唐伯虎感觉到大家的怒火立刻就要爆发了,因此第四句题为“偷得蟠桃奉母亲”。这一来,又把大家的情绪缓和了下来,大家都觉得他真是一位 1试着给文章加个题目: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发迹:3你简单分析一下唐伯虎写的这四句诗语言的魅力在哪里?4根据全文内容,把文章最后一句补充完整,写在横

11、线上。5从唐伯虎提得这首祝寿诗的特点,可以看出唐伯虎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三、笔下生花(30分)读了塑料花与精彩人生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试题参考答案日积月累 (40分) 一、(5分)答案:崎岖 仇恨 吩咐 谨慎 颤抖 评分标准:没写对一词得1分,错一字扣半分。 二、(5分)答案略; 评分标准:每填对一词得半分。三、(3分)参考答案: 尘埃(i ) 玲珑剔透(t) 刹那(ch)抡胳膊( ln) 夹丝玻璃 (ji) 擎火把( qn) 评分标准:每选对一个音节得半分。四、(5分)参考答案:惊( 天 )动(地 ) 力( 挽 )狂(澜) 情(不)自(禁 ) 夜以(继)日

12、( 昂 )首( 挺 )胸 ( 临 )危( 不 )惧 评分标准:每填对一词得半分,每词错一空,该题不得分。造句2分。五、积累填空。(13分)参考答案:1.善读之可以医愚。2.浮云终日行,3.乌蒙磅礴走泥丸。4欲作家书意万重。5.兄弟敦和睦6.明志 ,致远 。7. 金碧辉煌 , 玲珑剔透 ; 热闹街市 , 田园风光 8.略。评分标准:每填对一空地一分,错别字酌情扣分。六、句子训练(10分) 参考答案:1. 书籍是我们的朋友 2.答案略,写个拟人句即正确。3.答案略。4. 答案略。 5. 参考答案: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评分标准:每写对一句得2分。开卷有益(30分)一、答案略。根据介绍情况酌

13、情判分。(5分)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12分)1!:“!”每加对一处得半分。(2分) 2. (1分)3 父亲不停地挖掘儿子。意思正确也可(2分)4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分)体会到了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1分)5. 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2分)6.答案略,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3分) (二)课外阅读。(13分)参考答案:1.强有力的手(2分)2. 伤心 自豪(2分)3明白了妈妈的话,只有自己经过千锤百炼的“手”是永远不会断的。(3分)4.“生活的信心、勇气和锻炼自己的决心(3分)5.提示:这是一位懂得怎样爱自己孩子的好妈妈,她教会了孩子应该怎样面对不幸,怎样微笑着、坚强地生活下去。她是一位真正爱孩子的好妈妈。(3分)评分标准:根据答题情况酌情判分。三、笔下生花(30分)略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