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二年下册数学.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083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二年下册数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二年下册数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二年下册数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二年下册数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二年下册数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二年下册数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二年下册数学对于试题的练习是多多益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下面请参考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整理的,希望同学们对试题的练习能够使成绩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二年下册数学一、 我会填。(22分)1、下面的图形通过平移重合的有(和),通过旋转互相重合的有(和)。2、把12个梨平均份给()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 )。3、每架钢琴售价为9979元,约是()。4、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读作:( )。5、3986是( )位数,最高位是()。6、接着画,填上时间。7、比470多320的数是()。8、右面的图形里有()个锐角,()个钝角。9、找

2、规律填数:13、26、39、()、65、()。10、用一个1,一个7和两个0组成四位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11、在里填上不同的数:9279563 9279563 9279563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5分)2、最大的四们数和最大的三位数相差( )。(1)90(2)900 (3)90003、一个四位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时,()。(1)只读一个零 (2)读两个零 (3)一个零也不读4、得数是6的算式有( )。(1)183 (2)546 (3)305三、 来当老师,对的在( )里画,错的画。(5分)1、9个一、8个十、5个百和4个千组成的数是9854。()

3、2、供应小学有学生1304人,约是1300人。 ()3、一千克铁比一千克棉花重。 ()4、427364357()5、按一定的规律填数:100、90、81、73、(),括号里的数应该是66。 ()四、 我会算。(32分)1、 加、减、乘、除我都会。9300-500= 76+23=486= 50-35=729=440-150=73= 25+38=530-370=59= 369= 67=2、 我能估算。482+146 587-215318+279741-3093、 我知道我能算对。6482=2056=58+23= 3643=79-17=66+15= 6487=338=4058=7285= 293=6

4、376=4、或=填在哪?3667 357887+14 96+16322 669 7285 239五、 解决问题。(36分)1、 看图列式。2、3、 面是松原市2018年7、8、9月天气情况统计表。(2)多云天数是有风天数的()倍。(3)请你根据上面统计图猜想一下2018年7、8、9月份晴天数约是()天,雨天约是()天。4、5、问题1:问题2:6、(1) 姐姐带了100元钱,可以买哪两种物品?(2) 请你提出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问题1: ?列式: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

5、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问题2: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

6、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

7、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列式: =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