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四课时乘加乘减.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092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四课时乘加乘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四课时乘加乘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四课时乘加乘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四课时乘加乘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四课时乘加乘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四课时乘加乘减.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四课时乘加乘减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56页目标预设:1、联系实际,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会列乘加、乘减式题,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并会正确进行计算。2、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初步学会从不同的数学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式题计算方法和算理,并会正确进行计算学习难点: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每生一份苹果图预设流程: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1、电脑演示:小熊种了4棵玉米,每棵都结了好多玉米棒。小熊数来数

2、去怎么也数不清。小朋友,你能帮小熊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吗?2、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提问:你是怎么数的?说说你的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算式列在黑板上:43=12,34=12,3+3+3+3=12,4+4+4=123、小结:要算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小朋友们列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算式,可见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43=12,34=12,3+3+3+3=12,4+4+4=12 横着一排一排数学生充分观察图,教师让学生尽情的说,但不限制学生的说法,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二探究新知1、电脑演示:小熊掰了

3、一个玉米棒高高兴兴地走了。现在还剩几个玉米棒呢?小朋友,你愿意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2、2、小组合作探究。3、全班互相交流。(1)你们都列出了哪些算式?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汇报。小组汇报各种方法,师有意识分类进行板书。(2)你看懂得这些算式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讨论,比较(1)比一比,第一排的算式和第二排的算式有什么不同?(2)猜一猜,像33+2=11这样的算式叫做什么算式呢?43-1=11这样的算式又叫什么算式呢?(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5、探究乘加、乘减计算方法。(1)观察算式,说说43-1=11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3+2=11呢?

4、(2)谁能来归纳一下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2、学生仔细观察图,想想可以怎么列式,在小组里互相说说,3、小组汇报方法:12-1=11 3+3+3+2=11 4+4+3=11 43-1=11 34-1=12 33+2=11 42+3=114、讨论得到:第一排是连加,加减混合;第二算式里有乘有加,有乘有减。第二排算式的想法和第一排差不多,但比第一排的方法要简单。5、计算方法:先算乘,再算加或减。 通过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三巩固拓展第一关:

5、1、看图写算式。交流: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第二关:算算写写53-2= 43+3= 23-3= 44-4=交流:你有什么发现?第三关:想想写写第58页练习十一第6题。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你们有几种方法?第四关、圈圈写写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个苹果?先动手圈一圈,再列出算式。1、学生看图写算式,并汇报:3+3+3+3+234+235-1 2、学生计算,交流自己发现什么。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6、”,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3、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4、学生先动手圈一圈,再列出算式计算。设计小动物开联欢会的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基本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知识得到了巩固。四总结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的什么收获?还有不同的问题吗?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或不好?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