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等式的性质(二) 第1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241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等式的性质(二) 第1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等式的性质(二) 第1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等式的性质(二) 第1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等式的性质(二) 第1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等式的性质(二) 第1课时_青岛版(2014秋).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4.3 等式的性质(二) 第1课时n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内容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

2、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材第55-56页,解简易方程。n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

3、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学提示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xa=b,x-a=b类型的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讨论ax=b,a-x=b,xa=b类型简单方程的解法。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的内容之一。n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这类形式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过程与方法 经历

4、观察、分类、比较、交流等过程,运用知识的迁移,结合具体实例,应用等式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简易方程的解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n 重点、难点重点 ax=b,a-x=b,xa=b类型简单方程的解法难点理解掌握方程的解法原理。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练习本n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并检验。(1)11X=43 (2)x-12=33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师生共同总结要注意的问题,师强调书写格式。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单方程的解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解简单的方程和检验的方法,

5、巩固旧知,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动物园的小朋友每天伙食可好了,饲养员叔叔每天给他们做好多好吃的,每个小动物都长高了、长胖了。看:金丝猴和鹦鹉在树上聊天呢?观察教材的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鹦鹉重多少千克?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鹦鹉重多少千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方程的方法,用方程来解,首先要找到等量关系,现在你能用天平想象出平衡现象吗?生:天平的一边是一只小猴子,另一边是三只鹦鹉,这时天平是平衡的,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什么?你能写出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式吗?那谁能用式子表示出来生:鹦鹉的

6、质量3=金丝猴的质量。师:如果用表示这只鹦鹉的质量,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生:我们可以设一只鹦鹉的重量为x,那么方程就是x+x+x=2.4生:可以简化为:3x=2.4师:那现在方程列出来了,怎么解呢?咱们先来借助天平研究等式还有哪些性质3. 借助天平解方程。 让一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天平左边放60克砝码,右边放20克砝码3个,此时天平平衡。师: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生:203=60师:那左边再放一个60克的砝码,右边应怎样放,天平才能平衡?生:再放3个20克的师:那现在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此时天平平衡现象 吗?生:602=2032 引导验证: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小

7、组交流 揭示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板书)师:现在了解了等式的性质,对于方程3X=2.4,你有什么想法,同桌交流交流,尝试着去解决。学生独立完成。找一个学生来板演汇报解方程的过程并说明想法。鹦鹉的重量3=2.4解:设鹦鹉的重量为x 3X=2.4 3X3 =2.43 X=0.8答:鹦鹉重0.8千克师:刚才同学用到的方法是否正确呢?为什么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师:我们应该怎样验证呢?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写验算过程。生:方程左边=30.8 =2.4 =方程右边所以X=0.8是3X=2.4的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借助天平理

8、解等式的性质。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利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从而促进知识的学习。 (三)巩固新知: 师:你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吗? 多媒体出示:2019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我国人工养殖大熊猫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解方程。 学生板演,规范格式。交流算法,加深理解。 解:设我国人工养殖大熊猫x只。 10x=1600 10x10=160010 X=160 答:我们人工养殖大熊猫有160只。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四)达标反馈1.口算 4X3X 7a5a 7.5b5b S0.5s= 9t7t 20t5t3

9、t2.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 ),等式仍然成立。3.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 )(0不做除数),等式仍然成立。 4.解方程X91=1.3 8X=24.8答案:1.7X 2a 2.5b 0.5s 16t 12t 2.同一个数 3.同一个数 4.解方程X91=1.3 8X=24.8(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2)等式的性质是什么?(3)怎样解形如ax=b的方程?师: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设计意图: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回味知识,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六)布置作业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0、。 比B多3.7的数( ) 18个A的和( ) X除以20的商( ) A减去C的差的7.1倍。( ) 比X的5倍多11.2的数( )2.判断:5x 表示5个x相乘。( ) 3.判断:X=0是方程5X=5的解。( )4.方程7x547的解是( )。 A. x6 B.x5 C.x7 5.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里填上合适的数。 (1)X+4=10,X+4-4=10( ) (2)X-12=34,X-12+12=34( ) (3)X8=96,X8( )=96( ) (4)X10=5.2, X10( )=5.2( ) 6. 解方程。 7X=49 126X=42 4X+2.1=8.5 3.5x = 140

11、 答案:1. B3.7 18A X20 (A-C)7.1 5X11.22. 3. 4.A 5.(1)- 4 (2)- 12 (3)8 8 (4)10 106. X=7 X=3 X=1.6 x =40n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二)解:设鹦鹉的重量为x 检验: 方程左边=30.8 3X=2.4 =2.4 3X3 =2.43 =方程右边 X=0.8 所以X=0.8是3X=2.4的解。 答:鹦鹉重0.8千克n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简单的方程,通过用天平实验,再通过天平实验联想等式的性质。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主动、交流,让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出解题方法和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整节课中,不管是小组合作,还是自己发现。在课堂上,我面向全体同学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学困生的学习。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