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因数和倍数_青岛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248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因数和倍数_青岛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因数和倍数_青岛版(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因数和倍数_青岛版(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因数和倍数_青岛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因数和倍数_青岛版(2014秋).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

2、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教材分析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初本单元知识是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学习了四则运算以及步认识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

3、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4、。”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

5、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2、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经历探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因数和倍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将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究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

6、和挑战性。这里倍数与因数以及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都是本单元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材的编写的主要特点:1.借助生活素材,引入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因数和倍数,2、3、5的倍数特征,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都属于数论方面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教材选取了具有现实性的生活素材,如球操比赛、舞蹈表演、团体操表演等,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对知识的学习,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了认知难度。2. 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 在学习2、5、3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等内容时,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规律方法的指导。比如:在研究2、5、3的倍数的特征时,运用了列举法和百

7、数表;在探究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时引入摆棋子等,这些方法有利于学生有效的开展探究活动。3. 改变实验教材的编排结构,使知识更系统。 本次编写为了使知识更系统、连贯,将因数和倍数和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这些处理,优化了知识结构,既体现了知识间的联系,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2、3、5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2.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3.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

8、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 1.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概念。 2.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3.会分解质因数。难点 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建议 1.加强探究意识的培养和探究方法的指导。 本单元知识抽象,不易理解。教学时应注意:一是炼出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探究意识;二是充分利用教材中提示的探究方法和工具(如百数表),加强具体指导。 2.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探究规律。比如:探究2、5、3的倍数的特征,可以列举的方法来研究,也可以

9、用百数表来研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动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3.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本单元教材的习题除了基本的练习外,还设置了一些实际应用及拓展性题目。比如:在学习了2、5、3的倍数特征后,练习中设计了寻找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寻找6的倍数的特征等题目。这些题目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练习中要充分发挥这些习题的作用。 4.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本单元属于数论领域的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应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活动加以引导,如研究问题的提出、学生思维方法的定向等。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课题课时因数与倍数12、5的倍

10、数的特征13的倍数的特征1质数和合数1分解质因数1我学会了吗1总计6 6.1 因数和倍数n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91页,因数与倍数。n 教学提示在这节课先揭示整数的概念,再利用整数认识因数和倍数,而是让学生根据 实际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来认识倍数与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材提出“可以怎样排队”的问题。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以整数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原有的乘除法知识,探究找一个倍数的方法,总结出一个数的倍数最小的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并提醒学生,在探究因数和倍

11、数的时候,一般不讨论0。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乘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n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过程与方法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意识和能力。n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练习本n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1、谈话引人 师:同学们喜欢开运动会吗?运动会上的团体操表演非常好看,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运动会上团体操排

12、练时,队型排列出现了一些问题,想让同学们帮忙解决这个问题。2、出示情境图(1)学生活动:仔细观察情境图,获取图中信息。全班进行交流(2)学生活动:分一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先单独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全班进行交流(3)学生汇报,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队形如何排列进行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本课的例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新知:1.解决:可以怎样排队2.学生列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2 x 6 = 12 3 x 4 = 12 1 x 12 = 12 (1)说明含义,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需进一步使学生明确,2是12的

13、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关于倍数和因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并通过一定的例证进一步说明。(2)看其余两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关系。(3)练习:说一说。第90页第一题先自己试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同桌之间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3.解决:你能找出24的因数吗?(1)小组合作探究(2)小组汇报。先说一说24的因数,再说出找出24的因数的方法。(24)x (1)=24 24和1是24的因数(3)x (8)=24 3和8也是24的因数24(1)=(24) 24和1是24的因数(3)总结24的因数有:_4.解决:4的倍数有哪些?(

14、1)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找因数的方法找出4的倍数。(2)小组汇报。先说一说4的倍数,再说说找出4的倍数的方法。预设:4x1=(4) (4)4=14x2=(8) (8)4=24x3=(12) (12)4=34的倍数有:4、8、12、165.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说明研究倍数和因数的范围。教师根据课堂生成,相机给出“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一般不考虑0”这个规定。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探究新知让学生多说,多练,才能使知识掌握更牢固,学生也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三)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

15、生独立理解题意后,现自己找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小组内交流自己找的方法。全班交流时让学生在比较后得出用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快捷。同时使学生领悟到:这个数是谁的倍数,那么谁同时也是这个数的因数。 2.试一试:你能找出7的倍数吗?学生体会到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同桌练习:你说我写。在学生弄懂题目意思后,再开展活动。活动后让中后生进行全班交流。 3.自主练习第五题:分别找出4和5的倍数。 (1)自己找,比比谁找得快。 (2)组织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好,比比谁找的对。 4.独立联系:写出100以内全部6的倍数。 交流时,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进一步明确方法。 5.讨论:根

16、据除法算式如何人说倍数和因数。例如153=5 6.了解完全数。 学生阅读教材91页“你知道吗”,教师作必要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练习,学生能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老师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达标反馈 1.根据算式254=100,( )是( )的因数,( )也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也是( )的倍数。 2.判断: 15的倍数有15、30、45。 ( ) 3.找一找. 60 18 680 3 6 12 9 24 6 36 12的倍数: 12的因数: 4.写出24、36的因数。答案: 1. 25 100 4 100 100 25 100 4

17、2. 3.12的倍数: 60 12 24 36 12的因数: 3 6 12 9 6 4.24的因数:1 2 3 4 6 8 12 24 36的因数:1 2 3 4 6 9 12 18 36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总结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加深对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的印象,能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为新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布置作业1.写出100以内所有9的倍数( )。2.42的因数有()个 A.6 B. 7 C. 83.已知42=67,6和7都是42的() A.素因数 B.合数 C.因数 D.倍数 4.()是

18、任何自然数的因数 A.0 B.1 C.2 5.找出30的所有的因数(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2)一对一对地写:6.18的全部因数: 7. 17的倍数:8.用边长8分米的小正方形铺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最短是多少分米?答案:1.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90 99 2.C 3.C 4.B 5.(1)1 2 3 5 6 10 15 30 (2)1 30 2 15 3 10 5 6 6.18的全部因数:1 2 3 6 9 18 7.17的倍数:17 34 51 68 85 8. 最少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边长的2倍,即 82=

19、16(分米) 答:正方形的边长最短是16分米。n 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24)x (1)=24 24和1是24的因数(3)x (8)=24 3和8也是24的因数24(1)=(24) 24和1是24的因数n 教学反思 倍数和因数这一节课利用团体操表演中“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让学生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让学生体会了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 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