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622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五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

2、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国学片段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

3、,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冠称元服,衣曰身章。曰弁曰冔曰冕,皆冠之号;曰履曰舄曰屣,悉鞋之名。 上公命服有九锡,士人初冠有三加。簪缨缙绅,仕宦之称;章甫缝掖,儒者之服。布衣即白丁之谓,青衿乃生员之称。我是小助手冠称元服:冠为帽子,戴在头上,头为元首,所以冠就为元服。身章:身体的象征和标志。左传闽公二年:“衣,身之章也。”弁:古时的一种官帽,通常配礼服用。赤黑色布做的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后泛指帽子。冔x:殷代的冠名。冕: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4、。履:本义为行走,后用来指鞋子。舃:古时最尊贵的鞋,多为帝王大臣穿。屣:一般的鞋子。上公:周代官爵分为九个等级,称九命,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的等级是八命,被加封为诸侯时,加一命,称为上公。九锡:君王赐的九种物品。三加:士人行冠礼先行戴缁布冠,再戴皮弁,最后戴爵弁,称为三加。簪: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缨:系在脖子上的帽带。缙绅:同“搢绅”。章甫缝掖:孔子穿戴过章甫冠和缝掖衣,因此用章甫缝掖来指代儒生。章甫,古代冠名。缝掖,一种衣服。我是小翻译冠是戴在头上的服饰,称为元服;衣是穿在身上的文采,称为身章。冕、弁都是帽子的名称;舃、履都是鞋子的名称。士人成年行冠礼,要换三次帽

5、子,称为三加。上公的命服有九等,皆君主所赐叫做九锡。 簪缨、缙绅都是仕宦享有的荣光。章甫、缝掖皆为读书人所穿的衣服。 布衣就是白丁、平民的称呼;青衿乃是生员、秀才的名称。考考你的智慧1.给下面的字分别注上读音并选择正确的解释。(1)弹冠( )相庆A.超出众人,居第一位 B.帽子(2)冠( )军A.超出众人,居第一位 B.帽子2.短文中表示是鞋子的词有几个?分别是什么?3.“布衣”和“青衿”分别指的是什么人?弘扬传统文化汉服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

6、,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与汉人一词类似,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

7、定,是神圣的。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二)国学片段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羹藜含糗,难语太牢之滋。御食曰珍馐,白米曰玉粒。 好酒曰青州从事,次酒曰平原督邮。 鲁酒、茅柴,皆为薄酒;龙团、雀舌,司是香茗。 待人礼衰,曰醴酒不设;款客甚薄,曰脱粟相留。我是小助手甘脆肥脓:指食物甜的、脆的、肥的、厚的。腐肠:腐烂肠胃。羹藜含糗:藜,蓬蒿。糗,米、麦等谷物。太牢:古代祭祀社稷时用的牛、羊、猪三牲称太牢。御食:皇帝食用的食品。珍馐:珍奇美味的食物。青州从事、平原督邮:晋代桓温手下有位主簿把好酒叫做青州从事,次酒

8、叫做平原督邮。因为青州有齐郡,齐与脐同音,好酒直下到脐下;平原有革县,革与膈同音,次酒只到膈下。鲁酒:春秋时,楚国大会诸侯,鲁国献的酒味道不浓。茅柴:指酒味道就像茅柴烧过一样。龙团、雀舌:古代茶叶的名称。醴酒:甜酒。脱粟:糙米。我是小翻译甘甜脆酥、浓醇肥美的食物,吃多了便是腐烂肠胃的毒药。对于那些终日以粗粮野菜充饥的人,很难描述牛、羊、猪这些佳肴的滋味。皇帝吃的食品叫珍馐,白米又称玉粒。 青州从事是好酒的别名,平原督邮是劣酒的代称。 鲁酒、茅柴都是味道不醇厚的酒;龙团、雀舌都是上等的香茗。待客的礼仪渐衰微,称为醴酒不设;款待客人十分菲薄以糙米留客。考考你的智慧1.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9、(1)薄酒( )A.味道淡 B.土地不肥沃 C.冷淡(2)薄田( )A.味道淡 B.土地不肥沃 C.冷淡2.“好酒”和“坏酒”的代名词分别是什么?3.有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曾经把“五花马,千金裘”换美酒喝。你怎么看待喝酒这件事情?弘扬传统文化割股充饥早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参考答案(一)1.(1)B (2)A 2.两个。 分别是履和屣。 3.“布衣” 指的是白丁、平民,“青衿”指的是生员、秀才。 (二)1.(1)A (2)B 2.“好酒”和“次酒”分别是曰青州从事和平原督邮。 3.示例:我觉得适当的饮酒对身体有好处而且还会加深感情,但是饮酒不宜过度,否则就会伤身。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