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说明.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632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说明.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说明1.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2. 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3.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感受周长1. 剪一剪。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2. 说一说。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2、。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二、 提供实例,认识周长1. 教学例题。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2. 练一练。(1) 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

3、别指什么。(2) 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题目。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三、 引导探究,测量周长1. 自主探究。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

4、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2. 反馈。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 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2) 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4) 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

5、的周长)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3. 小结。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4. 教学试一试。出示题目。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5. 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6. 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四、 拓展延伸,提升认识谈话:请同学们拿

6、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五、 课堂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如果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

7、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总说明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要练

8、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

9、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剪一剪、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

10、出了。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一元硬币的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发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本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欣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