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八、九、十单元练习.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674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八、九、十单元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八、九、十单元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八、九、十单元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八、九、十单元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八、九、十单元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八、九、十单元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八、九、十单元练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八、九、十单元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能对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以及认识分数这三个单元的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层次的认识,能解答各种不同除法题目。2、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喜爱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不同类型题目的特点,正确的解答.难点:对于类似题目,进行必要的比较,学会思考并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教学准备:练习题。教学内容:一、填空。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吗?(图略)2、(图略)左图是由( )个小正方体拼搭成的,从( )面看到的是(图略)。3、盒子里放了3个红球,7个白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 )球,也

2、可能是( )球,摸出( )球的可能性会大一些。4、给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任意抛300次,红色、黄色、蓝色朝上的次数都差不多。想一想,有( )个面涂了红色,( )个面涂了黄色,( )个面涂了蓝色。5、用2个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6、(图略)左图从( )面看和( )面看都是(图略)。从( )面看是(图略)。7、先在图中涂色表示下面的分数,再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图略)8、小红吃了一个蛋糕的2/8,表示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 )份,小红吃了其中的( )份。这块蛋糕还剩( )没吃。9、图略(1)从前面看是

3、图A的立体图有( )。(2)从侧面看是图D的立体图有( )。(3)立体图从前面看是( ),图从上面看是( ),从侧面看是( )。10、小明把一个月的天气情况画成了右面的条形图。(图略)(1)根据条形图,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2)在这个月中,( )天经常出现,( )天很少出现。二、选择。1、冬天,江苏( )下雪,哈尔滨( )下雪。不可能 偶尔 经常2、从放有4个红球和1个绿球的口袋中,随意摸出一个球来。正确的说法是( )。经常能摸出绿球来 可能摸出白球来经常能摸出红球来 摸到红球和绿球的可能性一样大3、在一个位置上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 )面。2个 3个 4个 5个4、抛一枚硬币,

4、落地以后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 )。正面大些 正面小些 差不多5、明明吃了一个苹果的1/2,兰兰吃了一个桃的1/2。明明个兰兰( )。明明吃的多一些 兰兰吃的多一些两人吃的同样多 不能确定谁吃得多6、一块饼,爸爸吃了它的1/2,妈妈吃了它的1/2,这块饼( )。还剩1/2 吃了1/2 已经被吃完了三、画一画。(略)四、解决问题。1、牛的体重是430千克,大象的体重比牛的6倍少124千克。大象的体重有多少千克?2、小玲一家分吃一个蛋糕。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1/8,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3/8,小玲吃了这个蛋糕的3/8。这个蛋糕还剩几分之几?3、一块实验田,它的2/4种了小麦,1/4种了玉

5、米,其余的准备种棉花。(1)种小麦和玉米一共用了这块实验田的几分之几?(2)种棉花要用这块实验田的几分之几?4、有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如图所示。(图略)(1)在这个长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2)画出的这个正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3)剩下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5、今年奶奶的年龄是小芳的5倍,奶奶比小芳大60岁。你知道奶奶个小芳今年各是多少岁吗?课前思考:本节课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使学生能对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以及认识分数这三个单元的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层次的认识,能解答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喜爱数学,

6、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后反思:本次练习主要是通过三个单元的知识阶段性的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从整张练习卷来说,难度不是很大,主要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意,从整体上寻找学生的不足之处,并采取响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练习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特别是正面的选择题和画图题学生错的较多,还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题。而个别学生漏看、漏做、审题不清的现象还是存在着,没能按我的要求对每一个练习进行习惯性的打草稿、画草图,只是凭空的去思考,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稍显不足。在今后的练习中应再加大督促学生图图画画的力度。课后反思: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

7、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通过对第七、八、九、十单元的练

8、习来看,发现学生对于观察物体这一章掌握的不够好,主要是学生审题不清,缺乏空间观念,如:第2、9题及第三大题。对于其它三章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可以,部分学生还是不够细心,像解决问题的第1题,对于减法的计算,学生都会算错,没有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对于细小的问题不够重视。对于灵活的题目,学生考虑的不够周到,不喜欢读题,如:选择题的第5题。纵观整张试卷,难度不大,只要认真细心读好每一题,该画草图的画一画,该列式计算的在草稿本上算一算,很容易解决,在平时还要多练习,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

9、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课后反思:“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10、“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本次练习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对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和认识分数进行整理与练习,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这三单元的内容。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能够体会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数量相同可能性相等的原则,也能够根据观察知道物体的各个面,但是对于分数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比如选择题第5题明明吃了一个苹果的1/2,兰兰吃了一个桃的1/2。明明和兰兰( )。在比较时,大部分学生只考虑明明和兰兰都吃了1/2,所以他们认为明明和兰兰吃的一样多,学生考虑不到不是同一个物体是无法比较的,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分数的理解还是粗浅的。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