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后反思.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27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后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后反思今天的计算教学,其实不难。看过孩子们的预习作业,就能得知他们可以掌握,并且正确率挺高。反而,在解决例题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时,孩子们遇到了阻碍。例题创设的是计算学校体育馆看台座位的这样一个情境。在交流时,我感觉孩子们的看图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他们看不明白图中的1排1号和6排17 号是最关键的词语,忽视了这个重要条件再来解决问题,显然是无处下手了。另外有一些孩子根本就无法正确地理解一排为什么会有17个座位。于是,我想了办法,请了一组孩子站前面排成一排,给他们编了号:1、2、316,然后让大家观察:这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人。他们都能大声喊出来:16个。接着,

2、我留下10个孩子,问大家:排头是1号,排尾是10号,总共几个人?大家也能迅速喊出:10个。最后,我们进行了总结。理清了这样的关系,再来研究挂图上的座位图,孩子们显然感觉容易了许多,他们绝不会再犹豫着每排是16个座位呢还是17个座位。另外,图中的隐含条件6排,也是需要孩子们细心观察所得的。说到底,还是数量之间的关系问题,少了排数根本是无法解决书上提出的这个问题的,只有当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意识,他们才会主动地去寻找所需要的条件。我想,在现在的计算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真的很重要。计算前,我们首先得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计算才能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

3、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

4、重于传播知识。至于今天的新知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涉及到的计算问题,错误很少,孩子们感觉很简单,都能按照要求进行有序地计算。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在教学时,我们要从收集信息、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使孩子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发现和提出问题、最后再解决问题的完整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此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各种能力。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