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探求救国之路_鲁人版.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39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探求救国之路_鲁人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探求救国之路_鲁人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探求救国之路_鲁人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探求救国之路_鲁人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探求救国之路_鲁人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3、探求救国之路第一课时: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

2、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教学目标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事件。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

3、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材料,通过学生的口述、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历史意义和原因。通过社会各派对变法的态度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朝末年,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换取列强的支持。中国人民遭受了

4、深重灾难,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许多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行动起来,开始了探索救苦难中国之路。(二)解读探究1、看课本21页,回答下列问题:投影展示:(1)、变“法”是怎么一回事?(2)、为什么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3)、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人要求变法?(4)、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5)、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让学生看书讨论,总结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浅显看法(不要过于复杂)2、然后复习前面学过的:1840年后我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投影展示:(1)、南京条约时间?签订国家?内容?(2)、马关条约时间?签订国家?内容?(3)、还有那些不平等条约?有哪些规定?让学生回忆看书讨论这些问题出示投影:

5、南京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内容再出示清总结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示八国联军划分中国“势力范围”时局图4、老师提出问题:清政府是一个咋样的政府?出示投影:(1)、收敛钱财、醉生梦死、花天酒地。(2)、腐败无能。(3)、退让、妥协、求和、投降。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会怎样去做?积极行动、救国救难中华民族于危险境地。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行动起来,“探索救国之路”。5、国家正是在这样的危难时刻,已经到了亡国的边沿,血多仁人志士团结起来,要求国家实行变革。6、出示投影:戊戌政变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1300多名仁人志士上书光绪皇帝,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为戊戌变法同学

6、们讨论一下下列问题:(1)、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2)、这些读书的知识分子在想些什么(惨败的现实和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他们产生了激进的求变心态)?他们又是怎样认为的(变法图强、易如反掌)?(3)、变法成功了吗(失败告终)?7、戊戌变法带给我们的思考:(1)、以慈禧太后和荣禄为首的顽固派极力反对; ( 2)、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宣布“亲政”; (3)、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 (4)、梁启超、康有为外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君子”惨遭杀害。 ( 5)、变法失败了。教师概述:由于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利益,因而变法的贯彻受到阻挠。189

7、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废除了变法法令,这次变法历时103天,故历史上称为“百日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第一,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敢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又不敢发动群众,只幻想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来实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其结果是行不通的。第二,维新派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用维新变法的办法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但是在变法过程中,一些爱国志士为了挽救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作出了牺牲,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三)应用迁移,课后巩固提高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我

8、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材料二:谭嗣同的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材料一中“去”和“留”各指的是哪些人?材料二中“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我们要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四)总结反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维新派为变法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促使了光绪帝推行变法。戊戌变法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技的传播,在思想上起了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方案不符合中国国情,维新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