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法口诀(一)的单元评价.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67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法口诀(一)的单元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法口诀(一)的单元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法口诀(一)的单元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法口诀(一)的单元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法口诀(一)的单元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法口诀(一)的单元评价.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法口诀(一)的单元评价教学目标:(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读法和所表示的意义(二)对26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掌握用乘法口诀求积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乘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的整理与熟记难点:填写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中的未知项评价过程:一、填空(略)二、直接写出得数(略)三、你知道青蛙是由哪只蝌蚪变成的吗?用线连一连(略)四、解决问题(略)评价分析:学生能根据乘法口诀迅速、正确的进行计算。能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能给出一系列数字进行编写乘法算式。但少数小朋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乘法

2、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搞混了。所以平时要一定要让概念理解清楚。评价分析:本单元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记忆1-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解决乘法算式和数学实际问题。在练习中,主要有以下一些亮点和不足:亮点:1、学生能根据乘法口诀较快、较正确的进行乘法计算。2、能根据题目意思正确解决多数实际问题。3、能看图正确列出算式并解答。不足:1、个别学生在计算时不够用心,特别是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2、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出现变换的题目类型,就不能很快反应过来。3、学生检查的耐心比较缺乏,认为简单的题目和问题不需要检查。措施:1、继续加强对乘法口诀的运用。2、个别学生加强与家长的联系。3、对学生完成后的检查工作加强要求

3、和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分析:亮点:对一些乘法算式能够运用乘法口诀快速、正确地写出得数。对于一些看图列式地题目,学生能够分析出几个几并能列式解答。不足:1、对于上学期的进位加、退位减口算方法,有些学生忘记方法出现计算错误。2、对于连线的题目有些学生不够细心出现漏连的现象,也没有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3、对于已经做了多少,还要做多少,求一共要做多少的题型,学生不能正确分析之间的数量关系,错误较高。措施:加强个别指导。总体优秀率超过90%,合格率达100%.1、学生已经能较熟练地掌握1-6的乘法口诀,能根据口诀来计算乘法,能根据口诀写出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2、能根据情景图写出加法及乘法

4、算式。3、能利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几点不足:1、个别孩子在计算中还存在粗心。2、个别孩子看图写乘加和乘减算式还存在一些困难,即对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还不够明确。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加法问题反而不能正确应对,不能够细心地看图、读题,急于用乘法计算造成错误。思维存在一些定势。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

5、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措施:宋

6、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在今后的教学能要加强对每个孩子的指导,确保每一位孩子真正地参与数学活动,真正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