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1-4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教学建议.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758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1-4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教学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1-4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教学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1-4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教学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1-4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教学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1-4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教学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1-4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教学建议.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1-4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

2、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2教学例3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例题的场景图,说说1个跷跷板坐几人2个跷跷板坐几人。再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1个跷跷板坐2人可以用1个2表示,列出乘法算式是l22。如果学生列出的算式是212也是可以的。教材中只出l22的算式,是为了让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相一致,便于学生对照算式理解口诀的含义,体会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接着,可以告诉学生:为了便于记忆乘法算式的得数,我们可以把这道乘法算式编成一句乘法口诀一二得二。编出口诀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一二得二表示什

3、么意思?然后根据2个跷跷板坐4人,引出2个2相加,列出乘法算式,并联系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同时让学生说说二二得四表示的意思。最后,出示算式2l,让学生想一想21这道算式,能不能用口诀来计算,用哪一句口诀来计算,并告诉学生计算12和21这两道算式的得数,都可以用一二得二这句口诀。 例4教学3的乘法口诀,可以仿照例3的教学过程进行。编出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句口诀后,要及时指导学生完成想一想中的两道题,并说明各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已经编出的五句乘法口诀,说一说用哪些口诀可以算出两道乘法算式的得数,用哪些口诀只能算出一道乘法算式的得数。 例5教学4的乘法口诀,也可以仿照前面的过

4、程进行。但由于要解答的问题比较多,计算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场景图中提供的信息,分别说一说1节、2节、3节、4节车厢里的人数。当学生不能很快说出得数时,启发他们画一张表格算一算,同时出示表格,带着学生4个4个地数一数,并把表格填写完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从1个42个4相加到4个4相加,逐一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编出4的乘法口诀。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哪几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乘法算式的得数,并指导学生完成想一想中的3道题,说一说各用了哪句口诀。 教学试一试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一二得二一三得三和一四得四的口诀,通过类推,得出11等于l,并编出一一得一这句口诀。这

5、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3教学14的乘法口诀后,要引导学生看着教科书,对照书中的情境图说一说每句口诀所表示的意思,以加深对乘法含义和乘法口诀的理解。同时,要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口诀进行系统整理,可以按照教科书第39页乘法口诀表的形式,把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二得四写在

6、一张大的纸上,贴在教室的墙上,以后随教随填,最后形成一张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平时可以把口诀中的一部分盖住,用它来进行练习,也可以让学生看着口诀表记忆口诀。背口诀时,可以横着背,竖着背,也可以拐弯背。“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7、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4想想做做第1题可以让学生按要求摆小棒,并根据摆出的小棒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想一想用哪句口诀算出得数,同时完成教科书上的填空。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怎样列乘法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个花片,并列出24和42的算式,再让学生分别算出两道算式的得数,说一说都是用的哪句乘法口诀。第3题可以以对口令、开火车等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练习。练习可以在同

8、桌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第4题要引导学生用看算式想口诀填得数的方法完成练习。同时要通过示范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例如,在计算32时,应从比较小的乘数想起,想二三得几,而不应从左到右地想三二得几。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并用三句话完整地复述题目,想一想,求一共有多少盒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积,再独立完成解答。需要说明的是,算出得数后还应提醒学生在计算结果后面写上单位,并用括号括起来。因为这里题目中明确地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解题时,要按规范的格式进行书写。而像前面练习四第7题只是用括线等形式表示了问题,列出算式并填出得数后,不必要求写出单位。在今后的教学中,题目中明确提出问题的都可以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处理。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