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北京的春节(4)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8479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北京的春节(4)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北京的春节(4)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北京的春节(4)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北京的春节(4)_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北京的春节(4)_人教新课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6、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课件及Flash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同学们,对于刚刚过去的春节,我们或许还有一些印象,能谈一谈你们印象中的春节吗?(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

2、放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看一下北京的春节有哪些独特的民风民俗。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己搜集并整理作者常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

3、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3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4思考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顺序的?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

4、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

5、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记叙顺序(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记叙顺序)。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

6、这样热闹、开心,。反复读一下课文,能体会出北京的春节和我们当地的春节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1)吃的:A、腊八节泡腊八蒜,体会年的美味.(色如翡翠,色味双美) 学生介绍:当地没有这个习俗,只是在蒜快要成熟时有泡甜蒜的传统,时间不同,做法不同. B、买杂拌儿,体会年的丰富。(零七八碎)学生介绍:现在买各种糕点的多。(借机引导学生体会新社会幸福优越的生活)C、腊月二十三吃麦牙糖与江米糖,体会年的甜味(又甜又黏) 学生介绍:当地吃各种各样的糖块,没有上面的两种,但同样甜味十足。(2)玩的A、玩空竹,引导学生休会年的开心 B、逛庙会, 重点分析庙会上有哪些新奇的光景,从而引导

7、学生体会年的热闹。 (3)总结:除此之处,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很多和我们当地春节相同的习俗。不管是相同的还是不相同的,都贯穿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从中体现出了最丰富的传统文化。四、品读体味,感受写法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1、 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体会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灯的? 灯的地方多:处处,整条大街,有名的老铺子。灯的用材多:玻璃的、牛角的,还有纱灯、纸灯。灯的形状多:“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灯的种类多:走马灯、宫灯、纸灯

8、、纱灯等小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灯的特色:具体,形象,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描写。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会有什么感受?(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老北京真是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啊!)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的描写元宵节的灯呢?小提示:能不能结合这一部分开头和结尾来考虑一下呢?引导学生理解: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4、小结: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五、拓展总结,布置作业1拓展阅读:年的来历(见Flash)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习俗,最好写成一篇难忘的春节小短文。六、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热闹喜庆团圆祥和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