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848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修订本)第525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会正确地读、写两个数的比,会求比值。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比电脑出示三幅长方形的画(标出每一幅的长和宽)。谈话:这里有三幅不同形状的画,你们觉得哪幅画的形状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学生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三幅画画的都是美丽的海

2、滨,为什么同学们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第一幅和第三幅画要么太长,要么太窄,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这三幅画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你知道可以怎样来表示每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宽是长的1/2)提问: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的关系?过渡:是的,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每一幅画长和宽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二、自主活动,认识比1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1)讲解:像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也可以表示为:长和宽的比是2比1,记作21,是比号。宽是长的1/2也可以表示为:宽和长的比是12。你能说一说怎样用比表示第二幅画、第三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学生分别用比表示

3、另外两幅画的长和宽的关系。(2)出示一瓶牌洗洁液,用实物投影放大洗洁液的使用说明。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指说明中14的图,提问:这里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是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4,就是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的意思,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再问:那么水和洗洁液的比是几比几?表示什么意思?师生共同讨论18和11的含义。2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的相除关系。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比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看一幅图(出示图:一堆梨,下面标有2千克,共3元;一堆苹果,下面标有3

4、千克,共6元)。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你知道梨的单价是多少元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价=总价数量。讲解:像这样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梨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32,表示总价除以数量。提问:你能用比来表示苹果的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吗?这里的6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总价除以数量)3理解比的意义。谈话:根据上面的例子,你能说一说什么叫两个数的比吗?小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4自学课本。提问:关于比,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第53页,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反馈:通过自学,你又了解了哪些知识?师生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1)比由哪几部分组

5、成,分别叫什么?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2)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的比值?(3)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4)比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小结:(略)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完成练一练第1、2题。学生完成填空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比所表示的意思。2完成练一练第3题。学生改写后,再读一读,并分别指出每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3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出示: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写出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学生练习后,组织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不能写成1173。4糖水的甜度。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和水质量的比,第一杯是120,第二杯是125。提问:你知道哪杯水甜吗?为

6、什么?出示:第三杯中糖4克,水100克。谈话: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提问: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20,你能说出第一杯中糖和糖水质量的比吗?四、课堂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课外延伸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

7、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出示课始的三幅画,谈话:还记得我们一开始出示的三幅画吗?为什么大家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你能算出这幅画长和宽的比值吗?(学生算出长和宽的比值大约是0618)其实呀,这里面还藏着许多奥秘呢,同学们想了解吗?“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

8、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课件播放短片,介绍黄金比。谈话: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黄金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长方形纸的长和宽的比,等等。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课后再去研究。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