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9课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882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9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9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9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9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9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9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9课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9课时)分数乘法(第9课时)教学内容:第53-54页整理与练习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2、培养学生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3、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 探索与实践谈话: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今天我们主要研究发现分数中存在的规律,比一比,看谁的观察能力强,能发现题目中隐藏着的规律。1、出示第53页上的第10题的第一小题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按规律继续往下填写下去吗?引导学生发现:后一个数的2倍是前一个数,或者前个数乘1/2就等于后一个数,并用这个规律继续填写。2、出示第53页上的第10题的第二小题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看其中隐

2、藏着的规律,如果学生实在看不出,可提示:2/3乘什么数等于1?1乘什么数等于3/2?3/2乘什么数等于9/4?从而使学生发现规律。3、出示第11题(1)学生读题理解操作要求(2)按操作要求完成任务(3)根据操作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4)组织交流4、出示思考题(1)让学生先计算再填空。(2)组织学生观察算式,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3)组织交流。(4)创造模仿:你也能写几组这样的算式吗?(5)交流。二、 巩固练习(一)填空1、20以内的素数中,( )的倒数最小。2、如果a1/3=b1/4=c1/5=d1/6,那么a、b、c、d四个数中,( )最大,( )最小。3、根据条件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3、。(1) 运进番茄的质量比萝卜的质量少1/10。( )1/10=( )(2) 白兔只数的9/14和灰兔的只数一样多。( )9/14= ( )4、3/8+3/8+3/8+3/8+3/8+3/8+3/8=( )100个5、如果a1 ,那么a6/7( )a+6/7(填)(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的倒数是( )1/6 1/9 6/12、自然数a乘1/2(a不等于0),结果是( )1/2a a/2 2/a3、8米长的电线用去了 ,用去了( )米。(三)解决实际问题。1、 (1)一袋食盐有 千克,一个星期后还剩 千克,用去了几分之几?(2)一袋食盐 千克,一个星期后还剩下 。还剩下多少千克

4、?2、 学校图书室新购置图书800册,其中故事书占 ,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 。科技书有多少本?3、 一幅长方形画,长 米,宽是长的 ,这幅画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三、 组织自我评价与反思1、先对照要求自我评价2、每个同学说说同桌在数学学习上的最大优点课后反思:今天练习中,学生对数学书上两道探索规律的习题有些困难,学生对分数的数值没有整数那样的数感,只有部分学生完全是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发现的,很多同学是在老师的提醒下才发现规律的。在这两天的自习课上,还完成了孙老师补充的练习题,其中有不少拓展题,我发现这学期开学以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都比以前要高,不知是否是因为进入了毕业年级,整体感觉孩子们

5、很乖,很懂事,在作业上除了一人还需我提醒督促,其他孩子非常自觉,学生很有兴致地做着拓展性习题,做对的学生很兴奋。我想,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这样的学习兴趣持续时间最长久的。课前思考:探索与实践设计了两项活动。第10题要求学生找规律,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应用分数乘法计算,而且要经历分析、比较、猜想、验证的思考过程, 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 战性。第11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高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与反思主要引导学生从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这两方面,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课前思考:今天,我认真看了高教导设计的单元复习课,然后结合自己所教两个

6、班的实际情况,我想先组织学生完成高教导补充的一些较基本的题目的练习,然后再组织学生重点研究第10、11题和思考题,其中第10题和思考题这两题有一定难度,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思考,积极探索。教材上提供的评价与反思要组织学生认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寻找自身优点和不足之处,特别是在这一单元中学习有退步的学生。课后反思:因为调课,所以今天这两个班都要上两节数学课,正好进行单元复习。按照课前设计,本课时主要进行了评价与反思及提高练习。正如课前预计的那样,第10题的找规律把很多学生都给难倒了,虽然少数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发现了规律,但表达时又说不清楚,最后只能由我来揭示其中的规律。我想学生们还是喜欢这类题

7、目的,所以以后可适当增加这方面的练习,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样,教材提供的思考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学生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写出了几组这样符合规律的算式,但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归纳总结这个规律,还真是为难他们了。看来,用语言表达自己思维的训练也要加强。课后反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

8、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

9、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从本节课来看,我觉得学生们真正动 了起来,思维活 了起来。通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所有问题都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说说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认识也进一步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了。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今天的课中,我看到了

10、孩子们思维的发展,看到了孩子们思维的独特性和学法的多样性。我觉得每个孩子在数学面前都是自信的,他们已经认识到数学是精彩的,课堂因为他们的表现而更加精彩。“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