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脊髓》-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90145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脊髓》-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年《脊髓》-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年《脊髓》-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年《脊髓》-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年《脊髓》-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脊髓》-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脊髓》-文档资料.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位置,椎管内 上端 下端 成 人 -平对L1下缘 新生儿 -平对L3下缘,一、脊髓的位置与外形,有两个膨大,颈膨大cervical enlar- gment -位于C5-T1节段 -相当于发出臂丛(分布 于上肢)的部位 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ment -位于L2-S3节段 -相当于发出腰骶丛(分 布于下肢)的部位,(二)脊髓的外形,脊髓圆锥 Conus medullaris 终 丝 Filum terminale -是从脊髓圆锥向下延续的一条细丝,末端附着于尾骨背面 -由软脊膜构成,不含神经组织;在S2以下有硬脊膜包裹,脊髓下端2个结构,前正中裂(1条) anter

2、ior median fissure 后正中沟(1条) posterior median sulcus 前外侧沟(1对) anterolateral sulcus -有脊神经前根的根丝附着 后外侧沟(1对) posteriolateral sulcus -有脊神经后根的根丝附着,脊髓表面有6条沟、裂,定义 -每1对脊神经根丝附着的一段脊髓称为1个脊髓节段 脊髓节段的划分 C8颈 T12胸 L5腰 S5骶 Co1尾,脊髓有31个节段,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组成:腰、骶、尾神经的前、后根在出相应的椎间孔之前,有一长段在椎管内垂直下降,这些神经根围绕终丝组成马尾 临床意义腰椎穿刺(部位:L3、4

3、或L4、5间),马尾Cauda equina,1.中央管Central canal 位于脊髓中央,纵贯其全长 内含脑脊液;向上通第四脑室,二、脊髓的内部结构,概述,位置、形态:中央管周围,呈“H”形 分部:分为前、后角anterior & posterior horns及中间带 intermediat zone;在T1-L3节段有侧角lateral horn 灰质前、后连合指中央 管前、后的灰质,2.灰质Gray matter,位置 分部 前索 后索 外侧索 白质前连合,位于后角基底部与外侧索之间的区域 灰质与白质交错排列,3. 白质 White matter,4.网状结构 Reticular

4、 formation,1. 前角 Anteror horn,内侧群(前角内侧核) -纵贯全长,支配躯干肌 外侧群(前角外侧核) -仅见于两个膨大,支配 四肢肌,神经元按位置分两群,(一)灰质,运动神经元 -胞体大 -分布于梭外肌纤维 -支配其随意运动 运动神经元 -胞体小 -分布于梭内肌纤维 -调节肌张力,神经元按大小分两类,神经元类型 -主要为感觉神经元 神经元分群 后角边缘核 -位于尖部 胶状质 -位于边缘核腹侧 后角固有核 -位于胶状质腹侧 胸核(背核) -位于后角基底部内侧,见于C8L3节段,2. 后角 Posterior horn,主要有以下3群核团 中间内侧核 纵贯全长(与内脏感觉

5、有关) 中间外侧核 见于T1L3节段侧角内 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 体所在(即交感神经的低级 中枢) 骶副交感核 位于S2-4节段中间带外侧份 为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即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3. 中间带,4. 灰质的板层构筑,(二)白质,1.上行纤维束,(1)薄束与楔束 fasciculus gracilis & fasciculus cuneatus,位置,薄束 -T4以上位于后索 内侧部 -T5以下占据后索 楔束 -位于后索外侧部 -只见于T4以上,起止,脊神经节细胞,T5以下的中枢突组成薄束 T4以上的中枢突组成楔束,功能,-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纤维定位,从

6、外侧至内侧分别是C、T、L、S的纤维,损伤表现,损伤一侧脊髓后索同侧损伤平面以下本体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闭目难立征 -不能辨别物体纹理粗 细、两点距离等,位置 脊髓丘脑侧束 latral spinothalamic tract -外侧索内 脊髓丘脑前束 anterior spinothalamus tract -前索内,(2)脊髓丘脑束,-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觉(脊髓丘脑侧束)和粗触觉与压觉(脊髓丘脑前束),功能,脊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皮肤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入脊髓 -传导痛温觉的细纤维经 后根外侧部入脊髓 -传导粗触觉与压觉的粗纤 维经后根内侧部入脊髓 上述纤维止于、

7、层,发出纤维上升12个节段,越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内,形成脊髓丘脑侧束与前束上行止于背侧丘脑, 起止,纤维定位,-从外侧至内侧分别是 S、L、T、C的纤维,损伤表现,损伤一侧脊髓丘脑束,导致 损伤平面对侧12个节段以下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 触觉无明显异常(因精细触觉在后索薄、楔束内传导),(3)脊髓小脑束,脊髓小脑后束 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脊髓小脑前束 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此2束主要将躯干下部、下肢的非意识性的本体感觉传至小脑,起自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及邻近皮质,下行至延髓下部 大部分纤维交叉至

8、对侧,称皮质脊髓侧束,在脊髓外侧索内下降,纵贯脊髓全长。 沿途分支直接或间接止于前角运动细胞 小部分纤维不交叉,称皮质脊髓前束,在脊髓前索内下降(不超过胸髓),沿途分支止于双侧的前角运动细胞。,2、下行纤维束,(1)皮质脊髓束* corticospinal tract,起止,功能: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四肢肌:只接受对侧皮质脊髓束支配 躯干肌:接受双侧皮质脊髓束支配,损伤,损伤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平面以下同侧侧肢体硬瘫(详后)。,(2)其它下行传导束 红核脊髓束 rubrospinal tract 前庭脊髓束 vestibulospinal tract 网状脊髓束 reticulospinal tract 顶盖脊髓束 tectospinal tract 内侧纵束 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三、脊髓的功能(了解),复习思考题 1.简述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2.脊髓灰质有哪些主要的核团? 3.脊髓内有哪些重要的上、下行传导束? 其功能如何?,The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