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功用与比较新闻材料的差异新人教版2017.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906568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功用与比较新闻材料的差异新人教版20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功用与比较新闻材料的差异新人教版20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功用与比较新闻材料的差异新人教版20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功用与比较新闻材料的差异新人教版20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功用与比较新闻材料的差异新人教版2017.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功用)与比较新闻材料的差异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互联网反腐热情如何纳入法律程序之中范传贵针对网帖爆料的广东深圳龙岗街道办南联社区干部周伟思“坐拥20亿资产”一事,11月27日,龙岗区监察局牵头区相关部门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就此事展开调查,并暂停了周伟思的职务。在“坐拥20亿资产”的网帖被广泛关注后,当事人周伟思向媒体大吐苦水,自称遭人污蔑。他表示自己早已知道发帖人是谁,因为之前的一次拆迁工作,一些人和开发商发生了矛盾,转而针对他发起网络攻击。而对于自己名下的大量房产,他表示自己在到社区工作前,是开发公司做生意的,房子大部分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

2、建的。对于周伟思的辩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不能完全否认其可能性。“网络反腐要是没有利用好,很可能就会沦为打击报复、党同伐异的工具,这样的事情已经在很多地方发生过;也有人认为,互联网反腐倡廉具有广场效应,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中国的腐败现象。”“而出路就在于将其内化为一种体制内的反腐制度。”乔新生说,“互联网在反腐败的过程中充其量只能扮演线索提供者的角色,而无法从根本上打击腐败分子。正确的做法是,把互联网络使用者高涨的反腐败热情纳入法律程序之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向反腐败机构反映问题,然后通过正式立案调查程序,发现并且解决问题。”他向记者举了香港廉政公署的例子:“香港几乎没有网络反

3、腐这个概念,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市民更多地能够通过正常举报程序来反映问题,如果反映了24小时内没收到回复,可以投诉;另外,如果在网上发表的信息稍有不实,市民将受到法律的追究。”乔新生说:“只有把互联网反腐的热情逐渐地纳入到法律程序之中,才可以确保我国反腐倡廉有序推行。”“反腐倡廉走向制度化、法制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包括网络反腐,我们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和进步。”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将“网络反腐”纳入制度程序,才能进一步地去完善相关法律,对它进行规范。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也曾对此发表过看法,他认为针对网络举报,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建立相关的机制:“什么

4、样的问题,给出什么样的机制来组织调查研究,应该把它制度化;如果是诬陷,他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两方面都给予规范,既保护监督人的权益,也对监督人本身发帖行为进行规范。”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纪检监察领域已经建立起了一些针对互联网举报的反应机制。比如在处理雷政富案件中,重庆市纪检监察部门之所以能够快速反应,是因为近些年来中纪委要求全国各地的纪检监察机关建立专门的互联网络信息搜集反馈系统,正是这套系统让重庆市纪委搜集到网络信息后,可以迅速启动有关反腐败的预警机制,并且将调查和处理的结果公之于众。“但仍有需要完善之处。”乔新生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将现有的举报系统与互联网的举报模式相结合,“一方面进一步将互

5、联网举报纳入制度体系,另一方面,现有的举报系统也应借鉴网络反腐经验,充分重视举报信息的特殊性,为当事人匿名举报建立更加快捷的通道和反应机制。”(选自法制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针对“坐拥20亿资产”的网帖爆料,周伟思认为是因为拆迁工作引发矛盾而遭到开发商的打击报复,是开发商对他进行了网络攻击。B我国目前在网络反腐方面的最大弊端是:对于举报不实或诬陷的现象,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追责措施。C汪玉凯认为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建立相关的网络举报机制,对于被举报人和举报人的情况都要规范,既保护监督人的权益,也对监督人本身发帖行为进行规范。D虽然我国的网络反腐存在一些弊

6、端,但近年来网络反腐也建立了一些有效机制,并为纪检监察机关反腐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解析:选BB项,“最大弊端”表述夸大其词,这只是我国目前在网络反腐方面的弊端之一。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乔新生认为,不能否认周伟思的辩解,要利用好“网络反腐”这一途径,避免将其沦为打击报复、党同伐异的工具。B乔新生认为“网络反腐”只能提供线索,无法从根本上打击腐败分子,应该将其内化为一种体制内的反腐制度。C反腐需要一定的法律程序,即反腐机构首先要正式立案,调动“网络反腐”热情,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反映发现的问题,并去解决。D本文并未否定“网络反腐”,而是要将其纳入制度体系,也希望现

7、有举报系统借鉴“网络反腐”经验,建立更快捷的反应机制。E乔新生向记者举香港廉政公署的例子,意在说明香港不允许“网络反腐”,否则追责;必须通过正常举报程序来反映问题。解析:选BDA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不能完全否认”;C项,混淆时态,应该是调动网络反腐热情,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向反腐机构反映问题,然后反腐机构进入正式立案调查程序,由反腐机构进行处理,发现并且解决问题;E项,“意在说明香港不允许网络反腐,否则追责”错误,原文举香港廉政公署的例子,意在说明“只有把互联网反腐的热情逐渐地纳入到法律程序之中,才可以确保我国反腐倡廉有序推行”。3.你认为当前在我国提倡合理利用网络反腐,有哪些积极意义?答:

8、答案:网络反腐具有快捷性和直接性的特点,有利于政府快速及时地发现腐败现象,并对其进行有效打击。网络反腐,可以调动和保护广大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加强政府对腐败现象的监察力度。网络反腐,有利于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了解到真实民意,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二、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46题。材料一: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去年从西北一所知名大学毕业的王航,现在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某乡镇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在学校一些中老年教师眼中,

9、年轻、有活力的王航是见多识广的,在大城市接触到的新鲜教学方式也是较多的。然而,当这位年轻的教师被问及是否接触过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时,他摇着头表示,“只是听说过”。“对学校老师来说,互联网的最大用处就是下载课件。”王航解释说,所谓的下载课件,就是去网上寻找相关科目的课件,下载后适当做一些修改,上课的时候拿来用。“这可能是互联网跟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地方了吧。”王航笑着说。记者从王航所在的学校了解到,该校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如果学校发现有学生携带手机,会当场没收,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回家反省,有些家长甚至会当着老师的面把孩子的手机摔碎。“所以,像微课、慕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我们来说,目前还仅仅停留

10、在听说过的层面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具体推行。”王航说,“我倒是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毕竟孩子们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不单是西北偏远学校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中东部地区基层的学校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即使具备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设施设备仅仅被当作摆设,没有真正利用起来。河北省邢台县某中学教师李琼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多个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用得久了开始出现质量问题,投影到白板上的字,讲台下的学生很难看清楚。“用于投影的白板,不得不用来写板书。”“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又不准学生带手机,电脑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学生

11、通过互联网接触外面世界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李琼认为,相对于大城市能随时接触到互联网的学生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的学生已经被甩开了一大截。“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教育差距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被拉得更大了。”李琼说,“不能让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在李琼看来,“互联网教育”真正推广到基层,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像慕课、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基层教育中推广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比如教学设备的问题、教师的观念问题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等。”(摘自 2015年5月4日中国教育报)材料二:“互联网”会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

12、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可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此时,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和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另外,社会

13、教育机构的灵活性正对学校教育机构发起强有力的冲击。育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也不再分工明确,而是逐渐组成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协同进步。从实质上看,“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摘自 2015年6月9日光明日报)材料三:传统的教育中

14、,教师面对面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会将德、智、体、美的育人工作融入其中,给孩子以美德、艺术等层面的熏陶感染。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中,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学习者,尤其是低龄学习者,他们还没有足够的道德判断能力,若在没有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熏陶下独自面对开放的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信息,如何保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外事问百度,内事也问百度”,如此一来,学习者几乎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任何他们需要的学习资源。然而,长此以往,凡事一“搜”了事,真的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加工和学习者本身的智力发展吗?长期运用各种互联

15、网设备辅助学习,网络游戏逐渐替代了日常的线下游戏,对学习者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不言而喻,如何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培养意志力?“足不出户遍知天下事”的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学习方便快捷,但是他们与学习伙伴日渐疏远,与大自然渐行渐远,真正用多种感官去接触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少,那么学习者的艺术教育何来灵感呢?互联网降低了人们学习的门槛,学习的广度大大增加,人们可以涉猎学习自己熟悉的、不熟悉的各领域知识。然而,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却严重碎片化,学习者会利用乘坐公交车、课间休息、睡前十分钟等等的零碎时间,学习了解一些零碎知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知识加工的坏习惯,对于唾手可得的大量碎片化知识

16、和信息一目十行而不加以思考;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会使得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难以建立,从而使学习者学习到的都是很多零散的点,而难以加工成为有意义的知识网络。如此,学习者的学习深度很难保证。互联网下的教育与各行各业的知识在不断融合,知识不断更新拓展,知识的复杂度加强,信息以指数式增长,可用的资源虽丰富却也鱼龙混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学习大量新知识?如何应对指数式增长的信息?如何选择自己需求的资源?这对传统学习环境下成长学习能力和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不足的学习者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摘自 2015年6月9日光明日报)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很多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电

17、脑,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外面世界的渠道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教育”的真正的基层推广。B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依靠互联网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积极营建新的教育生态。C低龄学习者还没有足够的道德判断能力,应该在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熏陶下面对开放的互联网信息,以保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方法。D互联网降低了人们学习的门槛,人们可以涉猎各领域的知识,但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知识加工的坏习惯。解析:选D原文是说“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知识加工的坏习惯”,没有“学习内容的

18、碎片化”。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在西北偏远学校和中东部地区的基层学校,互联网的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寻找相关科目的课件,以便提高教学效率。B材料一从记者的视角,通过语言描写,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教育”在现实中面临的困境,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感和可信度。C“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不可低估,它能摧毁传统的教育生态,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传统的学校将不断减少、萎缩。D“互联网”能极大地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让人们有可能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地合作研究,加速研究水平的提升。E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中,由于师生之间的交互在知识和信息层面,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这应引

19、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解析:选BDA项,以偏概全,原文说的只是说话者自己所在学校的情况,选项扩大了范围;C项,“传统的学校将不断减少、萎缩”推断错误,无中生有;E项,“师生之间的交互在知识和信息层面”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师生“更多”“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6.面对“互联网教育”时代,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与应对策略?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 答案:“互联网教育”将影响、改变学校教育,抓住机遇,顺应潮流是必然选择;面临“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挑战,我们要扬长避短,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要跟上时代潮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我们应保持冷静和理性,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