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1骨骼-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09808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199 大小:15.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学-1骨骼-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影像学-1骨骼-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影像学-1骨骼-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影像学-1骨骼-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影像学-1骨骼-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像学-1骨骼-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学-1骨骼-文档资料.ppt(1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摄片?,CT?,MRI?,?,第一节 骨骼,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CT、MRI检查 DSA、核素、PET/CT检查,X线检查方法,1、普通检查 透视:寻找异物,骨折及关节脱位、复位。 摄片:主要检查方法。,DR机,注意事项: 任何部位都要有正、侧位,还可有切线位、轴位; 应当包括邻近部位,如软组织、关节、邻近椎体;对称部位必要时可对照摄片。 初次检查无异常者应定期复查或进一步作CT、MRI检查 2、CR、DR检查 3、体层摄影 4、放大摄影,二、 CT 检 查(MSCT),优点: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好、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320排螺旋CT,CT检查,(一)扫描参数与技术

2、1.扫描范围及位置 依据病变位置或范围确定,轴位扫描辅以冠位、矢状位及各种斜位图像满足临床需要。 2.骨骼窗宽:10002000Hu,窗位200250Hu;软组织窗宽400600Hu,窗位0100Hu。 3.扫描技术与方法:螺距 (1)较小病变与细小结构(2)长骨四肢或脊柱 (3)重建病例 (4)高分辨,MSCT 检 查,(二)平扫: 多层螺旋CT 螺旋扫描:软组织结构、骨质结构、关节 MPR、MIP、SSD(3D)、VR优势 (三)增强扫描 1.常规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器、速率、双期时间 用途 2.动态CT增强扫描 3.CT血管造影(CTA ) 观察血管,三维CT,MPR多层面重组,任意平

3、面对容积资料进行多个平面分层重组,冠状位、矢状位重组,VR,MIP最大密度投影,CTA,MSCT 检 查,(四)CT关节造影 造影剂:空气CO2或不透X线对比剂。 (五) 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三、MRI检查,优势:软组织密度分辨力高,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显示骨关节内结构和软组织病变以及病变范围和解剖关系较CT更具优势,对钙化、细小骨化、骨皮质显示不如其他 (一)MRI平扫:位置 范围 1.自旋回波(SE)序列 T1WI(TR300600ms,TE1030ms) 是基本序列 PDWI(TR18003000ms,TE1030ms)与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合用,显示病变 T2WI (TR18003000

4、ms,TE80120ms)病变形态范围,3.0T磁共振,MRI检查,2.梯度回波(GRE)序列: 扫描速度快,利于显示软骨结构,信噪比差,伪影明显。与SE相比应用较少。 3.脂肪抑制序列 翻转恢复脂肪抑制序列和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连用对骨髓、软组织病变的显示有价值。,MRI检查,(二)增强检查(MRI) 常规增强扫描 软组织病变 观察血供情况划分病变与水肿界限,区分肿瘤活性成分和坏死成分,早期发现肿瘤术后复发,是肿瘤治疗前后疗效观察的最好方法。 动态增强扫描:常用EPI序列 (三)MRA 2DTOF不需造影剂 下肢血管 3DTOF (四)MR 引导下穿刺活检 (五) MR关节造影 Gd-DTP

5、A稀释液或生理盐水,四、DSA检查,CTA和MRA逐渐代替 介入治疗 1.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IADSA) 2.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IDSA) USG、核素、PET/CT检查,血管造影,二、正常影像表现,(一)骨的结构与发育 1、骨的结构: 密质骨 松质骨 2、骨的发育: 膜化骨:颅盖骨和面骨 软骨内化骨:躯干骨、四肢骨、颅底骨、筛骨 骨骼的发育主要是以成骨和破骨的形式进行 3、影响骨发育的因素 钙磷代谢、内分泌激素、维生素等。,二、正常影像表现,(二)长骨 1、小儿骨 (1)骨干 正常骨膜在X、CT、MRI均不显影 (2)干骺端 (3)骨骺:未完成发育的长骨末端 (4)骺板 2、骨龄

6、 3、成年骨,二、正常影像表现,(三)脊柱 由脊椎和椎间盘组成。 数目:颈7、胸12、腰5、骶5、尾4 生理曲度:颈前,胸后,腰前,骶后,尾椎向后更明显,1、X线平片,2、CT检查,(1) 椎体层面:可由椎体、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椎管骨环。骨环两侧有横突,后方可见棘突、椎间孔、上下关节突。 (2)椎管:由椎体、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黄韧带:附着在椎弓板和关节突的内侧,正常厚2-4mm,呈中等密度。 (3)椎间盘:密度高于硬膜囊而低于椎体。,3、MRI检查,1、骨皮质、前后韧带及黄韧带-低信号 2、骨髓:T1高信号、T2中等略高信号 3、椎间盘:T2纤维环低信号、髓核高信号。 4、脊髓:T1中等信号

7、、T2低于脑脊液信号。 5、神经根:穿行于脑脊液中,三、基本病变表现,1、骨质疏松 2、骨质软化 3、骨质破坏 4、骨质增生硬化 5、骨膜增生 6、骨与软骨钙化 7、骨质坏死 8、骨内矿物质沉淀 9、骨骼变形,三、基本病变表现,1、骨质疏松 定义: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即骨组织有 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都减少,但比例仍正常。 组织学变化:骨皮质变薄、哈弗管和伏克曼管扩大和骨小梁变细、减少甚至消失。 分类: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主要原因有: (1)全身性先天性疾病如成骨不全;内分泌紊乱如甲旁亢;医源性如长用激素治疗;老年及绝经后骨质疏松;营养性或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C缺乏症;酒精中毒;原因不明,

8、如青年特发性骨质疏松 (2)局限性多见于肢体失用、炎症、肿瘤等,三、基本病变表现,1、骨质疏松 X线平片及CT: (1)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或分层,骨小梁变细,减少或消失,间隙增宽。 (2)椎体骨质疏松:横行骨小梁减少或消失,纵行骨小梁相对明显;严重时椎体变扁,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常可因轻微外伤导致椎体楔状压缩骨折。,正常椎体和骨质疏松椎体,三、基本病变表现,2、骨质软化 定义: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份正常, 而钙化不足,因而骨内钙盐含量降低,骨质变软。 组织学:未钙化的骨样组织增多,常见骨小梁中央部分钙化而外面围以一层未钙化的骨样组织。 病因:在成骨过程中,骨样组织的钙盐沉积发生障碍。

9、维生素D缺乏、肠道吸收功能减退、肾排泄钙磷过多、碱性磷酸酶活动减低。 骨质软化是全身性骨病,小儿为佝偻病,成人为骨质软化症。,X线表现,(1)骨密度减低。 (2)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承重骨骨骼常发生变形,有时可见假骨折线(宽约12mm的骨透明线) (3)干骺端和骨骺的改变:在骨骺未愈合前可见骺板增宽、先期钙化带不规则或消失,干骺端呈杯口状,边缘呈毛刷状。,三、基本病变表现,3、骨质破坏 定义: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的消失。 病因:炎症、肉芽组织、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X线表现: (1)是局部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和正常骨结构消失。骨松质破坏呈

10、斑片状骨缺损;骨皮质破坏呈筛孔状、虫蚀状改变。 (2)不同病因造成的骨质破坏: 急性炎症或恶性肿瘤溶骨性骨破坏 慢性炎症或良性肿瘤反应性骨质增生硬化带,膨胀性骨破坏,三、基本病变表现,3、骨质破坏 影像表现: X线表现: 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筛孔状及虫蚀样改变;严重时有大片骨缺失。 CT检查:同X线 MRI检查:低信号骨皮质被不同信号强度病理组织取代,四、骨质增生硬化,定义: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组织学: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 病因:病变影响成骨细胞活动所致 (1)少数为全身性骨质硬化 (2)多为局限性骨质硬化 X线表现: 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变形;骨小梁增粗

11、、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腰椎椎体边缘可见骨赘形成,椎间隙不对称性变窄。,三、基本病变表现,(五)骨膜增生 定义:又称骨膜反应,是骨膜受到各种刺激,发生水肿、增厚,内层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加而导致骨膜新生骨的过程。 组织学:骨膜外层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增生,形成新生的骨小梁。 病因:多见于炎症、肿瘤、外伤,三、基本病变表现,(五)骨膜增生 X线表现: (1)早期病变长短不定,与骨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由于新生骨小梁排列的形式不同而表现各异,可呈平行的线状,层状,花边状。 (2)不同形状的骨膜增生,也可以反映不同性质疾病。骨膜增生的厚度,范围同发生部位、病变性质等有关。一般炎症所致的骨膜反应较

12、广泛,肿瘤引起的较局限。 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是由于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重新被破坏,破坏区两端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或袖口状。,左胫骨中段层状骨膜增生,花边状骨膜增生,胫骨下段放射状骨膜增生,骨膜三角,三、基本病变表现,(六)骨与软骨钙化 可分为生理性(肋软骨钙化)和病理性(瘤软骨的钙化)。 X线表现: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高密度影 (1)良性钙化密度较高,环形影清楚、完整。 (2)恶性钙化密度较低,边缘模糊,环形影多不完整,钙化量少。,三、基本病变表现,(七)骨质坏死 定义: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供中断。 组织学:骨细胞死亡,消失和骨髓液化、

13、萎缩。 死骨的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原因死骨骨小梁表面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骨髓腔内也有新骨形成,或坏死的骨质被压缩,这是绝对密度增高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密度降低而死骨本身密度不变,或在肉芽组织、脓液的包绕衬托下死骨显示为相对高密度。 骨质坏死多见于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骨缺血坏死和外伤骨折后,恶性肿瘤内的残留骨也有时为死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死骨),三、基本病变表现,(八)矿物质沉积 铅、磷、铋等进入体内后,大部分沉积于骨内。 X线表现:干骺端多条横行的相互平行的厚薄不一的致密带。氟进入人体过多可激起成骨活跃,产生骨增生、硬化。 (九)骨骼变形,9、骨骼变形 X线表现:轮廓增大,

14、不规则,可一骨、多骨或全身骨改变。,四、疾病诊断,(一)骨骼创伤:1、骨折概论2、常见长骨骨折3、脊柱骨折4、椎间盘突出5、膝关节半月板撕裂 (二)骨感染 (三)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四)全身性疾病的骨改变,四、疾病诊断,(一)骨骼创伤: 1、骨折总论 定义:骨的连续性中断,包括骨小梁和(或)骨皮质的断裂。 (一)创伤性骨折 有明确的外伤史。 【临床表现】 1、局部肿胀、疼痛、变形、患肢缩短、功能障碍 2、畸形、反常活动和骨擦音。 3、全身表现如大出血引起休克,内出血的血肿吸收时体温轻微增高等。,影像学表现,X线: 骨折类型:平片诊断主要根据骨折线和骨折断端移位或断端成角。骨折线为锐利而透明的骨

15、裂隙。 按骨折程度分: 完全性骨折线贯穿骨骼全径 不完全性骨折线不贯穿骨骼全径 儿童青枝骨折:骨皮质发生褶皱、凹陷或隆起而不见骨折线,似嫩枝折曲后的表现,属于不完全骨折。 按骨折线形态: 横行、斜行、螺旋形、T形、Y字形等 按骨折碎片分: 撕脱骨折、嵌入骨折、粉碎性骨折 骨折断端移位:横向移位断端嵌入重叠移位分离移位成角旋转移位,骨折,3)形状 : 横行 斜形 螺旋,青枝骨折,骨折片,影像表现,CT: 是平片的重要补充,可发现平片不能发现的隐匿骨折。对于结构复杂的有骨性重叠部位的骨折,CT比平片能更精确显示骨折移位情况。 MRI: 较CT更敏感的发现隐匿骨折和骨挫伤,能更清楚的显示软组织及脊髓

16、损伤。 骨折在T1WI上表现为线样低信号影,与骨髓的高信号形成鲜明对比;T2WI上为高信号,代表水或肉芽组织。,四、疾病诊断(一)骨骼创伤,2、常见长骨骨折 (1)Colles骨折:又称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指桡骨远端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且伴有远侧断端向背侧移位和向掌侧成角,使手呈银叉状畸形。 (2)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于3-10岁的儿童。分两型:伸直型和屈曲型。 (3)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人。骨折可发生于股骨头下、股骨颈中部或基底部。骨质疏松是重要原因。 基底部骨折易导致缺血性坏死。,Colles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三个类型,四、疾病诊断(一)骨骼创伤,3、脊柱骨折 病因:

17、多由间接外力所致。外力突然使脊柱过度弯曲,由于力与支重的关系而形成椎体压缩骨折。 分为: 次要损伤:单纯的横突、棘突、关节突及椎弓岬部骨折,这类骨折极少引起神经损伤及脊柱畸形; 重要损伤:压缩或楔形骨折、爆裂骨折、安全带型损伤及骨折-脱位。,【影像学表现】,X线: 1、单纯压缩骨折:以胸腰椎最常见,表现为椎体前侧上部终板塌陷、皮质断裂,而后柱正常,致使椎体成楔形。 2、爆裂骨折:常可压迫脊髓。上和(或)下终板粉碎骨折,并有骨碎片突入椎管,椎弓间距加大。 3、骨折并脱位:骨折伴有椎体脱位、关节突绞索。 CT:重点是观察有无骨折片突入椎管以及骨折移位对脊髓的压迫情况。 MRI:发现骨挫伤、椎间盘损

18、伤、韧带撕裂和脊髓受压和损伤等情况。,脊椎骨折,压缩骨折,爆裂骨折,胸12爆裂骨折,四、疾病诊断(一)骨骼创伤,4、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及软骨板构成 椎间盘突出:指髓核经纤维环向外突出,纤维环可发生局部的部分性或完全性断裂。,四、疾病诊断(一)骨骼创伤,4、椎间盘突出 影像学表现 X线:不能显示椎间盘 CT:(1)椎间盘变性:CT不易显示 (2)椎间盘膨出:椎间盘边缘均匀超过相邻中板边缘。 (3)椎间盘突出:突出于椎体边缘的弧形软组织密度影;硬膜囊受压及一侧神经根鞘受压。 MRI:本病首选。 (1)椎间盘变性:T2WI高信号消失,椎间盘变扁。 (2)椎间盘膨出:同CT,脊膜囊及神经根鞘受压不

19、明显。 (3)椎间盘突出:同CT,能显示脊髓受压改变。,图1正常 图2膨出,图三:椎间盘突出,四、疾病诊断(一)骨骼创伤,5、膝关节半月板撕裂 在外伤或半月板变性基础上发生的半月板部分或完全撕裂。 MRI:主要诊断方法。 半月板异常表现: (1)正常或变性改变:半月板内高信号不达其上、下和附着侧边缘。 (2)撕裂:半月板内高信号达其上、下和附着侧边缘。 常伴有关节软骨的损伤、剥脱及软骨下骨髓水肿。,膝关节核磁,膝关节核磁,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四、疾病诊断,(一)骨骼创伤: (二)骨感染:1、化脓性骨髓炎2、骨结核 (三)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四)全身性疾病的骨改变,四、疾病诊断(二)骨感染,1、化

20、脓性骨髓炎 定义:血源性或直接感染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髓炎症。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 好发部位:四肢长骨、通常从干骺端开始向骨干方向发展。 感染途径: 血行播散 邻近软组织感染 开放性骨折等,四、疾病诊断(二)骨感染,1、化脓性骨髓炎 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临床与病理: 脓肿形成-脓肿蔓延-死骨形成-骨膜增生-瘘管形成 儿童的感染很少穿过骺板侵及关节;而成年人感染易侵入关节引起化脓性关节炎。 此病可侵犯任何骨,但多见于长骨。 临床上发病急,可有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皮肤可红肿热痛。,【影像学表现】,X线:骨髓炎发病710天内,可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主要为软组织肿胀;其后,出现骨

21、质破坏、死骨形成、骨膜新生骨,并伴有骨破坏区周围的骨质增生。 CT:易于发现骨内小的侵蚀破坏和骨周围软组织肿胀,或脓肿形成。 MRI:可显示骨质破坏前的早期感染即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胀。炎症病灶T1WI低或中等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死骨呈低信号。增强后信号增高,坏死液化区不增强,脓肿壁强化。,左侧肱骨上段骨质密度减低,左侧肱骨上段急性骨髓炎,四、疾病诊断(二)骨感染,(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临床与病理】 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所致,也可以一开始就是慢性过程。病程迁延,可反复急性发作,有的流脓窦道长期不愈。 慢性硬化性骨髓炎,常由低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骨质硬化。多见于儿童

22、和青年,好发于长骨骨干。仅见局部软组织肿胀、疼痛,夜间加重。症状反复发作作为特征。,【影像学表现】,X和CT: (1)骨质增生硬化、骨小梁增粗、骨密度增高。 (2)死骨呈条状高密度,与骨长轴平行。 (3)髓腔内形成死腔 (4)骨膜新生骨显著 MRI:很好显示炎症组织、脓肿、窦道或瘘管。,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可见有死骨形成。,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质增生硬化,其内有骨破坏。,四、疾病诊断(二)骨感染,2骨结核 骨关节结核95%以上继发于肺结核,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以脊柱结核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关节结核;骨结核少见。 结核分枝杆菌经血行到骨或关节,易停留在血管丰富的骨松质和负重大、活动较多的关节(如髋

23、、膝)滑膜内而发病。 在病理学上可分为干酪样坏死型和增生型。前者较多见,其特点是干酪样坏死和死骨形成;病变突破骨皮质时,在相邻软组织内形成脓肿,局部无红、热、痛,被称为“冷脓肿”或“寒性脓肿”。增生型较少见,以形成结核性肉芽肿组织为主,无明显的干酪样坏死和死骨形成。,四、疾病诊断(二)骨感染,2骨结核 (1)四肢长骨结核:好发于干骺端、骨骺 (2)脊椎结核: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者,以腰椎最多,胸腰段次之,颈椎较少见。儿童以胸椎最多,成人好发于腰椎。 依骨质最先破坏的部位,可分为椎体结核和附件结核,前者又分为中心型、边缘型和韧带下型。约90%的脊柱结核发生在椎体,单纯附件结核少见。 临床

24、上,发病隐袭,病程缓慢,症状较轻。全身症状可有低热,食欲差和乏力。,四、疾病诊断(二)骨感染,2骨结核 【影像学表现】 X线: (1)骨质破坏:中心型、边缘型及韧带下型 (2)椎间隙变窄或消失:-重要特征 (3)后凸畸形:晚期结核的特征性表现 (4)冷脓肿:周围软组织内脓肿 CT:更清楚显示 MRI:被破坏的椎体和椎间盘T1WI呈较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不均匀强化。脓肿和肉芽肿T1WI低信号,T2WI多为混杂高信号,不均匀、均匀或环形强化,脓肿壁薄且均匀强化是其特点。,椎旁脓肿,四、疾病诊断,(一)骨骼创伤: (二)骨感染: (三)骨肿瘤及瘤样病变:1、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2、原发性恶

25、性骨肿瘤3、转移性骨肿瘤 (四)全身性疾病的骨改变,四、疾病诊断,(三)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概述: 影像检查诊断骨肿瘤: 判断是否为肿瘤明确肿瘤大小及范围评估肿瘤良恶性及原发还是转移推断肿瘤组织类型 从以下方面入手: 发病部位病变数目骨质破坏骨膜新生骨周围软组织变化,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四、疾病诊断(三)骨肿瘤及瘤样病变,1、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骨软骨瘤 骨巨细胞瘤 骨囊肿 2、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骨肉瘤 3、转移性骨肿瘤,四、疾病诊断(三)骨肿瘤及瘤样病变,(1)骨软骨瘤 又名骨软骨性外生骨疣,是指骨的表面覆以软骨帽的骨性突出物。是最常见的骨肿瘤,居良性者首位。有单发和多发之分,单发所见。多

26、发性骨软骨瘤病又称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四、疾病诊断(三)骨肿瘤及瘤样病变,(1)骨软骨瘤 【临床与病理】 好发于10-30岁,男多于女。早期无症状,仅局部可触及硬结。肿瘤增大时可有轻度压痛和局部畸形,近关节者可引起活动障碍,或可压迫邻近的神经而引起相应的症状。肿瘤突然长大或生长迅速,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 肿瘤由骨性基底、软骨帽和纤维包膜三部分构成。骨性基底可窄可宽,内为小梁和骨髓,外被薄层骨皮质,两者均分别与母体骨的相应部分相连续。软骨帽位于顶部,是透明软骨,厚度随年龄增大而减退,成年完全骨化。,【影像学表现】,X线:长骨干骺端为好发部位,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最常见。 肿瘤骨性基底为母骨骨

27、皮质向外伸延突出的骨性赘生物,发生于长管状骨者多背离关节生长 赘生物周边为骨皮质,其内可见骨小梁,且与母骨的骨皮质及小梁相延续。顶端略为膨大,或呈菜花状、丘状隆起。 软骨帽在X线上不显影。当软骨钙化时,基底顶缘外出现点状或环形钙化影。,【影像学表现】,CT:骨性基底的骨皮质和骨松质均与母体骨相延续,表面有软骨覆盖。软骨帽边缘光整,其内见点状或环形钙化。增强无明显强化。 MRI:骨性基底各部的信号特点与母体骨相同;软骨帽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脂肪抑制T2WI上为明显的高信号,信号特点与关节透明软骨相似。若软骨帽厚度大于2cm,则提示恶变。 【鉴别诊断】骨旁骨瘤表面骨肉瘤皮质旁软骨瘤和皮质旁软骨

28、肉瘤。,四、疾病诊断(三)骨肿瘤及瘤样病变,(2)骨巨细胞瘤 好发年龄是20-40岁,肿瘤好发于骨骺已闭合的长骨骨端,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好发。主要症状是患部疼痛和压痛。骨质膨胀变薄时,压之可有捏乒乓球感,或有牛皮纸音。肿瘤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后,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静脉充盈曲张。,【影像学表现】,X线: 肿瘤好发于骨端,多呈膨胀性多房性偏心性骨破坏,骨破坏区与正常骨交界清晰,无硬化边;邻近骨皮质变薄,呈薄层骨性包壳。 部分病变其内可见纤细骨嵴,构成分房状;少数病例无骨嵴,表现为单一骨质破坏。瘤内无钙化和骨化影。 邻近无反应性骨膜增生 一般不穿破关节软骨,【影像学表现】,CT

29、:可清楚显示骨性包壳,骨壳内面凹凸不平,肿瘤内并无真正的骨性间隔,说明平片上的分房征象实际上是骨壳内面骨嵴投影。肿瘤内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的坏死区,有时可见液液平面。肿瘤与松质骨的交界多清楚,但无骨质增生硬化。 MRI:优势在于显示肿瘤周围的软组织情况,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关节软骨下骨质的穿破,关节腔受累,骨髓的侵犯和有无复发等。 MRI常显示液液平面。 增强扫描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膨胀性的低密度病灶,皮质变薄,骨巨细胞瘤恶变可能,四、疾病诊断(三)骨肿瘤及瘤样病变,(3)骨囊肿 是在骨内形成的一个充满棕黄色液体的囊腔,为原因不明的骨内良性、膨胀性病变。 【临床与病理】 病因不明,大多认

30、为与外伤有关。囊肿壁呈壳样变薄,内壁衬以疏松结缔组织,并有半渗透性,致囊内压力不会过高。囊内含黄色或褐色液体,其间可有纤维性间隔。 好发于青少年,以肱骨和股骨上段多见。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在骨折后经X线检查发现。,【影像学表现】,X线: 长骨干骺端卵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楚 透明区,多单房。 有时呈膨胀性破坏,骨皮质变薄,无骨膜新生骨 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表现为骨皮质断裂,骨折碎片可插入囊腔内,即所谓骨片陷落征。 CT:病灶内均匀的液体密度影;其骨壳完整,但可因发生骨折而失去连续性。增强扫描无强化。 MRI: 囊内容物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高信号, 若合并病理性骨折合并出血,可见液-液平面。,四

31、、疾病诊断 (三)骨肿瘤及瘤样病变,2、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骨肉瘤 定义:亦称成骨肉瘤,起源于骨间叶组织,是指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的恶性骨肿瘤。最常见骨恶性肿瘤。 【临床与病理】 原发性骨肉瘤多见于男性,好发年龄为11-20岁。 骨肉瘤的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多早期发生肺转移。疼痛、局部肿胀和运动障碍是三大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多数有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肿瘤的切面呈多彩性。骨肉瘤肿瘤细胞具有形成骨样组织和骨质、软骨以及纤维组织的潜能,镜下主要成分是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还可见多少不等的肿瘤性软骨组织和纤维组织。,【影像学表现】,X线: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远端和胫

32、骨近端最多见。 骨质破坏:多始于干骺端中央或边缘部分,松质骨呈小斑片状,皮质边缘示虫蚀样破坏,皮质内呈筛孔状破坏,可融合成大片的骨缺损。 骨膜反应:可呈葱皮样、平形状,且可被再破坏而形成Codman三角(也称骨膜三角) 肿瘤骨:云絮状、针状及斑块状致密骨 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内可见肿瘤骨,【影像学表现】,根据骨质破坏及肿瘤骨的多寡,骨肉瘤可分为三种类型: 成骨型:有大量的肿瘤新生骨形成。X线见骨内大量云絮状、斑块状瘤骨,密度较高,明显时呈大片象牙质改变。软组织肿块内也有较多的瘤骨。骨破坏一般并不显著。骨膜新生骨较明显。 溶骨型:以骨破坏为主。早期常表现为筛孔样骨质破坏,以后进展为虫蚀状、大片

33、状。广泛的溶骨性破坏易引起病理性骨折。一般仍可见少量瘤骨及骨膜新生骨 混合性:即硬化型与溶骨型的X线征象并存。,c163,C27-1,混合型骨肉瘤,影像表现,CT: 可清楚显示骨质破坏、肿瘤骨及软组织肿块。 CT也能较好地显示肿瘤在髓腔的蔓延范围,表现为正常时的低密度含脂肪的骨髓被软组织密度的肿瘤所取代。 增强扫描肿瘤的实质部分(非骨化的部分)可有较明显的强化。 MRI: 多数在T1WI上为不均匀的低信号,而在T2WI上为不均匀的高信号,肿块外形不规则,边缘多不清楚。MRI的多平面成像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与周围正常结构如肌肉、血管、神经等的关系,也能清楚显示肿瘤在髓腔内以及向骨骺和关节腔的蔓延。

34、,四、疾病诊断(三)骨肿瘤及瘤样病变,3、转移性骨肿瘤 骨转移瘤指骨外其他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包括癌、肉瘤和其他恶性病变转移至骨而发病。骨转移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数报告以男性居多。 【临床与病理】 转移途径主要是血行转移,少数可直接由邻近的原发灶蔓延发病。切面见瘤组织多呈灰白色,常有出血、坏死。,【影像学表现】,X线和CT: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 (1)溶骨型转移瘤: 发生于长骨时,多在骨干或邻近的干骺端,为骨松质中多发或单发的斑片状骨质破坏,可融合扩大,成大片状,皮质也被破坏,但一般无骨膜增生,常并发病理骨折。 在脊椎者见椎体广泛性破坏,压扁,椎间隙多保持完整。椎弓根受侵蚀、破坏-

35、特征之一。,【影像学表现】,X线和CT: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 (1)溶骨型转移瘤:骨破坏是因肿瘤细胞产生各种刺激因子,刺激破骨细胞增多、活性增强引起溶骨或肿瘤细胞直接引起的骨质溶解。发生于长骨时,多在骨干或邻近的干骺端,为骨松质中多发或单发的斑片状骨质破坏,可融合扩大,成大片状,皮质也被破坏,但一般无骨膜增生和软组织肿块,常并发病理骨折。在脊椎者见椎体广泛性破坏,压扁,椎间隙多保持完整。椎弓根受侵蚀、破坏。,【影像学表现】,(2)成骨型转移瘤:较少见,常见的原发肿瘤大多是前列腺癌,少数为乳癌、鼻咽癌、肺癌和膀胱癌。成骨型转移常多发,为骨松质内斑点片状、结节状或面团状高密度影,均匀,骨皮

36、质多完整,骨轮廓多无改变。发生于椎体时,椎体常不被压缩、变扁。 (3)混合型转移瘤:则兼有溶骨型和成骨型转移的骨质改变。 MRI: 大多骨转移瘤在T1WI低信号,在高信号骨髓组织的衬托下显示非常清楚,T2WI不同程度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可清楚显示。 多数成骨型转移T1/T2均为低信号。全身DWI在寻找原发灶和发现转移灶上有一定作用。,溶骨性骨转移瘤,成骨性骨转移瘤,四、疾病诊断,(一)骨骼创伤: (二)骨感染:1、化脓性骨髓炎2、骨结核 (三)骨肿瘤及瘤样病变:1、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2、原发性恶性骨肿瘤3、转移性骨肿瘤 (四)全身性疾病的骨改变1、代谢性骨病2、内分泌性骨病,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巨人症,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