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现代文明与疾病传播1-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10360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2现代文明与疾病传播1-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02现代文明与疾病传播1-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02现代文明与疾病传播1-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02现代文明与疾病传播1-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02现代文明与疾病传播1-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2现代文明与疾病传播1-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现代文明与疾病传播1-文档资料.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要内容 引言 传染病爆发的存在或潜在因素 新疾病的出现和冲击 昂贵的杀手 水坝与传染病 气候变化与鼠疫 结语 1 引 言 20世纪中期,在全球的共同努力下: 人类完全消灭了天花 并在抵御其他传染病如结核和脊髓灰 质炎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18世纪,天花使全球人类死亡1.5亿 2 因此, 一些公共卫生官员认为,我们已经进入 了一个新纪元,传染病已不再是地球上危害最 大的杀手。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 爱滋病(AIDS)、莱姆病、汉坦病毒肺综合 症、西尼罗河病毒、埃博拉出血热几乎在同一 时期出现。 它们或新近被认识,或传播到新的地区,或变 得更具致命性。 3 仅2003年,就有SARS(传染

2、性非典型肺 炎)、禽流感和猴痘成为新的传染病。 与这些“新”的传染病一起,那些长期威 胁人类的传染病如疟疾又卷土重来。 美国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2002年指出: 现在每年大约300万人死于疟疾,感染者 至少在3亿以上。 4 1、 传染病爆发的存在或潜在因素 微生物继续快速进化; 营养不良; 癌症治疗或患慢性病后引起的免疫系统 减弱; 国家人口的老龄化; 贫穷的扩大; 人口增长(如超大城市里落后的公共卫 生设施) 5 城市移民与密集人口为微生物病原体传播提供了完善环境 6 在某些局部范围,由于人 口急剧增长(世界人口30年内从 40亿增加到63亿)引起的土地利 用的变化是造成传染性疾病发生 的原因

3、。 7 IOM(医学学会)2003年发表文章警告: 不少新现传染性疾病和土地使用的变化 有关,其中之一是 污水污泥的蔓延及其 相关的病原体。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2002.7.2宣称: “在美国,国家环保局对污水和污泥的处 理标准已大大过时,而且也没有充分考 虑到它们对健康的影响”。 8 城市化道路和水坝的修建、森林砍伐、森 林大火和环境污染均在莱姆病、利什曼病 、登革热、血吸虫病等对于疾病的传播中 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977年在康涅狄格洲首次发现的莱姆病是 一种布氏疏螺旋体细菌引起并通过蜱从野 生动物传染给人的疾病通常为不致命的 疾病,但会使人十分痛苦。 症状: 9 关节和肌肉疼痛、头痛

4、、发热、睡眠障碍甚至改变性格 等症状。 重要的发病因素: 森林中动植物生活环境的破坏。2003.2发表在自然资源 保护生物学的文章: 东北蜱的重要宿主白脚鼠比较适宜在小于5英亩森林土 地中生活,而蜱的感染率在小面积地区明显增高。人类 居住在这样地区的周边时,其感染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 我国2010年出现 了蜱虫叮咬致人 死亡的报道 10 近期蜱虫咬人事态扩大,今年我国已有河南省、湖北省、 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等省报告病例280多人,死亡10余人 。 据河南省卫生厅发布消息,从2007年5月发现首例疑似无形 体病例以来,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 综合症病例557例,死亡18

5、例。2011年6月,北京昌平区龙 泽苑西区再现蜱虫。 不吸血时,小的才有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 ;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 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 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11 症状:蜱叮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 病因: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 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 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 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 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 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蜱咬热

6、: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 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12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 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 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 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 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 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 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 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 、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 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 疗时机。 13 2003.1.21美国科学院 院报: 蜱感染率与物种多样 性有关,生物种类越 多,总

7、体感染率越低 保留松鼠和负鼠十 分重要。 与此相反,尖鼠和白 脚鼠是十分主要的疾 病携带者。 松鼠负鼠 尖鼠白脚鼠 14 目前,最令人关注的是用来作为 宠物或食用的动物国际贸易的迅 猛涌现,因为疾病可以由此得以 迅速而广泛的传播。 本土动物的消费也会引起重大的 健康问题。 15 异国外来动物交易增长使人类 暴露于传染性病原体攻击之下 SARS等传染性疾病被怀疑是 经过本地肉类消费传给人的 16 二战被轰炸后的日本 战争导致了民众流离 失所、公众卫生系统 被破坏,以及由回乡 士兵引入的新微生物 ; 生物恐怖主义增加了 大众随时遭受传染原 袭击的可能性。 除了使民众流离失所,战争还破坏卫生设施,为

8、疾病 的发生创造条件 (南部非洲年内战) 17 911 18 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 如大的旱灾、洪涝灾 害、地震事件之后, 也容易引发流行病的 爆发和传播。 19 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使 得微生物通过输血和器 官移植而传播,其中某 些微生物来源于动物; 随着交通手段的飞速发 展,日益增多的国际旅 游和国际交易(包括可 能携带病原体的动植物 和食品)使得疾病迅速 地传播。 全球旅游的兴起使得传染疾病的爆发 可能会是全球规模而不仅局限于当地 20 许多国家削减了安全饮水、 下水道系统、疫苗、研究、监测 、预防以及应对传染病等方面的 经费,部分也是由于对目前的现 况感到自满的缘故。 21 此外,还有许多

9、环境因素也起着主导作用: 气候改变 罪魁祸首的气候变暖促使了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加剧了其危害 22 Xavier Rodo (巴塞罗那大学): 2002年月日在美国科学院院报论 文,论述1983 2001年孟加拉国霍乱与 ENSO关系: 厄尔尼诺现象与70%的霍乱发病率及死 亡率变异有关。 23 2003年WHO报告: 新西兰的温度升高沙门氏细菌感染; 南太平洋La Nina登革热发病率; 降雨志贺氏细菌性痢疾、似隐孢菌性痢疾; 虽然气候变化对全世界总死亡率的影响相对较 小,但这一影响确实存在。它每年夺去15万人 的生命,其中一部分是传染性疾病增加所致。 24 森林砍伐 伐木和农业活动使携带病原

10、体的动物 除了移居到人类居住地之外别无选择 25 全球尘粒的转移和大 量的农业活动 肮脏的粉尘:全球灰尘的迁移将微生物带过大洋和陆地 26 2009年3月美国宇航局 地球观测卫星拍摄到的浮尘漂移 27 关于尘埃 天之湛蓝;霞之瑰丽;云之飘逸;雨之洒脱 法国科学家发现,沙哈拉大沙漠中的尘埃一星期后 会出现在欧洲上空,可以对酸雨进行中和;在地中 海北部空域,每年有400万吨沙尘在飞扬,含有5% - 30%的硫酸钙,可中和雨水中的酸,使其pH值由 45提高到67,从而避免了日趋严重的酸雨危害。 28 灰尘在洲际间的漂移 这些灰尘是由分布在五大洲的至少10个主 要灰尘库地产生的。 2003.3.19地

11、球物理研究(G. R. Lett.): 1990在法国阿尔卑斯山脉的灰尘是经过 周时间从中国漂移来的; 这是迄今为止有记载的粉尘最远传播距离 。 29 许多细菌、病毒和虫卵经常会随着尘埃 四处飞扬、传播疾病。 这些东西可直接吸入肺部,在肺泡内沉 积,并可进入血液输往全身,在身体各 部分累积,引起病症。 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 ,或眼鼻黏膜组织受到刺激而生病;有 的因急性污染中毒而使病情恶化;或导 致心脏病恶化而死亡。 特别是尘埃还携带许多致癌物质,如工 业粉尘、石棉、砷等。 30 美国地理勘测局、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南 卡大学、微基因公司: 2005.5在生物科学(BioScienc

12、e)发表论文: 每年有数亿吨的粉尘包裹着地球 每百万吨粉尘中平均含有1016个细菌 许多细菌在迁移旅途中死去,但存活下来的要比人 们想象的多得多 31 空气灰尘中对人具有致病性的 微生物可以导致瘟疫、炭疽、 结核、流感、汉坦病毒肺综合 症、脑膜炎、球孢子菌病和曲 霉病。 32 由于动物中抗生素的 广泛使用,造成微生 物对抗生素耐药性的 大大增加。 农业和林业生产中广 泛使用农药也会造成 同样的问题。 应当禁止人们使用应 用与人类的各种抗生 素药物来促进动物的 生长。 喷洒农药使微生物抗药性增加 33 2、新疾病的出现和冲击 人类和微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已经存在几 万年了,许多微生物对我们还是必要

13、的。 但有些细菌和许多病毒、真菌和原虫可引 起传染病,并可能引起癌症、冠心病、糖 尿病、多发性硬化症、自闭症和慢性肺部 疾病的发生。 34 随着上世纪疫苗和抗生素的加速发展及 其在地区和全球的推广使用,一些最严 重的疾病被消灭了。 例如天花,如前所述,它在上世纪18世 纪造成的死亡人数要多于同时段内其他 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由于全球性的 疫苗推广,在1977年被彻底消灭了。 随后,在防治脊髓灰质炎、疟疾、麻疹 、麦地拉龙线虫病和其他疾病上也有突 破性的进展。 35 英国热带兽医医学研究中心 Louise H. Taylor等2001.7.29发表在 Philosophical Transac

14、tion: Biological Sciences中指出: 大约1400种传染性微生物是已知的 人类病原体。其中,175种被列入“ 新现类”。 在这1400种传染性微生物中,61% 是动物性传染病;75%的新现传染 病也是动物性传染病。 36 1982年首次确认,致病性埃希氏菌属 大肠杆菌O157:H7与耕牛有明确的关 系; 大约10-15%被感染的人会产生并发 症并导致肾功能衰竭和死亡。 在非洲,水坝成为蚊子和钉螺的栖息 地,并分别引起裂谷热和血吸虫病的 爆发。 37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的流行病 学家Stephanie Schrag指出: 对新出现的传染病数目的估计莫衷一是 ,如

15、何确切地划分新出现的疾病和再出 现的疾病尚无一致的标准。 虽然精确的数字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但 一次传染病的爆发就可能发展成为一个 严重的全球问题。” 38 3、 昂贵的杀手 微生物只需要几年就可找到攻击点。 1999年WHO报告: 每年全球死亡人数5500万,其中有 1/4的人死于传染病。传染病导致的死亡 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为肿瘤死亡的两倍 。 约90%的传染病死亡是由急性呼吸系 统感染(流感、肺炎等)、腹泻性痢疾 、结核、麻疹、乙肝和爱滋病所致。 39 全球的HIV感染者超过千万, 仅20年,就有超过千万人死于 HIV/AIDS,根据WHO当时的预 测,到2010年,新增感染的人数 为.5

16、千万。 传染病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 40 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委员会(NIC): 1980年,美国传染病的死亡率大约翻了 一倍,每年约17万人; 2003年中国和加拿大由于SARS爆发导致 的损失占他们国民经济的1%; 41 到2010年,非洲中部地区因HIV/AIDS和疟疾 造成劳动力损失将导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 20%; 1995年英国因疯牛病导致的屠杀耕牛和年 禁止牛肉出口,使其经济损失57.5亿美圆; 到2010年,有4200儿童失去患爱滋病的单亲 或双亲。 42 再谈流感 2009年4月,北美地区发生了人感染 H1N1“猪流感”疫情,且呈爆发蔓延态势 。 这是继1997年H5N1禽

17、流感病毒感染 人事件(中国香港首发)以及2003年 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15国)后 ,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动物源 性流感病毒。 43 动物源性流感病毒已经具备了引起人类 疫情暴发的能力? 新的一场大规模人流感疫情即将爆发? 为何WHO于4月30日又为本次“猪流感” 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 中科院微生物所宋晓晖等建议改称其为 “北美流感”,或“墨西哥流感”,或“新 型甲型H1N1流感”。 44 病毒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引起人和动物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在分类 学上属于正黏病毒科,是分节段单股负 链RNA病毒。 根据病毒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1 )的抗原性差异,上

18、述病毒可进一步分 为A、B、C三型。 B、C型流感病毒无进一步亚型划分,而 A型病毒则进一步可按囊膜表面糖蛋白抗 原性差异分为15个血凝素(HA)亚型和 9个神经氨酸苷酶(NA)亚型。 45 通常,流感病毒的易感性受宿主限制:几 乎所有亚型的A型病毒都可感染鸟类,但 能感染人的主要是H1、H3亚型;B型仅感 染人和海豹;C型可感染人和猪。 人流感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可通过接 种疫苗来预防(因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 每年要对疫苗生产的病毒株调整)。 46 但鸟类、猪等动物能感染多种类型病毒,在混 合感染下,不同毒株间的基因节段能够发生重 排,其进化过程中受选择压力的影响,其HA 和NA蛋白极易发

19、生突变,产生抗原漂移。 这些变异的病毒,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可能会 跨越种间障碍而感染人,从而引起人流感大流 行。 从1990年代起,已经发生多起禽源流感病毒( H5N1)感染人事件。 2009年出现的新型人流感病毒,因本次病毒 在基因型上更像猪源病毒,故始称猪流感,后 改称A(H1N1)流感。 47 水禽被认为是储存宿主,形成各种亚型病毒基 因库,它们拥有全部15种HA基因和9种NA基 因 ; 猪被认为是混合器,人和动物(包括禽类)不 同亚型的病毒可在其体内发生重排。猪既能感 染水禽身上的流感病毒,又能感染人类流感病 毒,它很可能会成为一种病毒的“混合器”,即 产生了拥有新的HA和NA的流感病

20、毒 。 下图给出了感染各种动物常见的亚型,其中虚 线标注的传播链条还不是很明确。 48 49 历史上的3次人流感大流行 1918年“西班牙流感”,由H1N1亚型流感病毒 引起,全球约20亿人感染,4000万人死亡。 1957年“亚洲流感”,首发于中国贵州,8个月 内席卷全球,全球至少死亡100万人,引起疫 情的是二元重组病毒,其PB1、HA和NA的基 因来自于禽流感病毒,其他基因来自于当时流 行于人群中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 1968年“香港流感( H3N2 )”,波及55个国家 和地区,约200万人死亡,其流行株也是二元 重组病毒,它的PB1和HA的基因来自于禽流感 病毒,其他基因来自于当

21、时流行于人群中的 H2N2亚型流感病毒。50 “西班牙流感”最早出现在美国堪萨 斯州的芬斯顿(Funston)军营。1918年3月 11日午餐前,这个军营的一位士兵感到 发烧、嗓子疼和头疼,就去部队的医院 看病,医生认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然 而,接下来的情况出人意料:到了中午 ,100多名士兵都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几 天之后,这个军营里已经有了500名以上 的“感冒”病人。 51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美国全国各地都出现 了这种“感冒”的踪影。这一阶段美国的流感疫 情似乎不那么严重,与往年相比,这次流感造 成的死亡率高不了多少。在一场世界大战尚未 结束时,军方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次流感的爆发- -尽管它

22、几乎传遍了整个美国的军营。 随后,流感传到了西班牙,总共造成800 万西班牙人死亡,这次流感也就得名“西班牙流 感”。9月,流感出现在波士顿,这是“西班牙流 感”最严重的一个阶段的开始。10月,美国国内 流感的死亡率达到了创纪录的5%。战争中军队 大规模的调动为流感的传播火上浇油。 52 这次流感呈现出了一个相当奇怪的特征。 以往的流感总是容易杀死年老体衰的人和儿童 ,这次的死亡曲线却呈现出一种“W”型-20岁到 40岁的青壮年人也成为了死神追逐的对象。到 了来年的2月份,“西班牙流感”迎来了它相对温 和的第三阶段。 数月后,“西班牙流感”在地球上销声匿迹 了。不过,它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却是难以

23、估量 的。科学家估计,大约有2000万到4000万人在 流感灾难中丧生。相比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 造成的1000万人死亡只有它的12到14。据 估计,在这场流感之后,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下 降了10年。 美国费城:几乎每家有人死去,后来,连 掘墓人和棺材都不够用了。 53 1950年代,美国曾经组织了考察队赶赴阿拉斯加挖掘死 于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病人的尸体,期望得到可供研 究的病原体。 直到1997年,美国军事病理研究所的病理学家陶本伯杰 (Jeffery Taubenberger)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才第一次找 到造成“西班牙流感”的感冒病毒RNA片断。 陶本伯杰所在的研究所保留一些浸泡在

24、福尔马林中的“ 西班牙流感”病人的肺组织。 在28份当年的样本中, 只有一位21岁士兵的肺部样本完全符合当时“西班牙流 感”的状况。 正是在这份标本中,陶本伯杰找到了9段当年流感病毒 的RNA“碎片”。 RNA比DNA更容易分解,但是陶本 伯杰发现的RNA片断已经能够提供一些“西班牙流感”病 毒的线索了。 这9段RNA片断分属5个不同的基因,其中包括制造HA 和NA的基因。通过比较,陶本伯杰发现造成“西班牙流 感”大流行的病毒与猪流感有相似之处,如果把它归类 ,那么它应该是H1N1型的。54 4、水坝与传染病 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影响 日益明显,其中之一就是修建水坝。这 将影响到生态

25、环境, 进而影响到传染病 的发生和流行。 在埃塞俄比亚,水坝的兴建使得疟疾增 加了倍。 55 目前全世界有高于15米的大坝约4万多个, 有80多万座小型水 坝。 而三峡大坝的装机容量越为1700万千瓦(17000兆瓦) 56 修建水坝可通过提供饮用水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蓄水 发电、航运、防洪及灌溉,促进经济增长。建坝已经 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例如,美国西部广阔的田园已经 成为美国的粮仓,同时,也为世界许多其它地区提供 了粮食。再如,印度的灌溉系统使得该国从1974年开 始就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 总体上,好坝要比坏坝多。坏坝是指那些蓄水较浅, 淹没大片土地或只能生产较少的电力的水坝。只有在 热

26、带地区,水坝才会造成血吸虫病及疟疾之类的疾病 。这些问题在温带地区就不存在。 57 58 三峡大坝 2005年11月18日美国卫星 三峡大坝图(0.4米分辨率) 59 给鱼留一条生路 美国大峡谷水坝进行了模拟春 洪放水,使坝下鱼类的沙洲栖 息地增加了50%以上。 根据海湾期刊1997年7-8月 刊提供的数据,水电及公共事 业部门在20年时间内共投入了5 千万美元,用于在萨斯奎汉纳 河上建造鱼类通道。1997年, 10万多条鲥鱼从切萨皮克海湾 溯流而上,回到萨斯奎汉纳的 产卵地。大大超过了1984年的 167条。 60 但水库的维护将是个难题 干旱地区的大型水 坝库区蒸发量极大 通常会造成环境问

27、题的增加并 危害人类健康。 一个全球性问题是水库会拦截含营养的沉积物, 这会造成水库容量下降并加速富营养化作用(或氧气 耗竭),促进植物和水藻的生长以及加强细菌分解作 用,进一步消耗氧气,并释放出磷,加促了水藻的生 长。 61 沉积物中累积了大量的有机成分,这在任何 库区都不可避免。由于水藻的生长,上层水 面的溶解氧水平较高,但在水面10英尺以下 的含氧量却为零。因此,只有顶层10英尺水 域是可供鱼类栖息的。 更糟的是,水藻腐烂时会释放出有机化合物 。水经过氯化杀菌供饮用时,这些化合物极 可能会发生反应,生成可致癌的三卤化甲烷 。 62 在热带地区修建的水库及其供水的灌溉网也是 蚊子、田螺、以

28、及苍蝇理想的孳生地。 而这些昆虫又会传播疟疾、血吸虫病、以及盲 眼性丝虫病。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血吸 虫病的发病率几乎翻了一番。长期患该病可导 致肺损伤、肝功能衰竭、以及膀胱癌。 1991年出版 热带医药 (Hunters Tropical Medicine)第7版中发表的一篇文章: 在75个国 家中,已有2亿人染上此类病,另有5-6亿人有 染上此类病的危险。 63 在许多情况下,疾病的传播与水流缓 慢、苇草丛生的灌溉渠道有直接的关系。缺 乏足够的卫生条件使得问题更为严重。 兰德尔援引了他在肯尼亚一个大型饮 用及灌溉水库附近开展的一项研究中这样说 :“那里的废物没有得到处理,人和牛马的 粪

29、便直接排入水中,78%的小学生患有一种 或一种以上形式的血吸虫病,80%以上的学 生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形式的疟疾” 。 64 1995年美国拉斯维加斯爆发的一场类隐孢菌病 就与饮用水有关。这是一种由不洁饮食引起的 消化道寄生虫病。这些病害的出现和城市扩张 和用水的改变有关。 原先在河床内发生的现象也在水库中出现。随 着拉斯维加斯城的扩张,大量的民用及工业废 水被排入拉斯维加斯湖,杀虫剂、可干扰内分 泌的化学制剂、以及火箭燃料渗入了地下水。 这些水流入博尔德盆地(米德湖的一部分)后 ,可能会污染拉斯维加斯的饮用水。 65 5、气候变化与鼠疫 称霸中世纪数百年的死神:鼠疫 鼠疫3次全球肆虐史 66

30、 第一次 时间:公元6世纪 地点: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 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 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 当时所有著名国家。 波及范围:五六十年,极流行期每天死 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这次大流 行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67 第二次 时间:大流行发生于公元 世纪。 地点:其起源众口不一。其 中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一场战 争。1346年,西征的蒙古军 队包围黑海港口城市克法( 今费奥多西亚,属乌克兰) ,把患鼠疫死亡的死者尸体 用投石机射入城内,城里鼠 疫由此开始流行。城里的居 民热那亚人逃离此城,鼠疫 也跟随他们传播到西西里, 随后又传播到欧洲大陆. 68

31、波及范围:近300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 海岸,尤以欧洲为甚。这次大流行仅在欧洲就 造成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 一;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其人口的半数。当时 伦敦的人行道上到处是腐烂发臭的死猫死狗,人 们把它们当作传播瘟疫的祸首打死了。然而,没 有了猫,鼠疫的真正传染源老鼠,就越发横 行无忌。直到几个月后一场大火(史称“伦敦大 火灾”),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 声匿迹,鼠疫流行随之平息。这次鼠疫大流行 就是历史上称为“黑死病”的那一次。 69 中世纪欧洲关于传染病的描述 70 第三次 时间:始于19世纪末(1894年),至20世纪 30年代达最高峰。 地点:亚洲、欧洲

32、、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 个国家。 波及范围:死亡达千万人以上。此次流行 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 两次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 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家 养动物中也有流行。 71 病原:1894年,法国 细菌学家耶尔森在香 港调查鼠疫时发现其 病原体是一种细菌, 就命名为耶尔森氏杆 菌。1898年,法国人 西蒙德确定了鼠疫的 传播途径是跳蚤把病 菌从老鼠传播给人。 72 (1) 媒介昆虫:主要是通 过染疫跳蚤的叮咬,其它 吸血虫媒,如硬蜱、臭虫 、虱子等。 (2) 直接接触:人与感染 鼠疫的动物、鼠疫患者及 其尸体,带菌分泌物和排 泄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触皆 可

33、引起感染。人们猎取或 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 触感染途径之一。 传播途径: (3) 飞沫:续发或原发性 肺鼠疫病人可以通过呼吸 、谈话、咳嗽、打喷嚏等 借助飞沫经呼吸道在人与 人之间传播鼠疫,并迅速 造成肺鼠疫大流行。 73 “黑死病”:流行性淋巴腺鼠疫,是一种以老鼠 和跳蚤为传播媒介、传播速度极快的传染病 。因患者常伴有淋巴腺脓肿或皮肤出现黑斑 而得名。鼠疫杆菌属于耶尔森氏菌属,是引 起烈性传染病鼠疫的病原菌。 鼠疫多发期:鼠疫多流行于夏秋季。 鼠疫杆菌特性: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强, 在寒冷、潮湿的条件下,不易死亡,在-30 仍能存活,于5-10条件下尚能生存。但它对 一般消毒剂、杀菌剂的抵

34、抗力不强。对链霉 素、卡那霉素及四环素敏感。 74 鼠疫与太阳活动: 公元350-500 年、1300-1750 年、 1820-1920 年三次低温期与太阳活动的 低值期一一对应,与三次鼠疫流行时期 基本一致。其中,1300-1750 年正是太 阳活动的极小值时期,形成了北半球的 小冰河期和长达300 多年的鼠疫大流行. 75 因为紫外线降低可造成微生物爆发 性繁殖,从而形成生物灾害。 臭氧急剧 减少,过量紫外线通过臭氧洞直射地表 ,大量杀伤了细菌和微生物,产生微生 物高死亡率和易受微生物伤害的生物类 群高成活率。 76 鼠疫与臭氧、二氧化碳: 20世纪60年代紫外线减少没有造成鼠 疫大流行

35、,与氟里昂破坏臭氧造成紫外线 相对增加有关。60年代臭氧增加速率每年 不超过10% ,这种自然波动也受到人为的 干扰。60-70年代低温期,人类受惠于二氧 化碳和氟里昂增加,远离了鼠疫的威胁。 77 鼠疫与猫:鼠疫在欧洲的泛滥,在很大 程度上还因为鼠类的天敌猫在中世 纪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教会的淫威 和鼓动下,人们像对待势不两立的仇敌 一般对待猫,使中世纪的猫的数量大为 减少,几乎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猫的 遭灾,导致鼠害泛滥,在14世纪暴发了 可怕的鼠疫。 78 6、结语 最大的关注也许是RNA病毒,因为它们 可以迅速变异、重组,并在不同物种间 传播。 流感、脊髓灰质炎、口蹄疫、HIV/AIDS 都是由RNA病毒引起的。 2004.1,病毒学杂志:引起SARS的冠状 病毒可能是由哺乳动物和禽类宿主中极 为少见的的病毒重组构成。 79 80 研究环境 珍惜生命 爱护地球 前景光明 谢谢谢谢! 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