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骨骼系统-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14066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11骨骼系统-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18年11骨骼系统-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18年11骨骼系统-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2018年11骨骼系统-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2018年11骨骼系统-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11骨骼系统-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11骨骼系统-文档资料.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要内容,骨显像 关节显像 PET骨显像 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测定,第一节,骨显像 Bone imaging,显像原理,骨骼由有机物(骨细胞、细胞间质、胶原)和无机物(矿物质:羟基磷灰石晶体)组成 核素标记磷酸盐化合物与骨的无机盐成分发生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与骨的有机成分结合,沉积于骨内,使骨组织聚积放射性而显像,显像原理,影响骨显像剂聚集因素: 局部血流灌注量 无机盐代谢更新程度 成骨细胞活跃程度,显像剂,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MDP)和亚甲基羟基二膦酸盐(HMDP) 99mTc-焦磷酸盐(PYP)和多磷酸盐(PPI) 99mTc- MDP的生物性能良好,体内稳定,骨摄取率高,血液和软

2、组织清除快,成像清晰,临床常用,显像方法,骨动态显像(三时相骨显像) 骨静态显像 (全身骨显像、局部骨显像) 骨断层显像 骨融合显像,显像方法,骨动态显像(三时相骨显像) “弹丸”式静脉注射显像剂后于不同时间进行显像,获得血流相、血池相和延迟相三个时相的图像 在三时相基础上加做24h静态像,为四时相骨显像,显像方法,受检者准备 口服过氯酸钾400mg 疼痛不能平卧者予镇痛药物 平卧检查床上,探头对准检查部位 显像前移去身上金属物品,如皮带扣等,显像方法,采集方式:血流灌注相1-2s/帧,共20帧;血池相在注射后12min采集,1-2m/帧,共5帧;延迟相在静脉注射后23h进行 影像处理:使用R

3、OI技术作时间-放射性曲线,定量测定,计算血流灌注、血池和骨盐摄取比值,对比分析,显像方法,全身骨显像 检查前饮水排尿,排尿时避免污染 给药3-6h后,使用全身采集软件,扫描速度2530cm/ min,常规扫描前位和后位 局部骨显像 只采集骨骼某一部位放射性数据,获得局部骨骼影像 采集部位和帧数按临床要求而定,显像方法,骨断层显像 以平面静态像为基础,多在静态显像后进行 检查部位要求左右对称,采集过程中保持固定 采集条件:探头配置低能通用型准直器,能峰140keV,窗宽20%;矩阵128128,zoom 11.5,旋转360,6/帧,采集60帧,采集时间1520s/帧 影像处理重建获得冠状、矢

4、状和水平断层图像,注意事项,双密度摄片 对同一影像应做双密度对比照片,在高对比度的照片中,能见到低对比度中见不到的病灶,同样在低对比度的照片中能见到高对比度中见不到的病灶。疑有病灶的部位,用针孔型准直器摄取局部片,可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影像分析,骨静态显像正常图像 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均匀,左右对称 血运丰富、代谢旺盛的松质骨,放射性浓聚较多,主要包括颅骨、胸骨、脊椎、骨盆等扁平骨;长骨骨骺端、肩关节、胸锁关节、骶髂关节等大关节处呈对称性放射性增浓 可见较淡的双肾及膀胱影像,偶见输尿管影 儿童及青少年骨显像特征:骨骺的骨生长区摄取增加,显像剂分布高于成人;不同年龄段摄取量不同,正常全身骨

5、静态显像,儿童正常全身骨静态显像,4岁 9岁 14岁,正常骨断层显像,影像分析,骨动态显像正常图像 血流相:给药后8-12s局部大血管显影,随后软组织影出现,两侧对称,骨骼部位没有或仅见少许放射性分布 血池相:软组织显影清晰,均匀对称,仍可见大血管影像,骨骼部位放射性分布增加但不清晰 延迟相:骨骼显像清晰,图像同骨静态像,正常三时相骨显像,血流相 血池相 延迟相,影像分析,异常图像 据放射性聚积的多少分为放射性浓聚区(热区)和放射性稀疏缺损区(冷区) 据放射性浓聚病灶的形态不同呈点状、圆形、条形、片状和团块状等 据异常表现的数目可分为单发或多发,影像分析,异常图像 热区:是骨显像最常见的异常影

6、像。凡产生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的病变,如骨转移肿瘤原发性骨肿瘤、骨折、骨髓炎等,骨质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畸形性骨炎,均可产生异常放射性浓聚区,放射性异常浓聚,影像分析,异常图像 冷区:凡产生骨骼组织血液供应减少或产生溶骨的病变,如骨囊肿、骨梗死、骨坏死早期、骨转移肿瘤、激素治疗后或放射治疗后,均可产生异常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放射性缺损,前位 后位,多发性骨髓瘤骨显像病例,影像分析,异常图像 超级骨显像(super bone scan):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的对称性的异常浓聚,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肾区无放射性分布,膀胱内放射性很少,软组织内亦无放射性,即为超级骨显像或过度显像。常见于恶性肿瘤广泛

7、性骨转移,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恶性肿瘤广泛骨转移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影像分析,异常图像 “混合型”分布:病灶中心放射性分布缺损呈“冷区”,环绕冷区周围出现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的“热区”改变,即“冷区”和“热区”同时存在的混合型图像,也称“轮圈样”改变,提示骨代谢中,骨质合成与破坏溶解同时存在,放射性浓聚+缺损,影像分析,骨动态显像异常图像 血流相 局部放射性增高:骨骼部位或邻近软组织内放射性异常增高,提示骨骼局部动脉灌注增强,常见于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和急性骨髓炎 局部放射性减低:提示局部动脉灌注减少,见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梗死和一些良性骨病变,影像分析,骨动态显像异常图像 血池相 局部放射性增高:

8、局部血管增生扩张,如骨恶性肿瘤和骨髓炎等;也可是静脉回流障碍所致,如儿童特发性股骨头坏死 局部放射性减低:多与放射性增高同时存在,表现为局部放射性分布不匀,减低部位为坏死,骨显像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 原发性骨恶性肿瘤的诊断 良性骨肿瘤的诊断 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骨坏死的诊断 骨创伤的诊断 移植骨的监测 骨代谢性疾病的诊断,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 显像表现:单发或多发放射性浓聚灶 应用评价: 1. 较X线提前36月发现骨转移灶,全身骨显像作为恶性肿瘤患者诊断骨转移灶首选的筛检。对肿瘤分期和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2. 早期、动态、连续进行骨显像追踪监测,对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及疗效随访

9、十分重要,肺癌多发骨转移,乳腺癌广泛骨转移,男,鼻咽癌,右下肢疼痛一周。X片阴性 骨扫描示右股骨上端 骨转移,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治疗前 89Sr治疗两个疗程后复查,转移病灶改善,恶性肿瘤广泛骨转移“超级骨显像”,临床应用,原发性骨恶性肿瘤 及早检出病变 显示原发肿瘤浸润的实际范围 检出远离部位的转移灶 有助于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复查 并非首选,成骨肉瘤,男,14岁,左股骨下端骨肉瘤,女,21岁,右股骨下段骨肉瘤术后9个月复查骨显像,示复发和多处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应用,良性骨肿瘤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部位以长骨为主 骨显像对骨良性肿瘤是一种辅助检查,良性骨肿瘤的血流像中,病变部位放射性不

10、增高,或轻微增高。恶性骨肿瘤的血流像病变部位放射性明显增高,骨样骨瘤骨显像及X线图像,纤维性骨结构不良,男,20岁,左胫骨上端骨软骨瘤,临床应用,骨感染性疾病 骨髓炎:血流血池相示病变部位摄取增高,延迟相亦示摄取增加。在病程早期,三相骨显像的延迟相可表现为“冷区”。随病程发展,“冷区”逐渐被放射性浓聚取代 蜂窝组织炎:血流血池相非局限性中度放射性增加,延迟相放射性逐渐减弱或消失,骨髓炎,蜂窝组织炎,临床应用,骨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见患侧股骨头摄取减少,逐渐呈现“炸面圈”改变。后期由于髓面磨损更加严重,放射性浓聚愈加明显,掩盖了股骨头坏死的放射性减少区,但断层显像仍能见到“炸面圈”

11、征象,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断层影像,临床应用,骨创伤 骨显像在骨折后数小时内即可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尤对诊断应力性骨折具极高价值 骨显像特征表现为:病损处出现梭形放射性异常浓聚。骨折后骨显像随访可显示骨折愈合程度,肋骨骨折 a:骨显像 b: X线图像,影像分析,代谢性骨病的影像特征 全身骨骼放射性分布对称性增浓 中轴骨显像剂摄取增高 四肢长骨显像剂摄取增高 颅骨的下颌骨显影明显 胸骨显影明显,呈“领带样”浓聚 肋骨软骨连接处有明显显像剂摄取,呈“串珠样” 关节周围组织显像剂摄取增高 肾显影不清或不显影,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畸形性骨炎(Paget 病),临床应用,移植骨监测 骨显像对移植骨的判断,如血

12、池相及延迟相移植骨放射性高于或等于健侧示存活良好 若移植骨呈放射性缺损区示微循环障碍导致移植骨死亡,第二节,关节显像,显像原理,关节病变致滑膜血管增生,血流量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伴附近骨骼成骨活跃,且软骨和骨破坏引起反应性骨增生,使骨显像剂在局部聚集,99mTcO4-扩散到滑膜腔内,与渗出液中蛋白结合,使骨关节显影,显像剂,三种类型 1.骨显像剂: 99mTc- MDP 2.反映炎症滑膜局部血运显像剂: 131I-清蛋白、99mTc-清蛋白 3.炎症显像剂:99mTc标记的白细胞及人免疫球蛋白,图像分析,正常图像 关节处显像剂分布较浓,关节显影清晰。骨骼边界光滑,轮廓完整,软骨无血运不显

13、影,形成清晰的关节间隙。两侧关节显像剂分布对称,大关节显影较小关节清晰,异常影像表现,异常关节影像通常表现为显像剂分布异常浓聚,可呈对称性或非对称性,浓聚区所在部位、数目、显像剂分布程度和形态的不同,有助疾病鉴别,临床应用,类风湿关节炎 骨显像较X线片能早期发现病变,特征表现为受累关节放射性明显增强,以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等呈弥漫性放射性增高最为常见,女,63,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应用,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特征表现为管状骨骨皮质显像剂摄取对称性增浓,呈“双轨征”(double strips sign)改变,多见于肘以下的前臂骨和膝以下的下肢骨,有时骨转移也可合并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14、,肺癌伴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假体松动,假体感染,关节置换或假体置入术后随访,第三节,PET骨显像,显像原理及显像剂,18F-氟化钠(18F-sodium fluoride , 18F-NaF) 与OH-化学性质类似可与骨骼中羟基磷灰石晶体中的OH-进行离子交换从而沉积于骨骼中,具有很强的亲骨性,正常图像:18F-NaF PET骨显像,融合显像,女,49岁,乳腺癌术后半年。骨扫描L4可疑浓聚灶,SPECT/CT提示L4双侧椎小关节增生性病变,女,51岁,宫颈癌术后3月。骨扫描T11可疑浓聚灶,SPECT/CT提示T11肿瘤转移,第四节,骨密度,骨密度测量方法,单光子和单能X线吸收法 双光子吸收法 双能X线吸收法 定量CT 测量法 定量超声测量法,临床应用,骨质疏松的诊断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 随访及对治疗效果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